以“禮”服人
最后,我想當一個文抄公,抄一段香港《公正報》上的話:富者有禮高質,貧者有禮免辱,父子有禮慈孝,兄弟有禮和睦,夫妻有禮情長,朋友有禮義篤,社會有禮祥和。
——季羨林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被世人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在中國古代,禮儀是為了適應當時社會需要,從宗族制度、貴賤等級關系中衍生出來,因而帶有產生它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及局限性。實際上,中國古代的“禮”和“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禮”是制度、規則和一種社會意識觀念;“儀”是“禮”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是依據“禮”的規定和內容,形成的一套系統而完整的程序。
時至今日,現代的禮儀與古代的禮儀已有很大差別,我們更看重的是對今天有積極、普遍意義的傳統文明禮儀,如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外貌形象等,這對于修養良好個人素質,協調和諧人際關系,塑造文明的社會風氣,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不可磨滅的價值。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教養有素,禮貌待人,處事有節,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多一些愉悅,而國家、社會更多一些有序與文明。
禮貌是人類社會據以促進人際交往友好和諧的道德規范之一,是構建起與他人和睦相處的橋梁,它能幫助你贏得他人的好感,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如今,以“禮”服人已成為聰明人獲得信任,開啟成功之門的方法之一了。
有三個賣雜志的年輕人。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賣雜志策略。但其中一人總能最先賣完雜志。事實上,另外兩人所處的位置比他優越很多。不過,如果你能夠仔細觀察他們賣雜志的方式,就能意識到,那個人的成功與他選擇的位置毫無關系。
第一個賣雜志的人,總是站在丁字路口,他永遠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當乘車人招手索要雜志時,他緩慢地走過去,當顧客剛看清他那招牌式的苦瓜臉時,他已經生硬地將雜志塞進了車窗。如果趕上雨天,則很難覓到他的蹤影。一般情況下,雨天買不到他的雜志。人們并不怪罪他,但當人們迫切想買某一本雜志,而又無法看到時,人們就難以忍受他這樣的工作態度了。所以,后來人們再也不從他那里買雜志了。
第二個賣雜志的人,站在十字路口,紅綠燈帶給他不少便利。一旦乘車的人被紅燈所阻,他就前前后后地在停下的車隊旁奔跑著,大聲叫喊著他所賣雜志的名字。人們總是試圖從他那里買一份雜志,但都未能如愿,因為他總是忙于奔跑,很難鎖定他的位置。
第三個賣雜志人,總是固定地站在繁華街道的中央。雙腿略微分開,以保持他的站姿。他的手中拿著幾份雜志放在胸前,以使司機和乘客從他身邊駛過的時候,能夠瞥一眼大字標題。
他從來不隨著車輛走動,他總是等著他的顧客駛向他的身邊。他用使人愉快的“早上好”問候每一個從他身邊過去的人,當有人慢下來打算購買雜志時,他的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他友好的態度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當人們駕車離開時,他在后面大聲說道:“謝謝你!祝你有快樂的一天!明天見!”他總是設法在賣出雜志的幾秒鐘內,把這些話語說得清清楚楚,又悅耳動聽。
沒錯,第三個賣雜志人就是那個總能最先賣完的人,他的成功法則就是——講禮貌!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一個簡單的“請”字,一聲熱情的“謝謝”,一句親切的“您好”,其實,這些都是誠摯待人的感情流露,它能令人感受到親切、溫暖和愉快。
一個公司需要一名勤雜工,于是人事部的李經理在一家報紙上登出了“誠聘”廣告。
廣告一經刊出,立即有五十多人前來應聘。最后,李經理選中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女孩兒。
一位同事很不理解,便問李經理:“比這女孩兒強的大有人在,可你為什么偏偏喜歡這個女孩兒呢?她既沒帶一封介紹信,又沒有任何熟人推薦,真讓我感到意外。”
李經理笑了笑說:“實不相瞞,這個女孩兒之所以被我相中,是因為她帶來了三封極好的介紹信。”
“三封介紹信?我怎么沒看見?”同事疑惑地問道。
你聽我說,當這女孩兒看見一位比自己年齡大的人前來應聘時,她趕緊起身讓座,而別的年輕人卻裝作沒看見,這是她的第一封介紹信——文明。
進了我的辦公室之后,她先摘下帽子,然后,微笑著彬彬有禮地回答我的各種提問,這是她的第二封介紹信——禮貌。
在她進門之前,她在門口的那塊腳踏毯子上先蹭掉腳上的泥土再進屋,以免踩臟了屋里的地面;當我和她交談時,只見她衣著整潔,頭發梳得整整齊齊,指甲也修得干干凈凈,這是她的第三封介紹信——衛生。
我認為,當一名勤雜工能有這么三封過硬的‘介紹信’,比什么熟人的推薦都要強得多,所以我選中了她。
“原來是這樣……”同事恍然大悟道。
故事中的女孩兒隨身攜帶了三封過硬的“介紹信”——文明、禮貌、衛生。這是她平時積累的人格財富,而她用此獲得了更大的收獲。
可見,禮貌問題并非小事,它所反映出一個人質樸、謙遜、真誠、平等待人這些優秀品質。它能夠幫助我們在社會交往中與人建立一種和諧關系。當我們希望成為能克服障礙、具有樂觀態度、贏得別人喜愛和信任的人時,它就能幫助我們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往,還能幫助我們處理一些問題,特別是人際關系問題,并順利地度過困難的處境,最終達到目標。
季羨林醒世妙語
眼光怎樣放遠呢?首先要看到當前西方科技所造成的弊端,人類生存前途已處在危機中。世人昏昏,我必昭昭。我們必須力矯西方“征服自然”之弊,大力宣揚東方“天人合一”的思想,年輕人更應如此。
——季羨林
上一篇:人,貴在知不足
下一篇:作出決定,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