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人提出有意義的挑戰
有一次,查爾斯·施瓦伯下面的一位鋼廠經理來找他,因為他的工人完不成生產任務。“怎么回事?”施瓦伯問,“像你這樣能干的人,竟無法讓鋼廠運行?”
“我不知道。”這位經理回答說,“我曾以利誘導他們,也曾鼓動他們,或發誓、責罵,甚至用開除來威脅他們。但無論怎樣都不管用,他們就是不愿工作。”
當時正巧白班剛下,夜班即將開始。施瓦伯向經理要了一支粉筆,然后轉向最近的一個工人問道:“你們這班今天生產了多少爐?”
“6爐。”
施瓦伯一聲不響,只用粉筆在地上寫了一個大大的“6”就走了。
上夜班的工人進來時,看見了“6”,就問是什么意思。“大老板今天來了這里,”上日班的工人說,“他問我們產了幾爐,我們告訴他6爐,他便在地板上寫下了這個數字。”
次日早晨,施瓦伯又來到這家鋼廠,發現夜班工人已將“6”抹去,換上了一個大大的“7”。
早晨,白班工人來上班的時候,看見了地板上那個大大的“7”。夜班工人是要證明他們比白班強?是不是?那好,他們決定給夜班工人一點兒顏色看看。于是,他們熱情地工作,在那晚下班時,留下了一個神氣活現的大“10”。從此,情況好轉起來。
不久,這家生產一度落后的鋼廠比公司任何其他工廠產量都高。原因在哪里呢?且用施瓦伯自己的話來說:“使生產圓滿完成的方法,就是激起競爭。我并不是指卑劣、謀利的競爭,而是超越對手的欲望。”
超越的欲望!挑戰!這才是激勵人的精神的可靠方法。
如果不是挑戰,西奧多·羅斯福不會當上美國總統。當時,這位英勇的騎士剛從古巴歸來,就被推選出來競選紐約州長。當反對黨人發現他并不是那個州的合法居民時,羅斯福慌了,想退出競選。于是來自紐約的議員托馬斯·普拉特向他提出了挑戰。他突然轉向羅斯福,大聲叫道:“難道你這位圣巨思山的英雄竟是懦夫?”
羅斯福接受了挑戰,繼續奮斗,這才改寫了歷史。這項挑戰不僅改變了羅斯福的一生,同時也對美國的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每個人都有害怕的時候,但是勇敢者會將畏懼放置一邊,繼續勇往直前,結果或許會走向死亡,但更多的則是通向勝利。”這是古希臘一位先哲的名言。還有什么東西比克服困難更具有挑戰性呢?
當艾爾·史密斯擔任紐約州長時,就用過這一方法。星星監獄——位于魔鬼島西部的最負惡名的一個監獄,沒有領導,丑聞在獄中滿天飛。因此,史密斯需要一位強有力的人——一位鐵人去治理星星監獄。但是找誰呢?他找來了新漢普頓的劉易斯·勞斯。
“去管理星星,如何?”當勞斯站在他面前的時候,他愉快地說,“那里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
勞斯非常為難。他知道星星的危險,那可是一項政治任務,極易受政治變化的影響,監獄長曾一再更換,有一位監獄長在職只有三個星期。他必須考慮他的前途。值得冒險嗎?
史密斯看出了他的猶豫,便往椅背上一靠,露出了微笑。“年輕人,”他說,“我并不怪你的猶豫,那個地方是不太平,那兒需要一個大人物坐鎮。”
史密斯提出了一個挑戰,不是嗎?而勞斯內心當然喜歡嘗試出任一個大人物的工作。
所以他去了,他待了下來,成了當今美國最著名的監獄長,他的著作《星星兩萬年》售出了幾十萬冊。他曾在電臺講他在獄中的生活故事——它們被拍成了幾十部電影。他對罪犯的“人道化”也創造了許多監獄改革的奇跡。
“我從不以為,”哈維·費爾斯通——偉大的火石輪胎公司的創始人說,“薪水,僅靠薪水,就能吸引那些優秀的員工。我想那要靠工作本身的競爭。”
偉大的行為科學家弗里德里克·赫茲伯也同意這種觀點。他對上千名工廠員工及高級經理的工作態度作了深入的研究。你認為他發現的最富激勵性的因素是什么?是工作具有刺激性?鈔票?良好的工作條件?福利待遇?不,都不是!激勵人們工作的主要因素正是工作本身。如果某項工作令人興奮和感興趣,那么人們就會渴望去做它,而且盡力做好它。
這正是每個成功者所喜愛的:競爭和表現自我的機會,證明他自己的價值、超越對手、獲取勝利——渴望超越,渴望有一種重要的感覺。
因此,要想贏得他人的支持與合作,就請牢記這項法則:向對方提出一項有意義的挑戰。
上一篇:同情別人的想法和愿望
下一篇:向他人顯示你的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