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尊老,學會愛幼
有少數的人故意不尊老
有很多的人不懂得怎樣愛幼
幼重在“教”,老重在“尊”
“尊老愛幼”,這是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民族都共有的傳統美德之一。在中國,尊老愛幼一直以來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贍養老人、撫育幼兒也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從高深的“四書五經”到通俗的《三字經》,無不在宣揚尊老愛幼的道德文化;無論哪朝哪代,哪個階級的代表人物當權當政,無一不彰顯尊老愛幼的理念。幾千年下來,無論哪個地方,無論哪個年齡段的男女,不知道這個道理的人,是很少很少的。
但是,在我們的周圍,總有這么一些人,不知道尊老。也有不少的人,不是不懂得尊老,主要是不知道如何做才叫“尊老”。民間有說法,“娶了媳婦忘了娘”。在民間家庭糾紛中,因贍養父母問題導致幾個兄弟間矛盾重重、沖突不斷乃至“升級”到反目成仇的,更是比比皆是。次一點的,是互相推諉的,比如說好了父母在幾個兒女家一家住一個月,但是每逢月底那一天父母就會無處可去,好不悲慘!這些人對不起老人生養之恩、教育之恩。父母辛辛苦苦把他們養大,教育他們成為社會有用之人,但是他們卻成了棄父母于不顧、自私自利的小人。其實,平心而論,老年人所想所思所需并不多。老人一輩子經歷了許多的風風雨雨,子女奉上的粗茶淡飯,點點滴滴的噓寒問暖就足以讓他們滿足了。
有的人不知道如何愛幼。第一,愛不是一味地寵溺。現代家庭大多只生一個小孩,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六個人照顧個寶貝,自然是“緊了怕疼,松了怕飛”,再加上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很多小孩真的是成了“小皇帝”,經受不起任何的挫折。第二,愛不是一味地苛求。有的父母對孩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周六學鋼琴,周日學英語,學習必須考全班第一名,結果導致孩子精神壓力過大,影響其健康成長,甚至可能一事無成。其實,對小孩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當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啟發智力、思維(講故事無非多識多少個字),長大了,授以“漁”而非“魚”。當然更重要的是素質教育,一個學習工作再優秀的人如果沒有健康的心態、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那么他也不可能是對社會有用的人。
不知道尊老愛幼,不僅對不起老人、害了小孩,還會危害到自己。俄羅斯民族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兇悍的父親,每天用給貓狗盛飯的木碗給自己的母親盛飯,不久,卻發現自己的小孩也在為父親準備木碗。國人中不少父母從來都只圍著自己的小孩轉,那小孩長大成人后當然也不會圍著父母親“轉”,因為當年的父母做了榜樣,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世上既然有不知道尊老的人,當然也會有不知道如何愛幼的人。不知道尊老愛幼帶來的后果:一是對不起老人生養之恩,教育之恩。二是會危害到自己。三是會害了孩子。不久前,在美國費城發生了一件在當地并不轟動的事,女兒把自己的父親告上了法庭,要求父親搬離自己的房子,住到老年公寓去。理由是自己是房屋的主人,父親僅僅是一個房客,而七十八歲高齡的父親已經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了。這使我非常地震驚。其一,這個案件是由美國聯邦法院的房地產法庭審理的,因為從美國司法制度上來說,這就是一個房地產糾紛的案件,父親與女兒之間是房東與房客之間的關系。其二,這個案件目前只開了一次庭,在這次庭審中,父親不停地強調自己有生活的自理能力,他雖然不能上街購物,但是周圍有著許多善良的鄰居,他們每次出門前都會來問老人是否需要代購物品。這個案件目前還在審理當中,我想結果如何對老人已經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幢房屋還是十年前父親送給女兒的,而女兒卻要把父親趕出家門。的確,在美國,子女是沒有贍養義務的,每一個老人都有社保和自己的養老金,但是,親情呢?親情是一個法律條文可以勾銷的嗎?
上一篇:《吹牛要犯死罪》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嘴上再多毛,辦事也未必牢》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