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的孩子才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每個人的權利,卻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想想看,有多少人隨波逐流,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還有多少人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卻沒有能力得到。所以,精神不獨立和能力不獨立的人不大可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說,選擇不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能力。
剛走向社會時我一直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厭煩到何種程度?每天早上醒來都會在心里對自己說:“痛苦的一天又開始了。”可是縱然這樣痛苦,我也沒有勇氣辭掉工作。因為以我當時的工作能力完全沒可能找到更加滿意的工作。所以,雖然感到痛苦和迷惘,卻必須忍受,因為那是我當時唯一的選擇。那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并未真正獨立。表面上看我能夠養活自己了,但精神上卻必須依附于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和生活。
有句話叫作“自由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但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是建立在有能力選擇比目前更好的,但我那時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根本就沒有“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勇氣和瀟灑。生活中有不少人和當年的我一樣,做著自己不想做的工作卻不敢辭職,過著自己不想過的生活卻沒有勇氣離開。他們要么在煎熬中忍受著,要么漸漸麻木失去改變的意愿。但還好,我沒有失去改變的意愿。
當對現狀有了強烈的不滿后,我開始通過各種渠道學習新的技能,幾年后,我的翅膀終于“硬”了。我辭掉了原來的工作,離開了原來的行業,進入我喜歡的工作領域,同時我還可以較為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內容,而工作的改變也帶來了我生活的改變。對于我不喜歡的工作和生活,我終于有能力和勇氣說“不”了。對于自己喜歡的工作和生活,我終于有能力去擁有了。
這時我對自由的理解是,自由不但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同時也是想做什么就敢去追求什么,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實現。而實現的前提是,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而能力是獨立的前提。這個能力不僅包括技能,還包括意識,即有沒有獨立的思維,知不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敢不敢去追求,改變的意愿是否強烈。因為意識指導行動,假如我當年沒有強烈的改變的意愿,就不會主動去學習技能,也就無法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擁有獨立意識的人是可以讓自己變得強大的。
獨立為什么會帶來這樣的效果?因為獨立的人心中始終充滿這樣的能量:不甘愿隨波逐流,不甘愿被困在原地,不甘愿依附環境或他人,總是想方設法索取生存空間、活出鮮活的自我、擁有更高質量的生活。
顯然,這種能量并不是每個人身上都具備的,我們看到有些成年人包括青年人身上都失去了這種能量。但最初,這種能量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它無須培養。例如,孩子蹣跚學步時想要奮力掙脫父母牽絆的雙手,漸漸長大后想要探索世界的各種行為,被父母安排生活時的種種叛逆,擁有自己想法后與父母的次次頂撞,都是孩子獨立的意識在發芽。但是,如果父母沒有意識到這是孩子獨立的萌芽,卻認為這是“不聽話”、叛逆等,就有可能去壓制。如果孩子的獨立意識不夠強烈,就有可能被壓制下去,那么長大后就失去了開拓自我、活出自我、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意識。
而父母顯然對這種情況意識不足,他們更注重培養孩子走向獨立的各種技能,如在文化學習和各種才藝培訓上不遺余力,但對孩子的獨立意識卻鮮有大力的開發和培養,有時反而會刻意壓制,導致很多孩子在童年時就失去了精神獨立所具備的心理能量,以至于長大后缺乏獨立意識。針對這種情況,父母該如何改善呢?
1.不要用“乖”“聽話”這些所謂好孩子的標簽壓制孩子的獨立意識
中國傳統觀念認為“乖”“聽話”才是好孩子,叛逆不是好孩子,所以一旦孩子出現叛逆的言行,如與父母頂嘴、不按父母說的去做、把事情搞砸了等,父母就無法容忍,強迫孩子改正。一部分孩子為了成為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只好收斂起他們的叛逆,但也失去了獨立的意識。一部分獨立意識比較強烈的孩子不愿收起他們的叛逆,于是和父母之間產生了劇烈的沖突。但這部分孩子還算幸運,雖然言行叛逆,但獨立意識沒有丟失。
所以,父母對孩子的叛逆行為要有正確的認識,究竟是獨立的意識在萌芽,還是真正的叛逆,不要只是用“乖”“聽話”這些單一和過于傳統的價值評判標準來一刀切地評判孩子。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小故事,一個家庭里有兩個孩子,一個很乖很聽話,學習成績很好;另一個不聽話,叛逆,學習成績不太好。父母以為聽話的孩子長大后必然會有很好的前途,但恰恰相反,聽話的孩子長大后處處落后,并得了憂郁癥。不聽話的孩子長大后無所畏懼,大膽開拓,擁有了很好的事業。不聽話的孩子并沒有學壞,也沒有過于叛逆,而是成長為一個非常正常的孩子。
所以,一味聽話會使孩子失去獨立的意識,也可以說是生命的活力;而叛逆的孩子并非叛逆,只是在展現他們身上的活力。擁有活力的人才會一生永不滿足,不斷開拓,并不懼失敗,變得強大。
2.可以引導,也可以讓它順其自然地生長
每一個孩子天生就具備獨立的意識,父母只要不去壓制它,它就可以自然生長。父母可以讓它順其自然地生長,也可以為孩子做一些適當的引導。引導他獨立思考,鼓勵他大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指導他去改變自己的不足,簡單地說,就是鼓勵他敢想、敢說、敢做,把內心對生活的熱愛與生命的沖動開發出來。讓他從小就對自己想要什么樣的生活有一個或朦朧或清晰的認識,他就會有意或無意地為此做準備。讓他從小就成為一個有獨立想法和夢想并愿意為此付出努力的人,那么長大后就比較容易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更容易獲得內心的和諧與幸福。
獨立才能擁有對生活的主動權,才擁有自由選擇生活的能力,對不想要的生活敢于說“不”,對想要的生活敢于追求,并有能力一點一點去實現,使人生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性。沒有人可以完全隨心而活,但獨立可以增加這種可能性;沒有人可以完全決定自己的生活,但獨立可以增加這種可能性。獨立,使孩子的人生不設限。
上一篇:鼓勵孩子多開口,讓孩子愛上說話
下一篇:目標是人生的領航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