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依相伴行
徐興芳:用柔弱的雙肩,支撐著風雨磨難不斷的家庭,用愛心和耐心為親人撐起一片藍天。
徐興芳,興慶區麗景街八里橋7隊村民。1988年結婚后,夫妻二人同心協力,耕種農田,為了改變生活狀況,增加家庭收入,他們開始發展養殖業,飼養奶牛。后由于奶牛的奶產量較低,只好改行,做起蔬菜批發行業。1995年—1997年,家庭收入已達萬元。
銀川市麗景街八里橋7隊有這樣一戶普通而又不幸的家庭。一個柔弱的女人用柔弱的雙肩,支撐著風雨磨難不斷的家庭,用愛心和耐心為親人撐起一片藍天。她是徐興芳,三十八歲。丈夫張河,四十九歲。
1988年,徐興芳和張河喜結連理。婚后二人同心協力,耕種農田,家庭生活幸福美滿。1993年,為了改變生活狀況,增加家庭收入,他們開始發展養殖業,飼養奶牛。由于奶牛的奶產量較低,后又做起蔬菜批發生意。1995年到1997年,夫妻兩人早出晚歸,吃苦耐勞,年收入達萬元。
1997年,在政府的政策帶動下,他們新建起五間高標準水沖式豬舍,夫妻二人開始養殖豬。盡管臟和累,夫妻一心一意,養殖業發展非常順利,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蓋起了五間新瓦房,并在109國道邊建起了一間四十平方米的商品房。由于多年勞作,夫妻二人都落下了頑疾,考慮到身體狀況,他們轉行利用自己的商品房開了個豬肉零售店,既方便了村民,又解決了家庭的收入。
命運有時很會捉弄人。2005年3月27日凌晨,不幸改變了他們的幸福生活。張河突然感到頭痛,身子沉重,難以行走,送醫院被診斷為突發性腦溢血。醫生斷定病情危急,如果救不過來就成為植物人了。兩個月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欠下外債。無論是醫院治療期間還是在家休養調理,徐興芳一直堅持守在重病的丈夫身邊,盼著奇跡的出現。有時眼淚濕透臉,徐興芳擦干眼淚鼓起勇氣。張河和她這么多年夫妻,為了生活就沒有好好休息過,這次他病了,睡倒了,她不認命,一定要讓他做最好的治療,只要人在,錢可以再掙。
為了貼補丈夫每日昂貴的醫療費用,徐興芳把肉店又辦了起來。每天早上必須四五點起床,按時把肉提來后,再照顧病床上的丈夫。她就這樣,把丈夫推在身邊,一邊做生意一邊陪他說話,和他聊天。張河的病情在她的精心照顧呵護下,慢慢有了好轉。
日子一天天過去,張河的恢復狀況連醫生都感到是個奇跡。在和鄉親們談話時,徐興芳說了這樣的一個趣事。她說,有一天電視上唱了一首歌,張河學會了,就唱給我聽:“老婆老婆我愛你阿彌陀佛保佑你,下輩子還娶你。”剛唱完,小兒子就說:“我媽下輩子還嫁你,再嫁你都累死了。”看著孩子這么懂事,在笑聲中她流出了幸福的淚水,她企盼著丈夫早日康復,她相信好人會有好報。
不求回報的付出,讓婆婆和丈夫對她充滿了感激。他們滿足于有這樣一個好兒媳、好妻子。婆婆說:“沒有我的好兒媳,我兒子的命早沒了,我家早散了。”丈夫也說:“比我病輕的人都去世好幾個,可她一直讓我堅持活了下來,現在我感覺越來越好了,我真的無法用語言表達我的心情。”對于徐興芳一家來說,擁有了這樣的一份感動,就擁有了戰勝一切艱難困苦的力量,就擁有了人生的美麗。
如今,大兒子學汽車修理技術,師傅說很用心,小兒子上六年級也很懂事,家里老人也還健康,她的肉店生意很好。徐興芳繼續為丈夫做各種治療,相信總有一天張河一定會站起來的。
上一篇:《用真誠和善良編織美好生活》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勝似女兒的好兒媳》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