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軍嫂和她的和美家庭
陳建紅:一分一厘、一釘一鉚、一草一木,都要合理使用,錢要花在刀刃上。
陳建紅,2004年7月到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參加臨床工作至今。她工作中勤奮學習,愛崗敬業,忠于職守,任勞任怨,始終堅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是單位領導和同事普遍認可的好同志。
陳建紅是一名軍嫂。
1981年11月出生的她,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參加工作至今,現為神經內科主治醫師。丈夫萬樹寶2001年7月畢業于解放軍理工大學,是現役軍人,在部隊服役已十七年,長期扎根基層,曾兩次參加搶險救災、百井支農富民等重大工程建設活動,個人榮立三等功兩次,二等功一次,2010年3月23日受到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的親切接見。兩人自2007年結婚以來,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照顧,同甘共苦,培養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個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2015年3月,被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評為“最美家庭”。
作為一名醫生,陳建紅熱愛本職工作,對待病人全心全意,有良好的醫德醫風。經常加班加點,周末節假日也經常到科里查房,詢問病人病情,及時調整治療,受到了許多病人的稱贊,收到了許多的表揚信和錦旗。陳建紅的愛人萬樹寶靠著把工作當事業干,把部隊當家建,把戰士當兄弟看,對事業全心投入,勤勤懇懇,孜孜不倦,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終對自己嚴格要求,在本職工作崗位上踐行著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陳建紅和丈夫互相支持、互相鼓勵,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范夫妻。2006年陳建紅母親被查出患有肝硬化,幾乎每年住院幾次。2008年父親又查出肺癌,對家境貧寒的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陳建紅在給母親看病的同時,又帶父親化療、放療,花費了巨額的醫療費,沉重的負擔壓在了她的身上。部隊的性質和任務比較特殊,丈夫很少回家,有時幾個月不回家都很正常。就連她生孩子的時候,還在部隊執行重要任務,都不能陪在身邊。因為孩子小需要人帶,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顧,臨床工作又極其辛苦和忙碌,所以公公、婆婆從甘肅老家來到銀川幫忙。現在和陳建紅一家三口住在一起已六年,除帶孩子外還幫忙照看陳建紅有病的父母。陳建紅一邊工作一邊盡孝,忙得像旋轉的陀螺,也沒有任何怨言。
陳建紅一家樂于助人,關心鄰里和同事,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話不說,盡可能地給予幫助,兩人的謙和熱心一被提起,人們總是伸出大拇指:這一家沒得說。他們深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十分重視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對乞討的老人、殘疾或小孩,經常會讓女兒拿些零錢給他們,教育孩子對社會弱勢群體要有愛心。他們經常領著孩子參加各種募捐活動,孩子心甘情愿地把壓歲錢全部捐出去了,極大地培養了孩子的愛心。
陳建紅吃苦耐勞,勤奮工作,勤儉持家,愛惜公共財物,一分一厘,一釘一鉚,一草一木,都合理使用,把錢花在刀刃上。自己生活勤奮節約,卻在孝敬老人、子女教育等方面很大方,公婆家在農村,經濟條件非常不好,愛人的弟弟上大學都是他們家供養的,她從來都沒有怨言。平時,她能搞好家庭和工作場所、公共場所的衛生及綠化工作及家庭環境清潔,養成了良好的文明習慣。鄰里之間也互相幫助,互相關心,自覺維護居住區的公共衛生和公共利益。為保護環境,她們一家力行低碳生活,盡量從身邊事做起,如用手洗衣物,選用節能電器,隨手關燈、空調,出行選擇自行車、公交車或步行,分類投放垃圾、廢物轉化資源等。用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上一篇:《大義書重彩,真情暖人間》優秀家風賞析
下一篇:《好家道與好世道》優秀家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