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不黏人,長大更獨立
琪琪已經3歲了,很快就要上幼兒園。但是,琪琪從小是由媽媽帶大的,媽媽不上班,全職在家帶琪琪,晚上也摟著琪琪睡覺,所以琪琪特別黏媽媽,不愿意和媽媽分離。一想到琪琪要上幼兒園,媽媽就感到很發愁。平日里,琪琪和媽媽形影不離,就算是有爸爸在身邊,她也不能離開媽媽,這種情況能順利地度過入園期嗎?
有的時候,媽媽會帶著琪琪去幼兒園附近的公園里玩,看到9月新入學的孩子哭得歇斯底里的樣子,媽媽感到很心疼,決定從現在開始就鍛煉琪琪的自理能力,減輕琪琪的分離焦慮。媽媽還特意咨詢了幼兒心理專家。在專家的指導下,她開始循序漸進和琪琪分離。媽媽先是打電話把奶奶從老家叫過來,讓奶奶漸漸地接手照顧琪琪的工作。琪琪與奶奶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所以對奶奶很陌生。從一開始看到奶奶就會哭泣,到后來可以在媽媽的陪伴下和奶奶在一起,等到琪琪逐漸熟悉奶奶,媽媽對琪琪說:“琪琪,媽媽要去上班,離開一小會兒就回到你身邊?!辩麋鳟斎徊辉敢?,奶奶讓媽媽偷偷走開,但是媽媽想起偷偷消失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不安全感,她還是狠下心來和哭得撕心裂肺的琪琪告別。如此重復了好幾次之后,媽媽從很快回來,到半天才回來,再到一天才回來,琪琪再也不擔心媽媽一去不返了。
有的時候,帶著琪琪去超市里購物,買蔬菜瓜果的時候,媽媽還會讓琪琪拿著菜獨自去稱重臺稱重。一開始,琪琪一步三回頭,生怕看不到媽媽,后來她發現媽媽總是笑瞇瞇地站在原處等著她,就再也不害怕暫時離開媽媽身邊獨立去做一件事情。偶爾去親戚朋友家做客的時候,媽媽安排琪琪和小主人一起玩耍,也會和琪琪分開,但是琪琪再也沒有像以前那樣歇斯底里地哭過。后來,琪琪到了入園的年紀,雖然也哭鬧了幾次,程度都不嚴重。在媽媽保證下午會來接她回家之后,她很快就會停止哭聲,也很快就能和小朋友們玩成一片。
在這個事例中,媽媽從與琪琪形影不離,到在專家的指導下循序漸進地讓琪琪接受分離,為此順利地幫助琪琪度過了分離焦慮期。其實,每個孩子面對和親人的分離都會陷入不安全感之中,作為父母,一定要引導和幫助孩子,而不要總是苛刻要求孩子,或者對孩子生氣。引導和教育孩子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否則非但不能有效安撫孩子的情緒,還會導致孩子更加驚慌和無助。
現代社會,家家戶戶都只有一個孩子,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堅強獨立,有自己的美好人生。既然如此,就不要總是抱怨和指責孩子過于依賴父母,而是要給孩子切實有效的指導,耐心引導孩子,循序漸進地促進孩子成長和發展。教育對于每一個家庭、每一個父母而言都是任重道遠的頭等大事,孩子的成長有其自身的規律,父母一定要端正態度,不要在教育方面急功近利。只有始終保持平靜的心態對待孩子,只有始終在督促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與孩子齊頭并進,以恰到好處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和相處,親子關系才會和諧融洽,親子教育才會事半功倍。從小就能夠漸漸獨立的孩子,長大之后才能夠更加強大,才能夠感受到更多的幸福與快樂。
上一篇:書籍讓人努力向上
下一篇:從來不說時間不夠,是勤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