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制才能放下
節制才能放下
欲望愈多,痛苦就愈多
人的生活需求本來非常簡單,只要少量的食物,人就能夠存活下去,我們卻常常貪求不厭。滿桌的佳肴是一頓飯,清粥小菜也是一頓飯,過量的飲食對我們不但沒有益處,反而是一種傷害。放縱自己暴飲暴食,不但會增加身上的贅肉,帶給自己心理上的困擾,也會因為肥胖而影響身體的健康。
記得以前當學生的時代,整天一套制服,不必為穿衣服的事情傷腦筋,現在滿櫥柜的衣物,每天出門上班,總為穿哪套西裝配哪一條領帶而煩惱。再多的襯衫,一次只能穿一件;再大的房子,躺下來也只要三尺、六尺而已。一個人如果不能節制,欲望愈多,痛苦就愈多。只有能節制欲望的人,才能夠享受生命的樂趣。
走在街上,花花綠綠的耀眼,盡是五光十色的廣告牌廣告,有吃的、有穿的、有用的,形形色色,極為誘惑。打開電視的購物臺,各種精美的飾品、家電、旅游產品,更是令人看得目不暇接,令人心動不已。就怕口袋里沒有鈔票,不怕口袋里的鈔票花不完。現在流行信用卡,先享受,后付款,更是刺激大家消費;只管大包、小包買得開心,而一大筆、一大筆付款通知寄來的時候,可就要傷心了。
最近看到百貨公司周年慶大特賣,很多民眾擁擠著大血拼,大家都想撿便宜,結果可能買了一些不是很實用、很必需的東西,沒幾天就堆放到儲藏室。花錢事小,造成家里空間的雜亂,才令人傷腦筋。
寡欲不是絕欲
老子說:“少思寡欲。”孟子也說:“養心莫善于寡欲。”中國古代圣哲并沒有要我們絕欲,只是要求寡欲。生而為人,當然都會有欲望,欲望是生存的動力,欲望也是進步的動力,有其存在的價值,譬如飛機、輪船、電視、計算機、手機……各種的發明,都是人類為了滿足能像鳥在天上飛、像魚在水中生活,以及可以打破時空的隔閡,使人與人能夠相互更緊密相連的愿望。
不過,凡事偏了都不好,沒有食物,固然不能活命,過量的飲食,對身體健康會有傷害,財富、地位……都是如此。欲望如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我們不能駕馭欲望,就會被欲望駕馭;我們不能成為欲望的主人,就會成為欲望的奴隸。人一旦成了欲望的奴隸,就會很辛苦、很痛苦。人生值得追求的事,有很多很多,某一些方面的不能滿足,并不值得煩心生氣,因為還有其他方面能有發展的空間。也許有人一生就只想吃好一點、穿好一點、住好一點,但是每一個人的條件和能力不同,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心想事成,而且每一個人一生的追求,也不限于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人生有太多要做的事、值得做的事,飲食起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孔子曾說:“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我們雖然不主張每人都要像顏回一樣:“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過著貧賤刻苦的生活,但是花費太多的時間、精神與財力在物質生活的享受上,就不會在其他方面付出更多的時間、精神與財力而有杰出的表現。一心很難二用,物質的享受適可而止,我們才不會為了追逐物質生活而疲于奔命。生命的意義,不應該只是滿足衣、食、住、行的問題。
由于經濟能力的改善,很多人喜歡逛街買東西,有用的、沒用的,買一大堆,家具、電化用品,愈堆愈多,再大的房子也不夠擺設。我每天最快樂的時刻,是倒垃圾的時候,把家里臟的、亂的,不用的雜物、紙張、廣告,清除整理干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生活要愉快,就不要對物質有太多的需求。
放縱不是放松
走在街上,熙來攘往的人群,多半是緊繃著臉,行色匆匆,急著趕赴上班、上學、約會,很少能夠悠然自得、閑適自在,沿途欣賞美麗、繁華、熱鬧的街景。我們的生活原來不必要這么緊張,汲汲營營,雖然得到了一些聲名貨利,卻也失去更多的人生財富,諸如健康、親情、友情、愛情等。
悠閑的生活是人人所企盼的,尤其處在今日緊張忙碌的現代社會,很多人好像三頭六臂,一身兼有數職,常常分身乏術,疲憊不堪。俗話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的確,我們不能長期工作而不休息,適度的休息,有助于提升工作的效率。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每一個人都要懂得適度地放松自己,要有休閑活動,調整生理與心理。情緒長期的緊繃,身體過度的疲勞,不只影響工作效率,而且會嚴重傷害健康。
田園山林、大海名川,自然界提供我們豐富的休閑資源。過慣城市生活的人,偶爾在鄉下小住數日,或是登山望遠、臨波垂釣,都是人生無限樂事。享受休閑的生活,并不是有錢有勢的人的專利,相反的高官巨賈往往不如一般尋常百姓來的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與其因為名韁利鎖的牽絆而難能享受清福,還不如漁樵田夫的逍遙如意。有錢的人可以安排各種高級奢華的休閑活動,但是如果沒有悠閑的心情,再高級的享樂也無福消受。只要心情放得開,青山綠水一片美景,一杯茶、一卷書,樂在其中。我們不必迷信享受休閑生活一定要很有錢,吃什么,喝什么,玩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情要能放松、放下。
近年來國民所得不斷增加,許多人飽食暖衣之外,還能有些余裕,為了慰勞自己的辛勞,現代人比起前人更懂得享受生命。克勤克儉的古訓,現在已不流行,現在人追求的是最新、最好的物質享受,吃、喝、玩、樂,極盡聲色之娛,甚至縱情無度,不知節制。到處林立的歌廳、舞廳、夜總會,以及餐廳、理發廳、按摩院,都是紙醉金迷的地方。金錢游戲的風靡,誤導不少年輕人整天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為貪求安逸舒適的生活而干犯種種違法的行為,造成社會的紛亂與不安。
放縱的生活,是沒有節制的生活,暴飲爛醉,對身體有害,縱情聲色也是如此。適度的放松自己,可以享受生活的樂趣,而過度的放縱,雖然也有短暫的快樂,卻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傷財傷身,甚至身敗名裂。放縱的生活,逞一時的快意,而會留下不可彌補的遺憾,千萬不要給自己找借口放縱自己。
放松與放縱,看似相近,其實不同。懂得放松的人是有福的人,是會享受生命的人;而把放縱誤當放松的人,是不知惜福的人,是殘害自己寶貴生命的人,我們不能為了逞一時快意,誤把放縱當成放松。
節制就是自律
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滿各種的誘惑,很多人沉不住氣,經不起誘惑,就會迷失、墮落,無法自拔。面對人生的種種誘惑,要懂得自律,才能放能收、收放自如。自律的人,看似很痛苦,其實不然。一個人有了欲望而不知道節制,盲目沖撞,不達目的,絕不終止,這是十分危險的。因為滿足了一個欲望,又會增添一個欲望,無限的欲望,陳陳相因,無止無盡,便會帶來不可預測的禍害。
一個愈能要求自己的人,是愈能成功的人,自律就是自己要求自己,懂得自律,才能堅持信念,邁向成功的坦途。能自律的人就是能節制的人。美麗的珠寶,誰不喜愛?珍貴的佳肴,誰不歡喜?豪華的生活,誰不向往?如果不是該有的、能有的,就會鋌而走險,作奸犯科,違法亂紀,結果當然非常悲慘;即便是自己該有的、能有的,也要懂得節制,肆無忌憚地吃喝玩樂,其后果實在不堪想象。
人生最難的是抗拒誘惑,拒絕誘惑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接近它。“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看見好吃、好喝、好玩的,很少人能抗拒,不如讓自己的心靈不要受到雜染,時時保持一顆清凈的心、安定的心。
節制是保持心的覺醒
節制的意義,不是等到面對各種誘惑時,再做內心的抗拒,而是在任何時候都能保持一顆清明的心,一顆覺醒的心,經常鼓勵自己凡事都要有節制,不要過量。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快樂與痛苦的生起和消失,如何讓快樂多一點,痛苦少一點,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世上一切的事物,都是非常單純的,我們不要去招惹它們,它們便不會傷害我們,使我們痛苦的原因,往往都是自取的。
我們之所以煩惱、痛苦、不快樂,主要是因為我們一直執著于貪求的欲望。所以,懂得節制的人,知所取舍,知道什么是對我們有幫助的、什么是對我們有害處的;而且能所取舍,要對我們有幫助的、不要對我們有害處的。懂得節制的人才能放下,放下該放下的人、事與物,以及內心的雜念、妄念、幻念。
一切事物都有兩面性,快樂生起時,痛苦也躲在其中,反之亦然。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快樂也不是我們的歸宿。痛苦不是我們的歸宿,道理很簡單;為什么快樂也不是我們的歸宿呢?因為有快樂就會有痛苦,天下沒有恒常的事物,一切都在變動之中,只有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才能善待事物變動的真相,而放下對一切外緣的執著。
懂得節制的人,知所取舍、能所取舍。惡的要放下,善的也要放下;痛苦要放下,快樂也要放下。沒有善的善,才是真正的善,沒有快樂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放下不是為了得到,放下煩惱就沒有煩惱,放下痛苦就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沒有痛苦,自然就會平安喜樂。
節制才能放下
談放下,我們首先會問要放下什么,然后才問如何放下。我們要放下什么?我們要放下讓我們不安、讓我們煩惱、讓我們痛苦、讓我們不快樂的東西。快樂是人生第一要義,凡是讓我們生活不快樂的東西都要放下。哪些東西讓我們不快樂呢?生活的種種壓力是我們不快樂的最主要因素,譬如金錢、工作、家庭、愛情、健康……都造成每一個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壓力;而這些壓力的來源,則來自貪婪,自私、懦弱、生活不正常。對癥下藥,治療這些壓力的藥方,就是節制二字,要知所取舍、能所取舍。光是知所取舍是不夠的,一定要能所取舍,痛下決心,說放下就放下。
人所以疲累,是因為壓力太大、負擔太重。減低欲望就能減少煩惱。節制的精義,是該要才要、不該要就不要;放下不該要的東西,放下生命的多余。負擔少了,壓力就小了,這才能夠輕松愉快,享受人生。
上一篇:舍得才能放下
下一篇:虛靜才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