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自己的信仰
信仰能夠幫助人走向成熟,一個成熟的人必定是一個有著自己信仰的人。一個成熟的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將會體現出很大的優勢,首先他不會在遇到緊急情況時內心焦慮或者恐慌。這種成熟是經歷過諸多磨難之后體現出來的平靜,然而要想能堅定地沖出各種誘惑的陷阱或者艱難險阻就必須擁有自己的信仰。
信仰是引導人們直面苦難的力量。人類最初的信仰是源于對境遇的恐懼,無法克服的生老病死,難以抵御的災禍侵襲以及不能左右的時空變幻,當這一切所帶來的無力感從內心升騰的時候,就需要借助外力給人的精神以家園一般的歸屬感和支撐人的意志的使命感,進而可以緩解曠日持久的焦慮和壓抑,并且驅除徘徊難消的無助和空虛,這里所說的外在之力說的就是信仰的力量。雖然這外力需要以人的內心所經歷的閱歷為媒介進行展現,但是在促進人類心智的成熟,行為理性的進步的作用上,信仰的力量無時不現。既然人們無力改變自然界的嚴酷及社會生活的壓迫,那么就必須坦然地面對這樣的困境,并且執著追求內心的重生。
思想有多遠,人們就能走多遠。雖然這句話肯定了思想能動性的決定作用,透露出主觀唯心主義的浪漫情懷。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其中提醒人們切莫忽視思想的力量的觀點是非常正確的。我們應該相信信仰的力量。思想就是信仰的原創,信仰只是把思想進行系統化并廣為傳揚,可以說信仰濃縮了思想的精華。信仰在人們人生的長河里,發揮著猶如無垠的大海中航標燈一般無可替代的作用,它將指引我們的生活方向,堅定我們的理想信念,明確我們的奮斗目標。信仰的作用更表現為它可以以堅定的思想化解困擾人們的迷茫,并幫助人們建立精神家園進而形成特定的價值觀念。人生的路長途漫漫,我們經歷的實踐磨礪了我們的內心,信仰用它的力量鍛造出我們堅實的精神支柱,它承載著我們的苦難,幫助我們沖破困惑的陰霾并且給我們力量支撐起頭頂的天空,指引著我們不斷地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走向心目中的未來。
真正的信仰并不是盲目地對某一宗教或者某一既定觀念的狂熱迷信,而是應該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卻又超越理性存在的一種崇高的精神力量。一個宗教教徒如果不能理解宗教的內核精神,不能將這種精神作為他行動的力量源泉,只是盲目地迷信或僅僅是走走形式的話,他就不是一個有真正信仰的人。而如果一個人即使他沒有信教,但他有一種精神追求支配他的行為,那么,他就可以說是一個有信仰的人。當代知名的哲學家周國平認為,真正的信仰不在于一個人是不是信教,或者是信什么教,衡量一個人有無信仰,主要是要看他對于精神上的追求上是否真誠和執著。蘇格拉底就是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但是他說過,沒有經過思考的人生不能稱之為人生,他時常深思自己的人生,并且他教導當時年輕人也要有這樣的人生。不幸的是蘇格拉底就是因此遭到污蔑指控,被處死了。可以說蘇格拉底就是一個有自己信仰的人,他是為信仰而死。
如果一個人問你是否相信自己的國家里充滿了機會,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和精力,每個人都能夠實現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你很有可能會非常肯定地回答說的確如此,并且還可能會有人在旁邊大聲附和,表示贊同。那么,即使你相信,你相信的程度有多少呢,如果你現在除了一小塊土地一無所有,沒有任何收入,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擅長的技能,而且已經快到了沒有任何能夠幫助你走出已經存在的困境的情況下,你還相信這個國家到處都存在令人們成功的機會嗎?那么,如果你仍然相信的話,你會采取實際行動證明你相信的事情嗎?你可能不會這么做,甚至可能不會愿意去相信這個國家存在那么多的機會。但是凡德羅先生相信在他的祖國美國存在著這許多的機會,即使在他窮途末路的時候,他依然堅定地相信并愿意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的信仰。
凡德羅先生小時候是一個富商的孩子,他的父親不但事業上非常的成功,而且平時為人十分慷慨,他對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在他上高中的時候,只要他對父親說自己需要錢用,父親都會允許他自己用銀行的賬號開支票。到了凡德羅上了大學以后,他更加精于如何用父親的錢了,甚至他這時已經不知道錢的價值何在,更不懂怎樣才能賺到錢,他只知道,如何使用賬號簽支票。凡德羅這樣的生活方式一直持續到他的父親逝世。他父親去世時留下了一塊相當大的土地,這片地位置非常好,非常的值錢。自父親去世以后,凡德羅就以經營農場為生,但是就在那一年發生可經濟大蕭條,他第一年的收入相比較與之前產生了非常大的縮水。不得已,凡德羅只能依靠抵押一部分土地償還債務和銀行的貸款。但不幸的是,不景氣的經濟貌似沒有回暖的跡象,他不得不最后把那片抵押的土地變賣出去。之后,由于他不斷地需要花錢,又接連抵押并賣出了大多數的土地。
到了最后,凡德羅已經一無所有了。這時,他才知道如果要生活下去就必須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但是,說到工作,這是凡德羅之前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他知道自己唯一擅長的事情就是開支票,但是這并不能成為自己的工作。他因此每晚都無法入睡,覺得苦不堪言。一次,凡德羅從噩夢中驚醒,他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必須面對現實,哪怕再困難,也要邁出這一步。自己必須告別每天無憂無慮的童年,現在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就必須做一些大人該做的事情了。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去工作。
在凡德羅面對自己無以復加的困境的過程中,他也在時刻思考著,他要為自己尋找一種信仰,支持自己去走接下來的路。之前,他一直人云亦云地講著美國是一個到處都充滿機會的國度,只要一個人愿意努力就有機會達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他想盡管經濟比較蕭條,現在的工作不是很好找,但是自己還是有一些長處的。再怎么說自己也有一張大學畢業的文憑和與父親在一起了解到的商業知識,而且還有從無數失敗和錯誤中總結下來的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他告訴自己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采取行動,而不是浪費著寶貴的時間怨天怨地或者慨嘆自己命運的悲涼。就這樣,凡德羅完全清楚了自己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也從過去的陰霾中走了出來,做好準備重新開創自己的未來。他首先強迫自己樹立起強大的信心,壓下心中的憂慮和疑惑。他相信這個國家是個充滿機會的地方,只要肯努力就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是憑借著這份信念,他要把自己從碌碌無為的庸碌的人改造成一個努力奮斗的人。
凡德羅的這份信念不久就得到了回應,他在附近一家財務公司找到了工作,并在那里愉快地工作了將近四年。后來他辭去了財務公司的職務,再一次回到了自己面積已經不是很大的農場。這一次,各種事情在他的處理下變得順利多了。他將農場的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并逐漸擴大經營的范圍,配合著經濟市場的回暖,他不斷地買進賣出,賺了不小的一筆。而且從他手里失去的產業又都被他賺了回來。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凡德羅說,他得感謝這么多年以來的失敗和錯誤帶給他的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要把自己的這些經驗傳授給自己的兒子們,這將比給他們財富有價值多了。他還說,人們必須去信仰一些事物,但是如果人們空有信仰而不去采取相應的行動,那么一切依然不會改變,只有信心而沒有行動是毫無用處的。
凡德羅先生的親身經歷是向我們展示人們如何走向成熟的最佳例證,他從一個被嬌生慣養,只知道簽支票,不知道什么是責任感的男孩,不僅在一夜之間認清了自己的信仰,而且下定決心要采取堅決的行動來進一步印證自己的信仰。是他對自己國家的信心,讓原先孩童般的他能夠像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一樣面對現實,并且克服現實的阻礙,實現自己的目標,取得成功。
通向成熟的信仰有時候必須通過刻骨銘心的痛苦才能最終形成,經歷過這種痛苦的人,得到的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成熟心態和對生活的信念。這種信念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獲得,這種成熟必須通過學習才能擁有。
有一個40多歲的婦女,生活在一個比較繁華的小鎮上,是一個平凡家庭的家庭主婦,她每天都過得很充實,也很開心,在她的周圍經常能聽到爽朗的笑聲。可是一個人的生活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很不幸,有一天一起車禍降臨在她的身上,當時她直接被撞到了路邊的一個深溝里,背部撞擊到了巖石上面。大家都以為她的脊椎骨很可能會斷裂,都替她感到惋惜。
在經過X光照射后發現,她的脊椎并沒有裂開,只是脊椎骨表面出現了因擦傷才會長出來的骨刺,嚴重的后果是她的脊椎因為這些骨刺會逐漸變得僵硬,很可能會在幾年之后,全身癱瘓,無法動彈。醫生囑咐她先臥床休養一個月。
這位太太感覺當時一下子大腦就一片空白,整個人愣住了。她是一個好動的人,從生下來幾乎就沒有遇到過什么不順利的事情,但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臥床靜養的時間從一個月變成五個禮拜,六個禮拜,兩個月之久。她覺得自己的勇氣已經快要消失殆盡了,她平時的樂觀也不見了蹤影,陪伴著她的只有無盡的陰影和恐懼。她覺得自己已經一天天衰弱下去,就快要不行了。
有一天早晨,這位太太從睡夢中醒來,她發現自己的思維又像以前一樣清晰了。她告訴自己要振作起來,不應該就這樣放棄,需要重新振作起來。畢竟還有好幾年時間,幾年已經不少了,可以做很多事情幫助家人。她告訴自己只要堅持用藥物治療,不去想那些可怕的后果,說不定還可以戰勝那可惡的病魔。她不想不經過任何努力和奮斗就向疾病宣告投降,只要有機會就必須嘗試一下。于是,這位太太給自己找了兩個字當做自己的座右銘:前進。她不斷告訴自己面對這些可怕的事情要前進,再前進。她是如此相信自己可以戰勝病魔,并且下定決心要立即行動起來。這樣一來,原本困擾這位太太的無力感頓時就消失了。
這位太太在講述自己故事的時候已經是在那場車禍的五年之后了,如今醫生告訴她說她的脊椎情況良好,再維持五年應該沒有問題。醫生還跟她說要保持對生活的興趣,每天都能有愉快的心境并且繼續堅強地向前走下去。這位太太說:“這也正是我的信念,只要我身上還有一塊肌肉能夠活動,我都會堅持下去!”
這位太太的成熟就表現在她又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是這個信念讓她跨過了原本很可能跨不過去的艱難。
一個有信仰的人,他的眼界和思想經常比常人更為開闊。就是因為他的心靈得到很大限度地拓展,使他不致永遠地沉淪在世俗的旋渦里,能夠時不時跳出世俗以一種較為超脫的姿態看待成敗和得失,能夠始終保持著對于心靈生活的追求,從而為自己的精神世界建立起較為牢固的基礎,為自己為人做事提供堅定的信仰,使自己得以在人生的驚濤駭浪中堅定地航行,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正確的信仰能夠帶領人們戰勝擋在自己面前的困難。我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前行的時候,會有與欲望一樣多的困惑,各種各樣的欲望在引領我們不斷創造出物質財富的同時又會使我們陷入無盡困惑的境地。老子曾經說過: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明確提出一個人的健康發展應該是以欲望和我們的物質生活協調為基礎,這就需要依靠信仰的力量了。
信仰是激勵人們不斷前進,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斗不息的力量。詩人惠特曼曾經說過:如果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生命和品行;如果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集體。人們之所以會躁動生變,試圖改變命運并且想要實現生命價值就是因為信仰的存在為人們提供了明確的目標指向。綿綿不絕的歲月就是人類在信仰的驅使下不斷嘗試改變命運的歷史,它時而使人沉醉,時而激發人們的努力和奮斗。可以說,信仰就是矢志不渝的驅使人們自我發展的力量。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歲月,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孔夫子終其一生在兵荒馬亂的年代推行仁義,雖不能如愿,但是愿意朝聞道,夕死可矣;荊軻舍身行刺秦王暴君,雖然血灑宮廷卻壯志永存;司馬遷遭宮刑而不自暴自棄,寫成流芳千古的史家絕唱;范仲淹雖然貶官謫戌但是仍不忘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譚嗣同不惜舍棄頭顱就是為了更快地警醒國人應該變法圖強,這些令人景仰的人物就是因為有自己的信仰并且堅持自己的信仰才會不約而同、前赴后繼地以一己之力成就萬世之名。可是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不能改變歷史的進程。只有足夠的信仰和力量才可以改造世界,舊貌換新顏。
馬丁格爾曾經說過:信仰的力量,是引導我們走向成功的最偉大的力量。
信仰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它是超越了現實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到,它不可能直接轉變成現實中的物質所得,不可能轉化為肉眼能見的業績和名利。并且反而會常常發生這樣的事情:一些人明明有自己的信仰,卻更容易失去一些現實的利益。但是有信仰的人依然是幸運的并且是幸福的。因為即使信仰不可能轉變成一種直接的物質現實,但是它卻可以成為一種間接更為強大的心靈現實,讓你的心靈變得充實而強大,甚至無堅不摧。當你遭遇到人生災難的打擊時,你就能以一種那些沒有信仰的人所無法具備的超越性的眼光去看待。也就是說信仰就成為一種精神財富。如果一個人擁有豐富充實的內心世界,那么還有什么困難能夠擊敗他呢?他必將能夠用一顆堅強的內心指導自己沖向成功的勇敢的行動,并且勇往直前,永不退縮。信仰就好比是燈塔上射出的亮光,可以在朦朧又浩渺的人生海洋中,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彼岸。那些高高舉起了信仰旗幟的人,面對任何艱難困苦都會無所畏懼。而那些沒有信仰的人,就會像一葉浮萍,永遠在人生海洋中漂浮不定,或者隨波逐流,或者畏首畏尾,要么就是整天渾渾噩噩,既看不到希望,也沒有目標,并將因此感受不到人生所謂的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我們在自己工作的團隊中,和這些歷史上的一樣,如果僅僅只有一個人存有向往成功的信仰,那么這份微薄的力量注定是不會改變大多數人碌碌無為的大局,是不可能帶領整個團隊勇攀成功的高峰的。人多力量大,信仰也是一樣,只有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想要獲取成功的信仰,盡管這個信仰的強烈程度和產生途徑不同,但是只要有這個信仰,那么你的團隊就一定會是一個目標明確,并且百折不撓的優秀團隊。盡管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會有無盡的坎坷和艱難,你們也一定會在信仰的指引下沖破千難萬險,直搗黃龍。
但是,我們的信仰和行動有時候也會發生矛盾。比如,有個婦女在一家超市購物時,發現那個收銀員多給她找了五元錢的零錢。有人問她是否愿意跟那個女收銀員說明一下情況并把錢還給收銀員。這位婦女非常的不以為然,她急忙說道:“當然不了,多找給我錢也是她的工作失誤,這個錯就得要她負責,想想看,如果是她給我找錢的時候少找了,那還會找到我并還給我嗎?那不就是我吃虧了!”
這位婦女對超市女收銀員的過失采取了幸災樂禍的態度,甚至可以不顧自己的顏面。如果我們要懷疑她的誠實程度的話,這位婦女就要自取其辱了。她的這種愛占小便宜的性格完全體現了不誠實的品性。
有一位會計面試一家財務公司的一個需要處理巨款的崗位,這家公司派了一位心理專家來面試這位會計,旨在測試這個人的誠信程度。那名心理學家問了他一個問題:假如當你很想去看一場演唱會,可是實際情況是這場演唱會的票已經銷售一空了,這時,如果你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悄悄溜進去看演唱會而又不用買票,你會這樣做嗎?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心理學家知道,如果一個人在小事情上都不能夠表現出很誠實的品格的話,那么當他在遇到足以令自己怦然心動的巨大利益誘惑時會更加把持不住自己。
我們的信念一般都是通過我們的行動表現出來。耶穌曾經說過:根據它們結出的果實就可以區分出它們來。事實正是如此,如果我們的信仰不夠堅定,那么從我們身上結出的果子是苦的,我們的生命也將是虛偽和假冒的。就像是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我們看到的都只有結果,事實上我們也只需要看到結果,因為我們不可能憑空知道某個人到底在想什么,如果僅僅是憑借一個人說的話,還是顯得分量不夠,很難分辨出真和假,所以我們必須看到實際的行動才算數。而且,一旦我們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應當將其付諸自己的行動。
在美國的夏威夷,有一名建筑承包商,他叫保羅·馬哈,他堅信人應當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言放棄,要堅持到底。他不但擁有這樣的信仰,而且在他的行動中生動地體現出來,并因此取得了非常成功的事業。在1931年,保羅·馬哈在建筑界和工程界四處打聽,想要找一份工作。因為他當時還很年輕,根本沒有經驗,所以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四處碰壁,工作完全沒有著落,加上因為行業不景氣,當地沒有公司想要招收一名工程或者建筑設計人員,即使是資歷比較老的繪圖員,也隨時面臨著被解雇的危險。因為種種現實情況顯示出來的艱難,當初還信心滿滿的保羅·馬哈難免有一些失落。
保羅·馬哈也承認自己當時有一些氣餒,但是后來他做出決定,如果沒有人聘用的話,就自己來做公司。說干就干,緊接著,他從親戚和朋友那里借來500美元成立了一家小的建筑承建公司。剛開始的那段時間非常的艱難,試想,即使是有活可干,有誰會甘愿找一個新手幫自己設計和建造房子呢。但是,保羅·馬哈還是堅持下來了,還是他那句話,永不放棄。最后,就是憑借著這一股子信念,他終于找到幾份小活開始做。他的第一個項目是一個承建一個價值2500美元的房子,由于缺乏經驗,造成估價不準,最后反而是自己賠了200美元。但是有了這一次失敗的經驗,這次的損失都在接下來的幾個項目里彌補了回來,沒有再次出現虧本的情況。
就是由于保羅·馬哈堅持一旦有了自己的信念就要堅持到底,不輕言放棄,最后渡過了人生之中最大的難關。人經常不是因為沒有自己的信仰而達不到最后的成功,形不成強大競爭力,而是因為不能把自己的信仰堅定地轉化為自己的行動,并堅持到最后而中途失敗。因此如果我們想要變得更強大、更成熟,就必須要擁有自己的信仰并且堅定地付諸行動。
上一篇:堅守責任
下一篇:勇敢面對無法避免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