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總給有準備的人
在2008年3月全國的“兩會”上,因為推行外來務工人員社保套餐的“寧波模式”,暴露了全國政協委員李立新的資本身份。他掌控的浙江利時集團總資產達30億元,年銷售額超過40億元。
李立新的浙江利時集團發展中,曾得到了4個美國人的幫助。4個美國人讓他的集團產品進入了沃爾瑪、家樂福和麥德龍等大型超市。下面,是他用“老外”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幾個小故事。
義字當頭感動外商
1994年,為了開拓外貿市場,剛下海兩年辦文化用品公司的李立新只身參加了廣交會。在廣交會上,專門開拓中南美市場的美國人柯爾注意到李立新的塑料相框,在他的攤位前駐足良久。看到這種情況,李立新當即用他的“寧波英語”與他洽談。
最后李立新靠他的誠意和中國制造的價格優勢,與柯爾簽訂了六貨柜、價值150萬元的塑料相框訂單。經過三個月的加班加點的生產,貨物如期發往美國,美元也如期到賬。從此,李立新實現了與國外市場的接軌。
但此生意后,就再也聽不到對方的下文。幾個月之后,李立新給柯爾打電話,才知道因為遭遇墨西哥金融風暴的影響,塑料制品價格下跌20%,柯爾塑料制品無法在墨西哥市場按原價進行銷售。
聽到這個消息,李立新做出了這樣一個帶有義舉的決定:免費給柯爾再發去一貨柜塑料相框,以彌補他的損失。一貨柜塑料相框按照當時的價值合25萬元,相當于公司三個月的利潤。李立新的義舉,使美國人柯爾非常感動,決定一輩子好好和他交朋友。
好心帶來好報。在這以后,李立新經常收到美國人柯爾寄來的最新樣式的國外家庭和辦公塑料制品樣品。按照柯爾提供的樣式,李立新的利時集團再照貓畫虎地生產銷售給他。就這樣,在8年的合作中,柯爾就給利時集團帶來了8000萬元的訂單。
從此,李立新的公司從單一生產工藝相框發展到向生產日常塑料制品轉變,銷售也從內銷向外銷轉變。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員工由1994年的20多人增加到100多人,擁有了37臺注塑機,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一年還取得了經營進出口權。
“柯爾是第一個改寫利時集團的美國人”,李立新如是說。
八顧茅廬打動外商
第二個改寫利時集團的美國人是RICK STEIN- BERG。他幫助利時集團的產品打進了美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而為此,李立新曾經對他八顧茅廬。
1996年,嘗到了與國外接軌甜頭的李立新決定到北美大陸進行市場考察。憑借溫州人特有的商業敏感和商業嗅覺,在美國他很快找到了美國日用塑料制品的龍頭老大企業,是一家名為ALCO的進口商。
ALCO進口商的老板叫RICK STEIN-BERG。剛開始,這個美國老板非??床黄鹄盍⑿?。對李立新采取的是斷然拒絕的態度,不是不接他的電話,要么接了就是一口回絕。
在這種情況下,李立新索性就飛到ALCO進口商的所在地,進行上門圍追堵截。但這個老板太極拳打得也非常好,李立新7次登門竟無緣一次見面。
在這種情況下,李立新還是沒有灰心。他選擇的仍是耐心等待。就這樣,在第八次拜見的時候終于見到了RICK STEIN-BERG。他拿出一大堆樣品,問李立新能不能做。
李立新一邊回答OK,一邊用計算機打出報價。當時,李立新為了撬開美國市場的大門,不惜以產品的成本價作為銷售價,因此得到了RICK STEIN-BERG首筆50萬美元的訂單。
李立新賠錢與ALCO公司完成了首次合作,使得利時公司的產品進入了沃爾瑪等主流超市。在日后的交易中,李立新逐步提高產品的價格最終獲得合理的利潤率。而且,與其合作也不斷擴大,訂單一度占到公司30%~50%的份額。就是這個人,不但使利時公司的商品打入了美國主流市場,而且,也使利時產品質量和管理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高薪挖才成功轉型
高薪聘任的第三個美國人是馬文。就是他,不但使李立新的利時公司成為國內同行業老大,并且使之完成了從銷售的國際化到管理國際化。
李立新依賴ALCO公司,使公司的銷售額迅速增長到數千萬美元級。但隨之帶來的風險也越來越大,最高時ALCO公司的訂單占了公司50%的產量。
國際市場的擴大,最需要的是與之相適應的國際市場經營和管理的人才。1999年,由于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香港一家上市公司,也是亞洲最大的塑料制品企業軍心動蕩,公司總裁美國人馬文做得很不開心。
而他掌控著該公司1.5億美元的銷售,并握有多條連鎖店渠道,而這正是李立新公司所缺少的。2000年元旦,李立新得知這種情況以后,立即致電給他,開門見山地說明了請他到公司任職的意圖。
但馬文稱有合約在身,必須等到合約到期才能給以答復。就在這段時期,美國芝加哥舉辦塑膠日用品展覽,李立新和馬文都參加了展覽會。在展覽會期間,在美國芝加哥的一家酒店里,李立新第二次約馬文會晤。馬文當時提出的條件,相當于李立新公司一年三分之一的利潤,但李立新大手開出了支票。
2004年4月,馬文走馬上任時利集團總裁。實踐證明,李立新付出的高薪沒有白花。這個美國職業經理人很快向李立新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迅速組建了時利公司海外的銷售網絡。其無形資產也是非常巨大的?!八偣?,李立新的勝利公司名氣大升。而且,產品品質值得信任?!崩盍⑿抡f。
2002年,馬文沒來前,利時集團的銷售額是8個億。2004年馬文來的當年,時利集團的銷售額就突破15億元。無疑,美國人馬文是第三個改寫利時集團的外國人。
師夷長技以制夷
2002年,李立新在深圳巧遇馬文的舊同事。從他那里打聽到,中國香港某公司喬尼團隊有一批技術尖子。
李立新立刻意識到這可能就是自己最需要的技術人才。后經過馬文確認,李立新決定把喬尼團隊都招聘到自己公司里來。為此,他數次專程前往中國香港,以攻心策略打動這些技術骨干,最后,他終于用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攻下了這座“技術堡壘”,喬尼團隊有10人投奔到利時公司里來。
為了搞好企業核心的技術研發,李立新為喬尼團隊準備了4000萬專款,投資研發不銹鋼廚房用具,并由他接管企業的研發。喬尼團隊的敬業精神很快在公司形成了風氣。
利時公司的新產品從此層出不窮,而且,產品的質量也和國際市場完全接軌。不久,利時公司與世界500強企業——德國漢高合作,喬尼團隊只花了兩個月,就開發出很多新產品。其中,一個產品就讓企業接下了1000萬美元的訂單。
浙江利時集團老板李立新很高明。高明就高明在他能夠千方百計使“國際人才為我所用”,利用“國際力”提升企業競爭力。他“義字當頭,感動外商;八顧茅廬,打動外商;高薪挖才,成功轉型;師夷長技,行業無敵”等很多做法,即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也體現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開放、包容的思想境界。古今融合、中西合璧,所以無往而不勝。
上一篇:找工作要擦亮眼睛
下一篇:灌溉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