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面對無法避免的現實
那些取得成功的著名企業家或政治家每一個人都能坦然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現實,以此來讓自己始終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和冷靜的頭腦,否則即使幸運女神眷顧他們,他們大多數人也很有可能在成功的中途就已經被各種殘酷的現實帶來的巨大壓力壓垮了,之后強大的競爭力也就無從談起了。
如果我們拒絕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失敗,只知道一味地去抗爭,那么,我們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呢?答案其實很簡單:我們的內心會被無盡的緊張、急躁及焦慮所困擾,并因此而整天不知所措,即使知道該干什么,想出來的決策和判斷也會大失水準,頂多也是差強人意。
有這樣一位企業家,在關乎一筆巨大數額的交易中,他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這個錯誤,他的公司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他也幾乎傾家蕩產。然而,他拒絕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雖然他的心里非常難受和痛苦,但是就是拒絕接受這個已經無法避免的現實。因此他終日心神不安,痛苦不堪,即使已經服用藥物還是連續幾天徹夜失眠。并由此發生了更為嚴重的事情,那就是這件事令他想起很多過往的挫折與屈辱,并且所有這些失敗的陰影開始夜以繼日地籠罩著他,折磨著他。最后,直到他向一位心理專家求救,找出所有這些痛苦的根源,坦然面對那次失敗之后,才徹底從已經持續近一年的痛苦中解脫出來。
如果我們不再固執地想要反抗那些根本無法避免的損失或者惡果,反過來坦然接受,就能因此省下很多精力和時間,去著手創造一個讓自己比較向往或者滿意的生活。如果我們不但能坦然接受那些既成事實的結果,而且還能進一步從中汲取教訓和經驗,那么就可以重整旗鼓,再次踏上奮斗的征程。如果我們選擇既要對抗那些無法變更的現實,又要去創造新的生活,無論是誰都不會徹底擺脫心中的陰影而全力以赴,最終達到巔峰狀態,到最后很可能還會得不償失。事實上,我們只有兩種途徑可供選擇:要么選擇坦然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現實,另辟蹊徑繼續朝著成功挺進;要么選擇與無法改變的現實抗爭到底,做無謂的掙扎。如果選擇第二種的話,很可能還會變得更加痛苦不堪,甚至會頭破血流也無法達到自己渴盼已久的目標。有一句古老的俗語是這樣說的:對于那些必然發生的事情,要學會愉悅地去接受。當今的世界充斥著激烈殘酷的競爭,在此之時,許多緊張和焦慮根本無法避免,我們比以往更需要認真地對待這句話。
有一個人的左手齊腕斷掉了,當別人問他會不會因此覺得難過或者悲哀時,他笑著說:“根本沒有那樣的感覺,我平時根本想不到自己身上有什么地方不對勁,可能只有在穿針引線的時候才會想起來吧。”
一個小孩在閣樓上玩耍的時候,他不小心從窗戶上掉了下來,當時他的左手食指上掛了一下指環,掛在了窗欞的鉤子上,直接把手指掛了下來,當時他痛得撕心裂肺,以為自己會因此殘廢。后來果真如此,他的左手食指再也沒有出現過,可是當他的傷口愈合,不再疼痛的時候他再也沒有因為這件事情產生過任何不良的情緒,再也沒有煩惱過。
即使為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煩惱又有什么用呢,即使煩惱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也沒有重新來過的機會,還不如就此接受了這個現實。事實也是很令人驚訝的,當我們在遇到“不得不這樣做”的情況時,我們差不多都能夠很快地接受任何一種情形,要么坦然接受,要么徹底忘記。
在人生的漫長的歲月中,我們一定會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這些事情既然已經是這樣了,就不可能是另外一種情形。我們也可以有選擇地對待這樣的情形,或者用無盡的憂慮來摧毀我們的生活,每一天都生活在痛苦的回憶中,在現實和痛苦中掙扎,甚至最后直接令我們精神崩潰;或者將既成的事實加以接受,并逐漸適應這種情形下新的生活。相比較而言,只要是對生活還存有希望,就會義無反顧選擇第二種方法對待。我們要樂于接受那些必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接受所發生的事實,這是克服隨之而來的其他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有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現實,是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和困難的,是需要很多的經歷的。當美軍在慶祝陸軍在某一戰場取得勝利時,康奈利太太得到了一個噩耗,她最愛的一個人,她的侄子,在戰場上失蹤了。經過一陣子的心驚膽戰,康奈利太太收到另一封電報,很遺憾,說她的侄子已經為國捐軀了。
康奈利太太悲傷得無以復加,在這之前,她一直認為自己是多么幸福,能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還努力把自己的侄子養大成人。在康奈利太太看來,她的侄子甚至代表了年輕人所能擁有的一切。她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會有非常好的回報。
但是,現在康奈利太太收到了這封電報,她的整個世界都被粉碎了,她覺得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什么值得她活下去了。于是,她的生活開始充滿了冷淡和怨恨,她開始拋開自己的朋友和工作,拋開了一切。她的生活里只有她那在戰場上死去的侄子:“為什么我最疼愛的侄子會離我而去?他是那么好的一個孩子,他甚至還沒有真正開始自己的生活。”康奈利太太根本沒有辦法接受這個現實,她最后決定辭掉工作,回到鄉下去,孤獨終老。
就在康奈利太太清理自己的書桌時,發現了一封她的侄子之前寄給她的一封信,當時她的母親剛剛去世,侄子寫信給她,希望能給予她寬慰。信上寫道:“我相信你是能夠撐過去的,憑借你對于人生的看法,你就可以撐過去。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你曾經教給我的真理:無論你是在哪里,無論我們分開有多么遠,你一定要記得我教給你要微笑,就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就應該承受住所發生的一切。”
康奈利太太將這封信讀了好幾遍,突然覺得自己的侄子就在身邊,正在和她說話。好像在說:“你為什么沒有按照你教給我的方法去做呢,一定要撐下去,不論發生任何事情,將自己的悲傷隱藏在微笑下面,微笑著繼續過好自己的生活。”
之后,康奈利太太回到了公司繼續工作,她不再對人冷漠,一再告訴自己: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既然已經沒有辦法改變,就應該按照侄子所希望的繼續過下去。康奈利太太開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的工作上,而且晚上參加成人教育班,積極尋找出新的興趣,并結交新的朋友。康奈利太太幾乎不敢相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她已經再也不用為那些已經永遠過去的事情悲傷。
康奈利太太學到了我們所有人遲早要學到的東西,那就是我們必須要學會接受和適應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情,即使這并不是很容易能夠學會的一課。環境本身并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或者不快樂,是我們對于周圍環境的反應決定了這些感覺。在必要的時候,我們能夠忍住巨大的悲痛,并且戰勝它們,盡管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自己能做到這一點,但是我們內在的力量確實強大得驚人,只要我們能夠善于加以利用,它就可以幫助我們克服自己的困境。
塔金頓先生60多歲的一天,當他低下頭看自己的地毯,卻發現地毯上面的顏色一片模糊,他連地毯上斗大的花紋都看不清楚了。于是他找到一個眼科醫生,這才證實了一個非常不幸的事實,他的視力正在快速衰退著,有一只眼睛已經完全看不見了,另一只也快什么都看不見了。他最害怕的事情還是降臨到自己身上了。那么,塔金頓先生對于他最害怕的事情是怎么反應呢?他并沒有像人們想象的那樣,覺得自己這下全完了,覺得只有躺著等死了。事情的真相是,塔金頓先生還是活得非常開心,還保持著之前的幽默感,這是連他自己都完全沒有想到的事情。之前有一段時間,塔金頓先生對于自己眼睛里的黑斑非常難過,因為黑斑嚴重遮擋了他的視線。可是現在,當那些很大的黑斑不斷在眼睛里晃過的時候,他會跟自己說:看,黑斑爺爺又出現了,不知道今天這么好的天氣,它是要到哪里去。
當塔金頓先生完全失明之后,他還是快樂地生活著,他認為自己完全能夠承受住視力完全喪失的情況,就像一個人可以承受別的糟糕的情況一樣。他說即使是自己的五官的功能全部都喪失了,自己也不會過于悲傷,因為他還能夠生活在自己的思想里面,因為我們所有的想法都只能在思想里面進行,所以我們最終是活在自己的思想里面的,事實就是這樣,不論我們是否清楚知道這一點。
塔金頓先生為了能夠恢復自己的視力,在一年內接受了12次手術,為他做手術的是當地的眼科醫生。塔金頓先生有沒有害怕呢?同樣沒有,因為他知道這都是自己必須做的事情,并沒有辦法逃避,唯一能夠減輕自己痛苦的辦法就是爽快接受現實。塔金頓先生拒絕住在私人病房,而是和其他病人住在一個大病房里面,就在他不得不接受好幾次手術時,他還嘗試著逗大家開心,他盡力讓自己把這件事想成多么幸運的一件事情,他心想這是多么好啊,現在的科學技術竟然發展得如此之快,都能夠在眼睛這么復雜的部位動手術了。
普通的人要是一年要忍受12次手術,而且還要忍受著每天什么都看不見的日子,恐怕不久就會神經出現問題。可是塔金頓先生說自己可不愿意把這次寶貴的經驗拿去換其他一些更有趣的事情。在他60歲時,他的雙目失明教會了他如何去接受不可改變的現實,生命所能帶給他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不能夠忍受的。
要是我們在工作上,在自己奮斗的過程中遇到不可能再改變的,已經確定發生的事情時就選擇退縮或者與之頑抗到底,并為此難過不已。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可能改變這些事實,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對待這些事情的態度。每一個人都要經歷過這樣的一些事情才會最終相信,除了坦然接受事實之外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不經過一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真實的事情,是不能體會墮入其中的痛苦的,也不會發現接受不可避免的事情是一件多么令人解脫和輕松的事情。這當然不是說如果我們遇到哪怕是一點的挫折就繳械投降,接受所謂的這樣的現實。而是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我們還有一點希望,哪怕是一點點的挽救的機會,我們都應該為之繼續奮斗,并且應該發揮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然而,如果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時候,也就是說沒有任何轉機的時候,相信這種情況應該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分辨出來的,我們就用該用自己的理智告訴自己不要再浪費時間干下去了,要坦然面對這個現實。這時并不是說我們就要放棄自己的理想或者對于成功的渴望,我們這時可以退而求其次,尋找其他能夠達到相同目的的辦法,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目標,為自己的夢想不斷奮斗。試想如果我們因為一次的不順利而自怨自艾,難以從泥淖中走出,而且越是掙扎越是陷得深,那我們不僅僅浪費了自己的精力和時間,如果這個期間有個更好的機會出現在你的面前,而你卻正好意志消沉,毫無斗志,剛好才錯過了這難得的機會,這時一件多么得不償失的事情啊。
一般的能夠取得成功的生意場上的人都能夠接受不可避免的現實,而過著一種雖然比較忙碌但是無憂無慮的生活。如果他們做不到這一點的話就會遲早被無邊的壓力壓垮。他們中有人說,即使是自己所有的錢全部都賠進去了,自己也不會憂慮,因為從商人的角度看,憂慮并不能讓人從中得到什么有價值的東西,自己要做的就是盡最大努力把手頭上的事情都處理好,至于結果聽天由命就可以了。
他們還告訴我們,碰到很棘手的事情時,如果能夠想出解決的辦法,就會去盡力去做,如果做不成,干脆就徹底忘了它。有那么多的事情要處理,怎么能夠因為一件事情的不順利,而影響到別的方面,說不定在另外的方面會有更好的結果。從來不用去預測什么未來,因為影響到未來的因素簡直太多了,根本就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未來將要發生什么,所以不用去替自己的未來擔心。
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有名的女演員,莎拉·伯恩哈特應該可以說是最懂得如何適應那些不能避免的現實的人。從業50年來,她一直是法國四大劇院里的皇后,她的名聲遍及整個歐洲和美國,是全世界觀眾最喜愛的女演員之一。可是不幸的是,在她71歲時,她破產了,而她的醫生告訴她考慮到身體上的情況,需要鋸掉她的腿。因為在她橫渡大西洋的時候,遇到了暴風雨,莎拉·伯恩哈特不小心摔倒在甲板上,傷得很重,還因此患上了靜脈炎和腿部痙攣,這使她必須忍受著巨大的痛苦,醫生診斷的結果是這條腿必須鋸掉。但是醫生知道莎拉·伯恩哈特是有名的壞脾氣,他相信這個可怕的消息會使莎拉·伯恩哈特大為惱怒,但是事實上,他錯了。當知道這個結果的時候,莎拉·伯恩哈特安靜地想了一會兒,然后很平靜地說:“如果真的非這樣不可的話,只好這樣了。”莎拉·伯恩哈特知道,這就是命運,當她被推進手術室時,她的兒子就在旁邊哭得很傷心,她揮一揮手,還高興地說讓大家先不要走,自己馬上就回來了。在進手術室的路上,莎拉·伯恩哈特還跟醫生們開著玩笑,有人問自己是不是害怕緊張,她說醫生和護士們的壓力一定非常大,想讓醫生和護士們開心一下放松放松。當手術完成,恢復健康之后,莎拉·伯恩哈特還繼續環游世界,她的影迷們繼續為她而瘋狂。
沒有人能夠擁有足夠的精力和情感,既能夠一邊抗拒不可避免的現實,又能一邊利用這些精力和情感去創造新的生活。一個人只能在這兩者之中選擇其中一種,我們可以彎下自己的腰身避過那些不可避免的暴風雨,也可能因為頑強與它們抗爭而不幸被折斷。
一對婚姻瀕臨破裂的年輕夫婦準備做一次長途旅行,希望可以重拾舊日情懷。并且兩人約定,如果愛情能夠重新回到身邊就繼續生活在一起,否則就分手。一天,當天空下起大雪時,他們正好來到一個長滿雪松的山谷口。不得已,他們躲在帳篷里避雪,同時靜靜欣賞著滿天飄落的潔白的雪花。沒過多長時間,雪松上就落上了厚厚的積雪。他們發現每當雪松枝條上覆蓋的積雪達到一定厚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條就會相應地被壓得彎曲到一定程度,導致枝條上面的積雪掉下來,之后枝條又會繼續保持原來的樣子伸展著。雪下了很久,雪松的枝條就這樣反復積雪、彎曲和落雪。無論雪下得有多么大,雪松的枝條始終都是完好無損。而附近的一些其他種類的樹木由于枝條不能夠彎曲,最終都被積雪給壓斷了。
默默地看著眼前所發生著的一切,夫妻兩人恍然大悟。丈夫興奮地說:“對于任何壓力,在我們支撐不住的時候,只要我們的思想能夠像山谷里的雪松枝條那樣變得有韌性,懂得適時彎曲,就不會被壓力壓垮了。”說完后,妻子認真地點了點頭。毫無疑問,橫跨在他們之間的那道隔閡已經徹底消除。
因此,我們要向那些雪松學習怎樣去順從重壓,懂得怎樣彎曲枝條,怎樣適應不可避免的情形。就像柔道大師教弟子的一樣,要像楊柳一樣的柔順,不能像橡樹一樣挺拔。汽車的輪胎之所以能夠在公路上跑那么久,能夠經受住那么多的顛簸,就是因為輪胎是由橡膠制成的,它的彈性非常足,這樣就可以吸收路面上碰到的各式各樣的壓力,這樣的輪胎就可以接受一切挑戰。在我們人生曲折的道路上,如果我們能夠承受住生命里所有的顛簸和挫折,我們就能把生活過得更好,把事情做得更好,我們的人生旅途才能更加順利,我們在競爭的道路上才能走得更遠,我們的成功將會更加耀眼。
如果我們不能及時地吸收這些不幸和挫折,而是反抗命運中為我們設置的障礙的話,我們又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呢?答案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我們就會在自己的內心里產生一連串的矛盾,就會產生憂慮、焦急、緊張等情緒,使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更加窘迫不堪。如果我們在此基礎上,選擇徹底忽略現實,并且退縮到自己營造的小空間里面,什么事情都是盲目封閉自娛自樂,那簡直就會神經錯亂了。在這個充滿憂慮和煩惱的世界上,我們一定要謹記,對那些不可避免的事情,要輕快地加以接受。
上一篇:擁有自己的信仰
下一篇: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