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自己,因為別人沒那么關注你
焦點效應,也叫作社會焦點效應,是人們高估周圍人對自己外表和行為關注度的一種表現。簡單地說,人類往往會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而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自己的關注程度。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焦點效應的體驗,這種心理狀態讓我們過度關注自我,過分在意聚會或者工作集會時周圍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因為焦點效應心理,我們會因為在聚會上站在角落或者弄灑了飲料而覺得自己很失敗。我們總是覺得社會聚焦燈會格外關注自己,但其實并不是這樣,假如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注意到我們把飲料弄灑或其他尷尬場景的人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所以我們完全沒必要緊張。
或許,我們也曾經因為在某一次派對上把飲料灑了一身而懊惱很久,我們也曾在公眾場合摔倒,然后在幾秒內快速爬起來,還要裝得跟沒事一樣,假如你的答案是“是”,那你已經是焦點效應的群體成員了。心理學家曾經做了這樣一個實驗:讓康奈爾大學的學生穿上某名牌T恤,然后進入教室,穿T恤的學生事先估計會有大約一半的同學注意到他的T恤。不過,最后的結果讓人意想不到,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這一點。這個實驗表明,我們總覺得別人對我們會格外關注,但事實上并不是這樣。最終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們對自我的感覺確實占據了我們世界的重要位置,在不知不覺之間,我們放大了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而通過自我的關注,我們會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
每天都有許多人為了人際交往、為了生存而討好他人,他們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到很累,甚至感覺到心力透支。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們需要對身邊所有的人盡力討好?切記,不要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
焦點效應可以說在現實生活中是無所不在的。舉個例子,同學聚會時拿出集體照片,每個人都在第一時間去找自己,事實上每個人確實是在照片中首先找到了自己。當我們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將話題引到自己身上來,而且每個人都希望成為焦點,被眾人評論。若是和初次見面的人一起用餐,不小心把酒杯打翻,在夾菜過程中出現了失誤,這時我們都會覺得很尷尬,會覺得別人都是在看自己的笑話。許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即便不是那么強烈也會覺得不好意思,那接下來的舉動就會變得小心翼翼。這都是正常的表現,因為我們都很想給初次見面的人留下好印象,然而真相就是自己沒那么重要,完全沒必要那么緊張。
啟示
我們生活的最初點,似乎都是在討好所有的人,讓自己成為焦點,而從來沒有討好過自己。事實上,我們要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你不需要討好所有的人,只有自己喜歡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任何人能來分擔你生活中的煩惱、憤怒。
上一篇:做人格獨立且自由的愛人
下一篇:做好每一次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