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反問來解救被逼問的自己
1972年5月,美蘇在莫斯科舉行首腦高峰會談。27日凌晨一點,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莫斯科訪問過程中,向隨行的美國記者介紹美蘇關于限制戰略核武器四個協定簽署會談情況。基辛格微笑著向記者透露說:“蘇聯生產導彈的速度,大約是每年250枚。”這時,無孔不入的美國記者馬上敏捷地接過話頭,試探著想問一下美國的軍事秘密,說:“那現在我們的情況呢?我們美國有多少潛艇導彈配置的分導式多彈頭?”
基辛格聳聳肩膀,搖搖頭說:“我不確切知道正在配置的分導式多彈頭有多少。至于潛艇,我的苦處是,數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它們是否是保密的。”
記者接過話頭說:“不是保密的。”
于是基辛格反問道:“不是保密的嗎?那么請你告訴我是多少呢?”
發問的記者頓時傻住了,只得不好意思地一笑了之。
在這個案例中,基辛格想避開記者的追問,佯裝不知道潛艇數字是否保密,他似乎是在迎上前去暗示記者:如果不屬于保密之列,將公諸新聞界。急于搶新聞、爭時效的記者不知是計,連忙告知:“不是保密的。”他們以為這樣一來,基辛格便會和盤托出。豈料基辛格是在虛晃一槍,他留給記者一個大難題:既然你們說是不保密的,那就是公開的了,既然人所共知,那么就讓消息靈通的記者自己來回答這個眾所周知的數字吧!當記者為這個突然來臨的“難題”不知所措時,基辛格就可以不用回答這個保密的問題了。有時候,當你不知道該怎么樣回答別人的提問時,你可以反過來問他,這樣就能把你解救出來。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更好地應用反問來提問呢?
1.反問必須方法得當
有時候我們在和別人交談時,進行反問并不失禮,但必須方法得當。如果你驚奇地反問:“咦?”或者回答“哦?”等不確定的反問語氣時,對方一定會有被懷疑、不被信任的感覺,所以會對你的印象不佳。比如說對方講話你沒有聽明白,或者對方向你提出的問題你不懂的時候,你就可以反問對方“你怎么看這個問題?”或“你認為結果會是怎樣的呢?”等一些反問的話。當你用這樣得當的反問把對方踢過來的“皮球”再踢回去的時候,對方也一定會真誠地回答你反問的問題。
2.反問可以適當幽默
幽默的形式是輕松愉快的,和幽默的人交談也是充滿快樂的,當你在反問時用上幽默的詞語,不僅能回答對方的提問而且還能而使人感到你話語里的輕松、快樂、滑稽、詼諧或優美。
在北京奧運會開賽前,就有消息傳出,這也許是姚明最后一次代表國家隊出戰奧運會。雖然在比賽中姚明非常拼命,但還是不能力挽狂瀾,最后中國隊還是止步八強,沒能突破歷史。在記者招待會上,當記者問到姚明是否會就此退出國家隊時,姚明先半開玩笑地反問道:“我那么老嗎?”一句幽默的反問贏得了記者的掌聲。
因此,當你遇到不想直接回答的問題時,適當用幽默的反問去應答,不僅給出了答案,而且還營造了一種輕松的氛圍。
3.反問也要機智
機智的反問就是針對不同的情境和對象,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或明或暗,或褒或貶,或深或細,或深或淺地反問對方,可以表明你的立場、態度或觀點,給人以震懾力。
上一篇:用人情話為同事關系潤滑
下一篇:用得體的稱呼表達對對方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