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其自然,微波不興
季先生語錄:
只要心里一想急,我就祭起了我的法寶,法寶共有兩件:一是儒家的“既來之,則安之”,一是道家的順其自然。你別說,這法寶還真靈,只要把它一祭起,心中立即微波不興,我對一切困難都處之泰然了。
也許,深受名利與世俗羈絆的我們,應當多與自然溝通,向自然萬物學習,這樣,才能放慢自己的腳步,釋放囚禁于名利樊籠中的心。更重要的是,名利面前,若能隨性自然,順其自然,也便能擁有一個達觀的人生心態了。而這不正也實現了順勢而為,寵辱不驚的目標了嗎?古人云:“青山清我目,流水靜我耳,悠哉天地間,不知老將至。”這堪稱“順其自然,微波不興”的極致。
人生風雨幾十年,縱然風平浪靜,也常會應了那句話:生活大致平靜,內心總有波瀾。不論如何,無非還是一個心態問題。名利面前亦如此,有得必有失,得失之間,我們往往會因此而大喜,抑或大悲,也或安之若素。事實上,不論是大得還是大失,都不必太較真,更不必為此而動喜動怒,不如做個順其自然、微波不興的人吧。這不失為了卻塵世中名利之羈絆的好方法。
季先生一生就稟著“順其自然,微波不興”的心態,安之若素。誠如他自己所說的,這是他的一大法寶。正因為如此,所以,即便是在白內障讓他近乎失明的情況下,他也依然能保持樂觀的心態,堅定地說:“我要工作!”而在名利面前,季先生更是堅持“順其自然,微波不興”的態度。所以,世人贊美季先生的高風亮節,更推崇他真誠與樸實的品格。
俗話說:“否極泰來。”俗話也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名利的角逐中,得失兩面都有,甚至更多的時候,失遠遠大于得。然而,何必太較真?試想,若是水都想往海里流,那誰來灌注湖泊與江河?而小溪流是否都該被枯竭?人生亦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當然,這并非信奉宿命論,而是承認一個現實。因此,快樂與成就,并非來源于得失的大與小,多與寡,而是來自“盡人事”之后的“聽天命”。俗話說,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總而言之,不如順其自然,微波不興,這樣才能淡泊名利,處變不驚。
當年,蘇東坡被貶為密州知州。由于天災人禍,時處密州連年饑荒之際。蘇東坡身為知州,每天仍得挖野菜補充,才得以不挨饑餓之苦。朋友們都認為蘇東坡會餓得饑荒面瘦,會過得郁郁寡歡。
誰知一年后,朋友們見到的蘇東坡神采奕奕,不但沒有瘦,反而長胖了些許,兩鬢上的白發較先前也少了許多。大家都很好奇,仔細詢問才知道,原來蘇東坡并不因為那樣的窮苦而惆悵憂慮,相反,他隨性自然,與手下友好相處,為百姓辦實事。工作之余,他還修葺自己的書房,整理自己的花園,清掃庭院,整理舊宅,一切都在怡然自得中。除此之外,他還自己種菜捕魚,飲酒作詩。根本就不為名利所困,不為眼下的經濟狀況所縛,更不為官場的明爭暗斗而傷腦筋。因此,這一年中,他過著“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生活,一切都順其自然,而他自己也獲得“游然物外”的超脫與飄逸感。
生活中,如果我們也能像蘇東坡一樣,官大官小不系于心,錢多錢少毫不在乎,有名無名不計較,窮富得失順其自然,那么我們的人生又怎么會為名利、錢財、榮譽所困呢?而我們自己又怎么會因此而勞頓困惑呢?
雖然人生中會有那么多的困難,又有那么多的困擾,我們無法全部規避或者是改變,但是,我們可以換一個心態去面對它們。特別是談到名利,涉及我們的切身利益的時候,我們更應當以一個坦然的心態去面對,這樣,才能處變不驚。否則,不是名利讓你的生活大起大落,就是你自身因名利而“一驚一乍”,沒有寧日。這是得不償失的,不如學學季先生,拿起“順其自然,微波不興”的法寶,泰然處之,安之若素,超然物外。
星星在浩瀚的夜空眨著眼,也許,它在廣袤的蒼穹上等的是一個順其自然、微波不興的你。要知道,所有的煩惱,都是可以放下的包袱,我們所需要的,不過是一個“順其自然”的態度。當然,順其自然,也不是聽之任之的意思。而是在盡心盡力之后,不強求,不勉強。告訴自己,得之我命,不得我幸。如此而已。
上一篇: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下一篇:題無大小,唯新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