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對待人生中的苦痛
季先生語錄:
我的潛臺詞是:“下定決心,不怕苦痛,排除萬難,去爭取不要倒下!”
有人認為,人活著就是為了受苦。這樣的觀點未免過于悲觀,但是它又有一定的現實道理——人生在世,大大小小的苦痛是在所難免的。人生幾十年,我們難免會遇到令自己痛苦的事,會遭遇許多不如意,甚至是不幸。例如,窮困之苦,病痛之苦,感情之苦,或是天災人禍帶來的痛苦。苦痛面前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態面對呢?可以說,這是值得每個人去思考的問題。
季先生一生“難念之經”有許多。小時候,家里窮困,經常揭不開鍋,他沒少挨過饑餓之苦。留德學習期間,趕上戰禍,又飽受饑餓之苦。而在“十年浩劫”中,季先生又飽受“批斗之苦”,比如被人抽打,被抄家,被扣上各種莫須有的罪名。這期間,不僅有身體上的痛苦,心理上也遭受了極大的摧殘……
一生坎坷的季先生,終究沒有因為這些苦痛而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也沒有因之而放棄自己的理想與追求。不論是在哪一種苦痛面前,季先生都選擇了堅持。比如說,“文革”期間,季先生沒有因為那非人的折磨而倒下,他選擇了隱忍與堅持,最后他等到了雨過天晴、風平浪靜的一天。而即便是被分配到女生宿舍當看門人,或是被分配去掏大糞,季先生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學術研究,期間他著手偷譯印度古代兩大史詩之一的《羅摩衍那》,等到“文革”結束后,1977年,這部鴻篇巨制已經基本譯完。
從中,季先生面對苦痛的心態也可見一斑了。人生在世,特別是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所經歷的苦痛之于季先生,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不過是冰山一角。季先生面對苦痛的心態為世人所佩服,更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要知道,一切苦痛都不過是一個過程。換句話說,終歸會有結束的那一刻。這世上沒有任何東西是永恒不變的,苦痛也一樣。既然如此,何不從容地面對這樣一個過程呢?如果有誰還無法想通這個問題,我們就一起再看一則小故事,看完,或許你依然不能做到如季先生般從容對待苦痛,但是你應付苦痛的心智一定會有所提升。
一天,佛印與東坡二人正坐在船上把酒話詩說禪,這時候,不遠處的水面忽然想起了“噗通”一聲。接著,就聽到有人喊道:“快來人吶,有人落水了!”
佛印趕緊跳入水中,將人救了起來。一看,原來被救起來的是一位女子。待女子醒來,佛印問道:“施主年紀輕輕,卻為何要尋短見?”
女子痛苦地說:“我前年剛嫁人,現如今,丈夫拋棄了我,我的孩子也死了,我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佛印立即問道:“請問,你三年前是怎么過的?”
女子眼睛為之一亮,激動地說道:“那時候我還未出閣,每天都過著無憂無慮、快樂自在的日子。”
“那時你有丈夫和孩子嗎?”
“沒有。”
“你不過是被送回到了三年前。為何你現在就不能無憂無慮、快樂自在了呢?”
這位女子恍然大悟,自此再沒有想不開過。
故事中的女子,因為不能以從容的心態對待被丈夫拋棄之苦和喪子之痛,所以才會想不開,終至去尋短見。殊不知,苦痛不過是一個過程。一切都將過去,一切也可能已經過去,既然如此,不要回頭看,要往前看,還自己一個真身與自由,淡定而歌,開啟新生活。
況且,人生中,當一切都過去,我們再回首相望,可能之前的苦痛根本就不算苦痛。它可能只是一個小坎兒,若能從容地抬起你的腳,便能靜靜地邁過。即便已經摔倒,從容點,自己站起來,也就不會一直在原地趴著,自然而然,它也不可能會成為你人生的終點——葬身之地。
試想,當年季先生若是不能以這樣的心態面對那所有的苦痛,那他是否還會有今天的成就呢?凡事,都是有因果關系的。若想從容生活,淡定處世,對待苦痛也得有一顆從容鎮定的心,才能熄滅人生所賦予我們的災難之火。否則,被困住的還是我們自己。所以人們常說,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確,在苦痛面前,若是我們能戰勝自我,不戰戰兢兢,更不“執迷不悟”,那就不會拜倒在苦痛的磨折下。
因此,我們應當如季先生一樣從容對待人生中的苦痛。要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人生在世,要從容面對苦痛,淡定而歌,要擁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心懷,做一個堅不可摧的人!
上一篇: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
下一篇:付出終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