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終會有收獲
季先生語錄:
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情。
不知道大家見過農民插秧或收割稻子沒有?炎炎烈日下,他們揮汗如雨。時間慢慢過去,最初只看到泥巴和水的田地,慢慢長起了綠苗兒;而后田野中便是一片金黃燦爛的稻子,不久以后又不見了,只看到密密麻麻的禾兜與稻稈……一切看似都是順理成章的事,又看似是來之不易的事,可是這所有的變化,都源自一點一滴的辛勤付出。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生活中,凡事都是這個道理。要有所得,必須事先有所付出。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就算天上有餡兒餅掉下來,還得起得早。所以說,凡事要想成功,必先用心地付出。付出了才會有回報,付出了終會有收獲。
學習更是如此。優良的成績,靠耍小聰明,是名不副實的;靠臨時抱佛腳,是沒有意義的。要真正地學而有成,融會貫通,把學到的東西變成自己的東西,就必須平心靜氣地用心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辛勤方可見功力,有功力才能出成績。俗話說,滴水能穿石。只要功夫深,鐵杵能夠磨成針。它們所要說明的,也便是這個道理。
況且,世上沒有絕對的天才,就算天資過人,也必須付出心血,勤奮好學,才能學有所成。
曾國藩并不是天資過人的人,相反,他的天賦并不高。小時候,一天曾國藩在家背書,但是,他已經朗讀了無數遍,也重復地背了很多遍,始終沒有一字不落地把文章背下來。就在這時候,他們家來了一個賊,這個賊在他背書的時候一直躲在屋檐下,他想等到曾國藩背書背累了去睡覺的時候進去行竊。
可是,等了很久,聽著曾國藩背了很久的書,還是沒有等到他去睡覺。這個賊終于不耐煩了,闖進曾國藩的屋里對他說:“你這種水平還想背書?讀書對你來說,簡直就是受罪!”說完,便把曾國藩剛才反復背的那篇文章一字不落地背了出來,然后揚長而去。
可以說,在背書這方面,這個賊的天資可能要比曾國藩高。但是,這個賊一生只能做賊,而曾國藩卻成為了“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這樣的成就,不是得于天資,而是得于付出。曾國藩相信:付出總會有收獲,所以,他才能堅持不懈地學下去,背下去。俗話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边@句話,對曾國藩來說,再適合不過了。
季先生在學習上也是一個極為勤奮、執著付出的人。季先生堅持每天凌晨四點半起床,幾十年如一日,“聞雞起舞”,所以才寫下幾十萬字的著作;他一輩子堅持“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落一句空”,執著地付出心血,講真話,辦實事,所以才能成為中國研究梵語的第一人。
季先生始終說:“自己是一個‘平凡的人’,如果非要說有什么優點,那就是勤奮。”而正是這種勤奮,讓季先生幾十年如一日地默默付出自己的心血與汗水,最終成就一代國學大師,成為當今中國的“學術泰斗”……一句話,沒有季先生多年來的辛勤付出,就沒有他現在的成就與榮譽。這一切,都不是橫空而來的,而是季先生執著付出的結果。
俗話說:“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彼?,學習中,要相信,付出終會有收獲,勤奮學習,抓住一分一秒,這樣才不會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悔恨。誠如達·芬奇所言:“勤勞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彼哉f,只有做一個勤奮的人,在學習上付出自己的心血,最終才會學而有成。
總而言之,學習中,我們應當用勤奮去彌補自己的拙笨,做一個敢于付出的人。縱然我們不能絕對地說,付出和回報一定會成正比,甚至很多時候,付出可能會大于回報,但是,還是要相信,從長遠來看,付出了終會有回報,而不付出,就一定不會有回報。季先生是我們學習路上的榜樣,一生做一個勤奮的人,執著付出,方可成就自我。
上一篇:從容對待人生中的苦痛
下一篇:價值就表現在“變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