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
發理見者伏學人。發神通伏俗人。俗人取異不取解。學人取解不取異。
——智顗(yǐ)《摩訶止觀》
簡介
智顗(公元538~597年),南朝陳、隋時佛教天臺宗名僧。俗姓陳,字德安,荊州華容(今湖北潛江)人。中國佛教天臺宗四祖,也是實際創始人,因其晚年居住天臺山,遂稱為天臺宗,又因其以《法華經》為主要教義,故亦稱為法華宗。他自幼信佛,18歲投湘州果愿寺出家,23歲拜慧思為師。575年(太建七年)入天臺山,587年(陳后主禎明元年)子光宅寺講《妙法蓮華經》(《法華經》),弟子灌頂隨聞隨記,錄成《法華文句》,奠定了天臺宗宗教觀基礎。廣弘教法,強調止觀雙修的原則,發明一念三千、圓融三諦等思想,建立了天臺宗的思想體系。陏煬帝曾授予智者之號,世稱“智者大師”。著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小止觀》等,流傳久遠,在日本也有很大影響。
人物小記
智顗幼時非常聰穎,喜歡讀書,尤其格外喜愛佛經。554年,北方西魏宇文泰發兵攻蕭繹。555年,西魏兵破江陵。15歲的智顗目睹了家國殄喪,親屬流徙,深深感受到人生無常,頓時萌發出家修道、遁入佛門的想法。但是,父母出于親子之情,不允許他出家。智顗不得已,就自己刻畫了佛像,在家中禮拜,并且日夜勤苦,更加用功誦習佛經。
不久,父母相繼逝世。服喪期滿,智顗請求其兄允許他出家,但哥哥念及父母剛剛去世,十分傷心,不忍心答應他出家。但是智顗的出家之心已如鐵石。于是,他就去求助父親當年的故舊——當時任湘州刺史的王琳。王琳被其堅定之心所動,答應勸智顗的哥哥允許他出家,并表示一切費用都由他來資助,智顗的哥哥最后也只好同意。
18歲時,智顗投到湘州國愿寺法渚法師門下,出家為僧。
主要思想
智顗在其整個佛教生涯中,除了開創建立了天臺一宗之解行規范,還博涉經典,其中凈土經論對其影響最大。在“天臺五小部”中,就有一部是對“凈土三經”之一的《觀無量壽佛經》的注疏。凈土思想對智顗的深刻影響,還體現在他臨終發愿往生凈土上。
據《續高僧傳》卷第十七“智顗傳”載,智顗臨終前預知時至,“命學士智越往石城寺掃灑,(欲)于彼佛前命終。施床東壁,面向西方,稱阿彌陀佛、波若、觀音。……便令唱《法華》經題,顗贊引曰:‘法門父母,慧解由生,本釋彌大,微妙難測。輟斤絕弦于今日矣?!致牎稛o量壽》竟,仍贊曰:‘四十八愿,莊嚴凈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有問其位者,答曰:‘汝等懶種善根,問他功德如盲問乳、蹶者訪路’云云?!岵活I眾,必凈六根;為他損己,只是五品內位耳。吾諸師友,從觀音、勢至皆來迎我。波羅提木叉是汝宗仰,四種三昧是汝明導?!?/p>
上一篇:晏子的人物小記與主要思想
下一篇:朱熹的人物小記與主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