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后人爭論不休的《楓橋夜泊》》

朱自清認為,古詩中寫得最好的詩歌, 最后一句都是否定句,并且大多數有一個“不”字。比如“西出陽關無故人”“醉臥沙場君莫笑”“春風不度玉門關”“商女不知亡國恨”……最后一句都是否定句。這話說得不全對,因為張繼就是打破套路的人。
這一年,張繼孤身一人來到蘇州。這天晚上,路過寒山寺,張繼輾轉難眠,于是他搭著小船夜游。沒想到夜游寒山寺后,就不得了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魔力,讓張繼突然靈感爆發。興許是看著黑乎乎的江景和濃霧籠罩的夜空,一時傷感,所以突然吟了起來:“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知道這首詩寫得好,可是萬萬沒想到它的影響力會這么大,因為不久后,他在洪州當差的時候,就不幸去世了。他的好朋友劉長卿大哭了一場,還寫了首《哭張員外繼》悼念張繼。
之后,文學界就炸了鍋,因為看過《楓橋夜泊》的人都說:“太神了!這是唐詩的典范啊!”有人評價說:“全詩就是一個‘愁’字啊!詩的前兩句充滿著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各種意象,就是一幅非常具體的半夜江景嗎!還有后兩句寫的城、寺、船、鐘聲這些景物,馬上給全詩營造出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而且,張繼的厲害之處就在于他不是隨便挑一些景物來寫的,而是別出心裁,讓景物一靜一動、一明一暗相互襯托,這就與詩人的心情前后呼應,融為一體了。把景物和人寫得這么有默契,張繼這首詩,絕對是精彩。”
到了宋代,大文豪歐陽修就不高興了。人人都說張繼的《楓橋夜泊》絕了,他歐陽修偏偏要來找出其中的毛病。歐陽修說:“‘夜半鐘聲到客船’這句話說大半夜游寒山寺,還能聽到鐘聲響起,毛病就出在這里!”
不同意歐陽修說法的大有人在。于鵠就有詩說:“定知別往宮中伴,遙聽維山半夜鐘。”白居易也有詩為證:“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后。”還有皇甫冉詩說:“秋深臨水月,夜半隔山鐘。”溫庭筠詩說:“悠然旅思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鐘。”誰說半夜不能聽到鐘聲的,明明這些唐代詩人都聽到了!
更絕的是,秦觀的女婿范元實還從《南史》里翻找到可靠的史料記載, 最后結論是:“半夜有鐘聲!”要知道,《南史》是中國“二十四史”之一,是最權威的史料典籍。
后來,那本很出名的《詩藪》也來摻一腳,說:“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 ,唯在聲律之調,興象之合,區區事實,彼豈暇計?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胡應麟說得好,何必管他半夜有沒有鐘聲,只要詩寫得好,就不用再計較了。而且,張繼那天晚上是不是真的聽到鐘聲,誰知道呢?他說聽到了,我們就信他吧。
關于這首詩還有一個匪夷所思的傳說。據說,唐武宗喜歡張繼的《楓橋夜泊》已經到了瘋狂的程度,他下令讓京城的第一石匠呂天方做一塊刻著《楓橋夜泊》的詩碑,還說了:“以后朕升天到天宮享樂,也要帶上這塊石碑,朕要每天都欣賞,而且只能朕一個人欣賞!”不僅如此,唐武宗還堂而皇之昭告天下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只屬于朕一個人的,如果有誰敢私底下刻錄石碑,朕一定饒不了他!這樣的人等同亂臣賊子,朕一定要他遭天譴,不得好死!”
張繼這一輩子值了。
(司志政摘自《格言·校園版》)
上一篇:螃蟹詩話
下一篇:詩與音樂繪畫的會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