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原名丕成,廣西藤縣人,出身貧苦農民家庭,1848年至1849年間加入拜上帝會。十四歲時隨叔父參加了金田起義,成為太平軍童子兵,因作戰勇敢,多次榮立戰功。1853年定都天京后,任左四軍正典圣糧,職同監軍。1854年西征軍攻打武昌數月不克,不久陳玉成隨援軍來到武昌,主動冒險去城下偵察,知城內糧草已斷,士氣低落,建議發動奇襲。當晚帶五百精兵,令三百名士兵正面佯攻,他帶二百名埋伏于僻靜處,用繩索套住城垛,強登城頭,清軍茫然不知所措,奪門而逃,太平軍一舉攻克武昌,捷報到天京后被越級提為殿右三十檢點,統帶陸軍后十三軍和水師前四師。1855年4月,隨秦日綱再取武昌,隨后轉戰于隨州、應山、廬州蕪湖等地,連戰皆捷,遂使“三十檢點回馬槍”聞名全軍。1856年,陳玉成隨秦日綱東下解鎮江之圍,他自請率壯士數名,乘小船沖過清軍封鎖,進入鎮江,與守將吳如孝約定內外夾攻之計,大敗清軍,使鎮江圍解,太平軍乘勝前進,連破江北、江南大營。天京事變后,清軍建立江南、江北大營,再次形成對天京的包圍。1857年底,年僅二十歲的陳玉成被封為前軍主將,同蒙得恩、李秀成一起主持軍務。1858年8月,陳玉成和李秀成等在樅陽鎮召集軍事會議,決定協同作戰,首先打破江北大營,恢復天京與江北交通。會后陳玉成揮師東進,與李秀成在烏衣會師,大敗勝保馬步兵,乘勝直搗浦口,再破江北大營。湘軍悍將李續賓乘太平軍在天京外圍與清軍激戰之機,連陷太湖、潛山、桐城等地,又大舉進犯三河鎮。陳玉成奉命回軍救援。11月15日分三路進擊李續賓大營,大霧迷漫之中,陳玉成一馬當先沖入敵陣,激戰中李秀成率軍趕來助戰,全殲李部湘軍六千人,李續賓與曾國藩之弟曾國華及四百多文武官員斃命,使湘軍“元氣大傷”。陳玉成乘勝收復失地,安徽局勢危而復安。1859年3月,受封為英王。1860年,曾國藩率湘軍攻安慶,太平軍用“圍魏救趙”計攻打武漢,陳玉成沿長江北岸挺進湖北,攻占黃州,因英國領事“勸阻”,未攻武昌,回師救安慶。安慶失守后,退守廬州三個多月。1862年5月突圍,北上壽州,被叛徒苗沛霖誘騙,捕送勝保軍營,6月4日在河南延津慷慨就義。可參看吳雁南:《陳玉成》。
上一篇:陳獨秀的哲學思想
下一篇:陳白塵的《升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