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愛情故事
1950年3月的一天下午,仍然是春寒料峭,老舍正在飯店伏案寫作。服務員敲門而進,遞給他一封信。老舍看到信上清秀的字跡,知道是妻子胡絜青寫來的,不由急急忙忙拆開信細讀起來。
潔白的信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除去那些家長里短,胡絜青還說自己已經從四川動身,不日就可到北京。眼看就可以一家團圓,老舍拿著信,眼前一片模糊,仿佛看到胡絜青已經站在他面前,沖著他微微笑。
回憶把他拉到了1930年的春夏之交。老舍由英國倫敦回到北京,住在好朋友白滌洲家。那時,胡絜青還在北京師范大學讀書,差一年就畢業。
胡絜青小時候就很好強,當時女孩子上學的少,她卻想讀書。她母親雖然守舊,但還是同意了她的請求。母親和她約法三章,說:“讀書可以,但是你必須答應我,讀書期間不能找男朋友?!焙e青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在大學里胡絜青和幾個愛好文藝的同學組織了一個小小的文學團體,名叫“真社”,“真社”的稿子都登在《京報》副刊上。胡絜青的筆名叫“燕巖”,也常發表些新詩和散文。師大的同學聽說老舍回北京了,便打算以“真社”的名義請老舍到師大作一次演講,聯系這次活動的任務落在了胡絜青的頭上。
在白滌洲家里,胡絜青第一次遇見老舍。當時老舍年過而立,瘦弱中帶著點書卷氣。胡絜青把“真社”同學請他去講演的事說了。面對這個青春大方的少女,老舍反而顯得有點緊張,沒說什么就答應了,然后訂好演講的日期。這件事情說完后,他們兩個人面面相覷,都不知道說些什么。
回家后,母親一改往日作風,主動問胡絜青道:“見到老舍沒有,他人怎樣?”胡絜青口里回答說:“見到了。他又瘦又弱,人倒挺老實?!毙睦飬s很奇怪:母親一向守舊,平日總囑咐我不要和男同學來往,今日怎么和往常不同了?
后來,胡絜青才知道;母親有意撮合她和老舍的婚姻。其實,母親早就為胡絜青的終身大事操心了。她覺得自己女兒老實靦腆,年紀也不小了,又一心撲在文學上,不愛交際,只得托人幫忙介紹對象。
還真巧,這個介紹人叫羅常培,是老舍小時候的同學,又是很鐵的哥們。受托之后,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老舍。他覺得老舍和胡絜青兩人的性情、愛好都很接近,加上兩個人都是滿族,生活上也一定會合得來。更巧的是,就在這時“真社”公推胡絜青去找老舍,他們自然而然地相見了。
去師大演講的時候,老舍看到胡絜青和一群人忙里忙外,充滿對文學的熱愛之情,話不多,做事干脆利落,當時他就對這個姑娘有了點好感,只是還不知道朋友跑前跑后牽線的人就是她。
老舍的家里一直很窮,兄弟姐妹也多,當年讀書時還是靠好心人資助,所以他一直抱著獨身主義,怕結婚會影響家里的生活。老舍回國后在齊魯大學任教,有穩定的收入,加上時不時地還能收到些稿費,他的經濟狀況已經好多了,這才接受母親和朋友的勸告,扔掉了獨身主義。
1930年寒假時,老舍回到了北京。幾個朋友就開始借故安排他和胡絜青一起吃飯。兩人都是知識分子,都很謹慎,沒有很多的直接對話;只是在觥籌交錯之際,偷偷地相互觀察、揣度。兩人都覺得對方對自己很有那個意思。
寒假即將結束,老舍又要離開北平了;他心里感到了對胡的留戀。于是,他大著膽子給胡寫了封信,他在信中說:“咱們不能光靠吃人家的飯來見面,你我都有筆,咱們在信上把心里話都說出來吧?!苯又?,老舍在信中說出了心里話,表達了愛慕之情。這正中胡的下懷,胡馬上回了信。老舍見信欣喜若狂,他感到一生的幸福有了保證。
老舍回到濟南后,每天起碼給胡絜青寫一封信,思念得緊了就寫兩三封。他在信里對胡絜青說:“你給我的第一印象,像個日本少女,咱們連吃三頓飯,你不愛吭聲,像個悶嘴葫蘆。”接著又說,“你我都是滿族人,生活習慣一樣,這是很便利的條件。你很好學,我對外國名著、外國地理、歷史、文學史也很了解,兩個人肚子里裝了不少東西,有共同語言能生活到一起?!本瓦@樣,老舍一天來一封信,連續寫了一百多封信。
1931年,胡絜青從師大畢業了。暑假里,老舍回北京和她結了婚。那年,老舍33歲,胡絜青27歲。他們的婚姻可稱得上是半新半舊,既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是兩人自己愿意的,沒有半點強迫。
結婚的第二天,老舍就對胡絜青說:“我有一句話必須跟你說清,平日,如果你看到我坐在那兒不言語,抽著煙,千萬別理我,我是在構思,絕不是跟你鬧別扭,希望你別打擾我?!庇终f:“咱們倆要和睦相處,決不能吵架拌嘴?!?br>
胡絜青都坦然接受了,隨即老舍又與她“約法三章”:其一,要能受苦、能吃窩頭,如果天天想坐汽車就別找我;其二,要能刻苦,學一門專長;第三,不許吵架,夫妻和和睦睦過日子。老舍說:“我沒有歐洲人的習慣,出去時夫人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著打傘,我不干。如果心里有氣,回家就打太太,我也不干。我愿建立一個互相友愛,和和睦睦的家庭?!边@番話,老舍夫婦說到做到,之后相知相敬文明幸福的36年婚姻生活中,他們不曾吵過架拌過嘴。
婚后,小天使一個個地來到人間,家里充滿了天倫之樂。胡絜青安排生活,撫養孩子,使老舍精神振奮,創作狀態日臻成熟。幾年后,名著《駱駝祥子》問世。
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者不但破壞了中國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也拆散了老舍一家。老舍只身南下赴漢口和重慶,投身到抗日洪流中去。創作了許多抗戰救國主題的文藝作品。老舍離開后,胡絜青并沒有委屈抱怨,她深明大義,甘挑重擔,支持丈夫,含辛茹苦地撫養兒女,侍奉婆婆,受盡千辛萬苦亦沒有一句怨言。
六年后,老舍的母親逝世,胡絜青決定離開淪陷區去重慶與分別多年的老舍重逢。她獨自一人帶著三個幼小的孩子,穿過了一道道封鎖線,九死一生,走了近兩個月,才來到老舍身邊。舉步維艱的行程結束了,胡絜青對老舍說:“這50天就像一場災難。我失去了許多,也得到了許多,這些經歷——是傷痕,但更是財富?!?br>
報紙上登出老舍夫人到達重慶的消息后,許多朋友都來看望,其中有不少人的家在北平,他們迫不及待地打聽北平的消息。胡絜青一五一十地告訴他們,日本兵在中國國土上如何為所欲為、橫行霸道、燒殺搶掠,如何拿中國人不當人……胡絜青一遍一遍地講述著,每逢此時,老舍總是抽著煙,默默地坐在一旁。忽然有一天,老舍對胡絜青說:“行了,我要寫一部一百萬字的長篇小說!”
從這一天起,老舍開始致力于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他以濃烈的油彩涂抹出在民族存亡關頭這座古老城市的眾生相,細致刻畫了深受傳統觀念束縛的中下層居民的內心沖突和由此萌發的覺醒,蘊含著對于他們的鞭撻和期待。不知是胡絜青的經歷感動了老舍,還是老舍的文章感染了胡絜青,他們把共同的心聲融入作品之中:中華民族不可辱、中國人一定要站起來!
《四世同堂》已不只是老舍的作品,也是胡絜青的心力凝聚所在。夫唱婦隨,分工協作。老舍每寫完一章,胡絜青就把底稿抄寫下來,老舍再進行修改,改完再抄,反反復復,直到兩人都認為好才算完成。
老舍想起初結婚時,曾與妻子訂的“約法三章”。今日看來,“約法三章”胡絜青做到了,“約法三章”中沒提到的胡絜青也做到了,這一篇篇稿紙,字里行間都滲透著他們的伉儷深情。
憶及往事,老舍不禁濕了眼眶。那時為國為民,確實虧欠了妻子,讓妻子受了很多磨難。老舍想:好在這一切都過去了。人民翻了身,過上了幸福生活。我也要拿出行動來,把欠妻子的都彌補上。
于是,老舍用稿費在北京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買了一座小小的四合院,準備迎接妻子和兒女的到來。而老舍與胡絜青的情深意長,在他們相扶相持的日子中,也漸漸被人們傳為經典。
入選理由:
一個成功男人身后,果然站著一個成功的女人。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有時候很感人。
阿離之言
距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中國文人,是老舍。這個清末出生在北京的滿族人家里還挺窮的,但他家人知道,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于是借錢供他上學。在好心人的資助下,老舍最終還是考進了北京師范學院。
畢業后,老舍被分配到公立小學當校長。假使沒有五四運動,他可能就很平淡地過完一生,娶個老婆,孝順母親,順帶抓好小學基礎教育。這個鐵飯碗捧得順順當當,肯定不會破。再怎么亂世,總有人要讀書的吧。
“五四”帶來的文學革命激發了老舍文學青年的熱血,他開始用白話文寫小說。當然,這只是他的基礎。
嚴格地說,在過去,能紅的作家都有其生活基礎。老舍呢,開始的苦難生活給了他深刻的思想,而后受的高等教育給了他把思想傾訴出來的能力。等他25歲那年出國鍍金,為了學英文,看了不少原版小說后,終于又開始手癢了。一次三本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及《二馬》,傳回國內,他確實紅了。
國家不幸詩家幸,文學家同樣也幸運。有那么多可以寫的內容,黑暗、苦難、抗爭、熱血。老舍自然也是敏感的,充滿對現實的思考和不滿。老舍自己是窮人家的孩子,知道城市“苦人們”終年掙扎的慘狀,即使他離開了那個階層,仍然能用筆描繪出來。也就是這份真實,成就了他。
對于老舍,很難調侃。他的一輩子都過得很正,沒有行差踏錯,無論是文章或者私生活。他和胡絜青結婚過了一輩子,沒出過軌。別看這是小事,仔細翻翻五四時期各大作家的歷史,他們在解放思想,砸開封建枷鎖的同時也換了妻子。老舍能和胡絜青一輩子同舟共濟,可算癡人。
但老舍的運氣確實不好,年輕時家窮,中年遭遇國難,等到老年時,又遇見一場災難。他太紅,所以避不開冷箭,被稱為牛鬼蛇神,被毆打,唾罵。這個正直的好人,與世無爭的好人,專心文學創作,結果還是沒躲過這場厄運,他太敏感,只能玉碎。
悲劇是把好的、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老舍自己毀滅了自己,他在太平湖靜坐了一個晚上,選擇了死亡。這是最簡單的抗爭,一個知識分子無能為力的抗爭,如此而已。只是傳聞在他自殺那年,諾貝爾文學獎本來要頒發給他的。但消息輾轉傳到國內時,他已經死了,和這個獎擦肩而過。
他是一個離諾貝爾文學獎僅一步之遙的作家,這是他的遺憾,也是我們的遺憾。
上一篇:白居易采竹枝詞
下一篇:蘇東坡改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