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流派·自然主義美學
自然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思想古已有之,而且幾乎貫穿于歐洲哲學思想的發展過程中;但是作為一種哲學派別或思潮,則是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才逐漸形成,二十世紀上葉在美國得到廣泛流傳。其代表人物有塞拉斯、桑塔耶納、柯思、內格爾等。
自然主義哲學宣稱自然就是一切,是一切存在的總和。不僅自然界的一切現象和變化都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不需要用某種超自然的、非自然的力量來解釋;而且即使社會現象,也可以用自然規律(如自然條件和人的生物性等)來解釋。在方法論上,它強調以經驗為基礎,反對神秘的直覺和信仰權威。這些都體現出一定的唯物主義思想。但是由于它強調自然是為了取消物質和精神的對立,企圖走一條超出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第三條哲學路線。而且認為認識主體所認識的只能是外部對象的感覺材料,而不是外部對象本身;至于外部對象本身是什么,是不必認識也不能認識的。因此在本質上,它仍然是繼承了實證主義的哲學傳統。
自然主義美學是批判實在主義哲學家喬治·桑塔耶納在自然主義心理學的啟發下建立起來的。他寫于1896年的美學著作《美感》,把審美經驗和審美判斷當作生理心理現象和心靈發展的產物來予以研究,認為人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種審美和愛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傾向,而美學的目的就在于揭示出這種審美經驗和欣賞力的根源,使我們能夠辨別哪些是根據特殊情況的暫時的偏愛和理想,哪些是出自人人共有的生理心理因素,從而對審美判斷的性質和因素作出正確的理解與描述。桑塔耶納為了建立自己自然主義的美學體系,便把審美判斷和道德判斷嚴格區別開來,認為前者主要是對善的感受,因此是積極的判斷;后者主要對惡的感受,因而是消極的判斷。由此,美就是一種“客觀化了的快感”。但是由于自然主義的美學家們是從客觀世界是不可知的感覺論和懷疑論的立場出發的,所以一方面雖然承認“美之所以存在,就因為美的事物存在”;一方面又堅持它只是一種經驗、價值, “它只存在于知覺之中,而不能存在于其它地方”。因此十分強調表現的重要性,認為它能促成事物的審美變化,本身就構成一種審美價值。關于審美現象和審美經驗產生的原因,自然主義美學則往往用生物學和心理學的概念來加以解釋。如他們為了強調性本能,在審美中的作用,便提出了“第二性征”的概念,即由于感官的作用,性的情感可以擴展到聲音、色彩、體態等第二對象上去。于是自然就成了安慰我們的“第二情人”,而藝術更是性欲轉移的最好場所。另外,從純生物學的觀念出發,人的心靈和生命也被看作是一種機械的純物質性的東西——人體就是一部由若干維持生命所必須的機能組合在一起的機器,而審美境界的存在,就得歸功于這種機體活動的健全和效能。這些都反映了一種非社會實踐和歷史實踐的典型的自然主義觀點。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自然主義攝影
下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自然的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