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病行
無名氏
【原文】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1]前一言。
當言未及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2]。
“屬累[3]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饑且寒,
有過慎莫笪笞,行當折搖,思復念之[4]!”
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里[5]。
閉門塞牖,舍孤兒到市[6]。
道逢親交[7],泣坐不能起。
從乞求與孤買餌,對交啼泣,淚不可止[8]。
“我欲不傷悲,不能已。”
探懷中錢持授交[9]。
入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
徘徊空舍中,“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10]!”
【注釋】
[1]傳呼:呼喚。丈人:古時對男子的稱呼,這里是病婦稱她自己的丈夫。
[2]翩翩:淚流不止的樣子。
[3]屬:同“囑”,囑托。累:連累,拖累。
[4]笪笞(dá chī):鞭打。行當:將要。折搖:即“折夭”,夭折。
[5]亂:古時稱樂曲的最后一章。襦(rú):短衣,短襖。
[6]牖(yǒu):窗戶。舍:放置。
[7]親交:親近的朋友。
[8]從:從而。餌:糕餅之類的食品。對交:對著朋友。
[9]探:拿取。持授:交給。
[10]空舍:是說房子里一無所有。行復爾耳:又將如此。爾,如此。棄置:拋開,丟開。
【作者介紹】
此詩作者不詳。
【賞析】
《婦病行》為漢樂府古辭,《樂府詩集》收入《相和歌辭》中的《瑟調曲》。這首詩是漢樂府民歌中具有強烈現實主義精神的敘事詩之一。對此篇的本意,清人有不同的說法。張玉谷《古詩賞析》以為“閉門塞牖,舍孤兒到市”是“刺為父者不恤無母孤兒”;朱乾《樂府正義》以為“詩中并無一語及后母”,當寫病婦死后,丈夫與孤兒貧困生活的慘狀。“讀《飲馬長城窟行》,則夫妻不相保矣。讀《婦病行》,則父子不相保矣。”
這首詩通過托孤、買餌和索母等細節,描寫了一個窮苦人家的悲慘遭遇。他們的語言行為、動態心態,皆如一出情節生動的短劇。全詩沉痛凄婉,真切動人,這正是漢樂府“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特色的突出表現。
全詩可分兩段。“亂曰”之前寫病婦臨終托孤。“亂曰”之后寫“丈人”(即丈夫)艱難撫幼。首句由病婦切入,數寫其悲:婦久病不治夭亡,一悲也;丈夫喪妻,二悲也;孤兒索母啼哭,三悲也;生活無著,貧困交加,四悲也。此詩計場景有三,人物有四。場景依次為:病婦亡故彌留托孤;丈夫在路上遇親友哭訴;親友在病婦家見孤兒啼哭索母。人物依次是:病婦、病婦的丈夫、親友和孤兒。在三重場景中,難以舍割的母子情深以生動的人物對話展開;親友的作用,乃是家庭悲劇的見證人。一個由病引起,幾乎是漢代生活原型的家庭悲劇故事,便隨著音樂、劇情的發展而變化,不斷遞進達到悲愴的高潮。全篇感情強烈,場景在目,撕人心肺。故魏晉后,婦女、孤兒情節便成為詩歌題材。
反映人民生活貧困交加、走投無路,這首詩將此寫得頗為沉痛、深刻、感人。全詩只寫了一個家庭,但它反映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不幸;只寫了病婦去世和去世后尸骨未寒的當天,但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世世代代勞動人民的共同命運。它以高度的典型性、強有力的概括力以及對現實生活細節的提煉,閃爍著樂府民歌特有的藝術光輝。
上一篇:《垓下歌》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寄揚州韓綽判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