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藥的誕生史
一個寧靜的清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一個小院子里,突然爆發出可怕的巨響。伴隨著“砰”的一聲,爆炸的巨響震得房屋搖晃,門窗格格作響,左鄰右舍的人紛紛奔出來。
只見一個小孩正在院子里哇哇大哭,他的父親卻一臉懊惱地站在門口,對著爆炸后的煙塵喃喃自語。原來,這個嬰兒就是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而他的父親伊曼紐爾,此時正在研究炸藥。
鄰居們七嘴八舌地嚷起來,一致認為伊曼紐爾不能拿大家的性命與安全開玩笑,他們要求伊曼紐爾另覓別處去進行他的瘋狂實驗。沒有辦法,伊曼紐爾只能遠赴俄國。這一年,諾貝爾才3歲。
由于生活極為困苦,諾貝爾營養不良,瘦弱多病,經常感冒,母親沒少為他擔心。8歲時,他就讀于鎮上的一所小學,因身體虛弱不得不經常請假,但天資聰明的他不但成績沒落在后面,反而比其他同學更優秀。甚至還有老師預言他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文學家。
假使他的父親不是伊曼紐爾,諾貝爾或許能成為一名文學家。伊曼紐爾在俄國發明了水雷,并成立了自己的工廠,專門生產地雷、水雷和火藥。在諾貝爾9歲那年,父親來信說,他在圣彼得堡買了一幢很大的房子,并讓母親速帶3個孩子去圣彼得堡團聚。
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諾貝爾10歲生日那天,全家人離開瑞典,乘坐輪船渡過波羅的海向圣彼得堡出發。在圣彼得堡的工廠里,那些機器正有規律地咔嚓運轉著。在一群工人之間,有個可愛的小孩子正目不轉睛地看著運轉的機器,他就是諾貝爾。對機器的迷戀沒過多久,諾貝爾又發現了更有趣更好玩的東西,那就是一種黑乎乎的粉末狀的東西。點著火后,那粉末就會噴出美麗的火花來。
諾貝爾總是偷偷把這粉末帶回家。父親發現后總是責怪他。因為粉末是火藥,太危險。在父親的嚴厲阻止下,諾貝爾再也不能靠近火藥了。
但這沒有阻擋住諾貝爾對火藥的熱愛,他開始自己翻閱化學課本。“哼,不給?我就自己制造火藥。”諾貝爾一邊想就一邊自己干起來,火藥就是把硝石、木炭和硫黃混合,難怪火藥都是黑乎乎的呢。諾貝爾的試驗成功了,因此他又開始玩煙火。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游戲,最后難免被父親發覺而遭到禁止。但諾貝爾從玩耍中發現了火藥包扎的松緊與爆炸強力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諾貝爾17歲那年,他父親派他去美國,跟那個發明螺旋槳式汽船的瑞典人學習一段時間。在瑞典籍的美國大發明家艾利克遜門下,諾貝爾學習了許多有關各種機械的技術。一年后,諾貝爾回到圣彼得堡。
回家后的第二天,他就跑到父親的工廠里上班。他先從實習生做起,除學習各類機械車床的操作外,也學習機床的修理和故障的排除。這些都是會把人搞得滿身油污的笨重粗活,可是,諾貝爾卻對工廠的這種現場實習興趣濃厚。
諾貝爾每日超負荷工作,往往太陽下山以后,他依然留在工廠實驗室里從事各種研究,但他始終對武器的生產抱著反感的態度。
有一天,他正在研究黑火藥的時候,伊曼紐爾推門進來。這位同樣沉浸在研究中的父親問道:“最近有什么新的想法嗎?”諾貝爾抬起頭來說:“沒有,父親,我陷入了迷惘之中。”“為什么呢?”伊曼紐爾問道。
“我總以為科學研究的道路,是給人們帶來幸福的。可我們現在研究的是殺人的武器,這違背了我的初衷。”
聽到諾貝爾這番話,伊曼紐爾笑了,他說:“武器可以制造和平!我們可以不造武器,但不能阻止別的國家擁有武器,所以一旦戰爭發生,我們就無還手之力。武器并不是造成戰爭的直接原因啊,我們制造的武器如果非常強大,強大到只要一使用,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里毀滅敵我雙方,這樣也許就不會再發生戰爭了。”
這番具有哲理性的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著諾貝爾,使他繼續投入到炸藥的研究中。這時候,俄國和英法聯軍發生了戰爭,諾貝爾家的工廠生產的水雷供不應求。水雷的威力被證實后,有兩位化學專家來到工廠訪問,他們就是在俄國學術界留下許多功績的希寧和特拉浦博士。
父親把諾貝爾介紹給兩位專家。希寧說:“為了使俄國獲勝而早日結束戰爭,我們想制造威力強大的炸彈,能否與你們共同研究?”諾貝爾說:“當然可以,不過,這太突然,一點頭緒也沒有呀。”特拉浦博士說:“你不用急,我這里有強烈的液體爆炸物,但它的威力無法確定,有沒有實用價值,還沒有把握。”說著他拿出個裝著透明液體的瓶子來。
諾貝爾一見便說:“啊,硝化甘油!”硝化甘油原是意大利都靈市一位化學家索布雷羅1846年發現的。不幸的是發明者索布雷羅在實驗時臉部被炸傷,實驗室也被炸毀了。沒有人知道硝化甘油在何種狀態下會引起什么程度的爆炸力。由于恐懼,以后一直很少有人研究它。
兩位專家把瓶子留了下來,讓諾貝爾做試驗用。諾貝爾此時怎么也不會想到,這件事后來會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帶給他輝煌無比的人生。
后來,俄國戰敗了。諾貝爾家的軍事工廠因此陷入了困境,被迫停工。諾貝爾開始研究這種有時只是燃燒,有時卻會爆炸的怪東西。
有一天,在圣彼得堡一條清澈的河流邊上,站著3個高大的男人。他們就是諾貝爾以及他的大哥羅伯特和二哥路德維希。在清涼的河風里,羅伯特大聲說:“喂,諾貝爾,你這樣興奮叫我們過來干嗎?”
諾貝爾露出神秘的微笑,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小罐子。那個罐子是鐵做的,底部還有一根長長的繩子。諾貝爾點著了那根繩子,然后迅速往河里丟去。鐵罐呈拋物狀落入河里,隨即水面上爆出巨大的水花。羅伯特和路維希看得目瞪口呆,他們抓著諾貝爾喊:“這是什么?”
諾貝爾笑嘻嘻地說:“這就是硝化甘油。”原來,在實驗里,諾貝爾把硝化甘油裝入了小玻璃管中,再放入鐵罐內,并在玻璃管周圍緊緊地塞滿黑色火藥,再拖出一根長長的導火線。這樣點火后,管子就會爆炸。
但是,這樣的硝化甘油炸彈仍不太實用,于是諾貝爾又繼續尋求更方便實用的形態。經過多次試驗,他最終制成了一種“雷管”,它實際上是拴緊密封的黑色火藥管,把它放在硝化甘油中,不管硝化甘油的數量有多少,都能產生完全的爆炸。
1862年,在父親的召喚下,諾貝爾回到了故鄉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他仍然繼續研究著硝化甘油。回到家后,諾貝爾就一頭撲在了實驗上,連門都不出。他終于發現將一種材料與硝化甘油混合,放在罐子里,點燃后扔在水中就能產生爆炸。
因此,他想到既然能在水里爆炸,在地面上也一定沒有問題。于是,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之后,諾貝爾熟練地點燃了導火線,等它燃燒一會兒后,才把他的新“魔盒”扔了出去。然而,過了好長一段時間,它還是沒有爆炸。
是怎么回事呢?哪里出了問題嗎?諾貝爾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它弄個明白。他再次檢查他的設計,看不出有什么疏漏之處。他又做了幾次試驗,仍然失敗。
同樣的材料配方,同樣的裝置,在水里能爆炸,為什么在地面上卻像泄了氣的皮球,變成啞巴了呢?他反復思考,終于得出結論,原因是火藥封得不嚴。在水里因為隔著空氣,把這個缺陷給彌補了,但在地面上,它連玻璃管都未能炸開,又怎能點燃硝化甘油呢?找到問題的關鍵后,他立即著手改進。
他把少量的液態硝化甘油裝在一個密閉的金屬管里,并在這個密閉的金屬管中加入了一個裝有這種新材料的小木管,再從小木管的蓋子上塞入一根導火線,然后用封漆把管子兩端都密封得不留一點空隙。
只聽“轟”的一聲巨響,恰似天崩地裂,實驗室內外瞬間濃煙滾滾,屋里一片狼藉,柜子、書架、桌臺,全都“飛”上了天。許多人聞聲趕來,驚慌地叫喊:“諾貝爾完了!諾貝爾完了!”可是,不一會兒,諾貝爾從煙霧彌漫的瓦礫堆中爬了出來。他滿身灰塵,鮮血淋漓。大家都擔心他的傷勢,要他立即去醫院。
他卻用滿是血污的手拍拍破碎的工作服,高興得熱淚盈眶,他狂呼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失敗的記錄之后,他終于發現了這種新材料的助燃劑,它是屬于水銀化合物的雷酸汞,它能代替黑色火藥,只要用極少量的雷酸汞裝入管中,就足以引發硝化甘油的爆炸。
諾貝爾終于制成了真正以硝化甘油為主的雷管。這在火藥史上是繼黑色火藥之后的又一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因為它的出現使硝化甘油能發揮極強的爆炸力。后來,它被大量地應用于開礦、筑路及武器制造上。
入選理由:
偉大科學家的成長史。
阿離之言
讓我們用敬仰和羨慕的心情來看待諾貝爾的稱號吧——瑞典化學家、工程師和實業家,諾貝爾獎的創立人。在講述自己一生的科學技術成就時他只用了簡短的幾句話——“本文作者生于1833年10月21日,他的學問從家庭教師處得來,從沒有進過高等學校。他特別致力于應用化學的研究,生平所發明的炸藥有:猛炸藥、無煙火藥、‘巴立斯梯’或稱C89號,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學會、倫敦皇家學會和巴黎土木工程師學會。1880年獲得瑞典國王創議頒發的科學勛章,又得到法國大勛章。”
請切勿被諾貝爾這個介紹所蒙蔽,以為他是一位清廉正直而貧窮的科學家,其實,這是一個比比爾·蓋茨更加優秀的商業天才!諾貝爾曾經計算了一下自己一天所掙的錢究竟有多少,經過幾天艱苦的計算之后,算出自己一天大概能掙4萬法郎。諾貝爾生前曾說他不喜歡經商,說他厭惡那些爾虞我詐的商務糾紛,然而他確實是一位富有的商人,他生前在各國創建的諾貝爾分公司,可以說是現代跨國公司的先驅。
看得出,這是一位有幽默感的科學天才和跨國公司總裁。這位總裁對自己個人的評價是——“最大的優點:保持指甲干凈,對任何人都從不構成負擔。最大的特點:沒有家庭,缺乏歡樂精神和良好胃口。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請求:不要被活埋。最大的罪惡:不拜財神。生平重要事件:無。”
這個評價有一些像時下網絡文學作家的常規介紹,所以,諾貝爾是有當文學家的夢想和潛力的。于是,他曾嘗試進行文學創作。他寫了一首自傳體式的長詩《一則謎語》,晚年還開始創作小說,1861年寫出《在最明亮的非洲》、1862年寫出《姊妹們》、1895年寫出喜劇《桿菌發明專利權》。不過,這些作品均未發表。他唯一的一部正式出版的戲劇作品,是寫于1895年的《復仇的女神》。這部悲劇在巴黎出版時,諾貝爾已經永辭人世。他的家族成員們認為:“像這么一部可憐的劇作,不能給一位偉人帶來榮譽的紀念。”因此只留下3本保存,其余的全部銷毀。這個家族的決定也許是對的,因為,諾貝爾在年輕時表現出來的那點詩人的氣質,已經在漫長的發明家和大企業主的一點兒也不浪漫的歲月中消失了。
因為自己的商業、科學、文學、理想主義等因素,諾貝爾在自己的遺囑中說明:“我所留下的全部可變換為現金的財產,將以下列方式予以處理:這份資本由我的執行者投資于安全的證券方面,并將構成一種基金;它的利息將每年以獎金的形式,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里曾賦予人類最大利益的人。上述利息將被平分為5份,其分配辦法如下:一份給在物理方面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一份給作出過最重要的化學發現或改進的人;一份給在生理和醫學領域作出過最重要發現的人;一份給在文學方面曾創作出有理想主義傾向的最杰出作品的人;一份給曾為促進國家之間的友好、為廢除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舉行和平會議作出過最大或最好工作的人……”
上一篇:沈從文與張兆和
下一篇:王羲之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