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的優劣
作品的優劣,半在內容,半在文字。本篇所謂“作品”專指著述(亦稱著作,或稱文章)。
一個鄉下初來上海的麻臉老婦,忽然涂了脂粉,戴上西式帽,穿上高跟鞋,著了最時新、最高貴質料的旗袍,外加貂皮短大衣。她跑到街上來,你看見了,以為怎樣?你以為她時髦么?你以為她美不美?
另外一個城中的少婦,天生一只鵝蛋臉,皮肉既嫩,顏色又佳。她蓬了頭,赤了腳,身上著的都是破衣破褲。她跑到鬧市中來,雖不向你討飯,向你要錢,你總當她是乞丐,你一定不敢看她,一定不能見她的美麗。
形相是要緊的,妝扮也是要緊的。美麗的身體,當然可用合適的服裝以為表現;丑陋的形相,決然不是時髦服裝所能掩蔽。麻臉總是麻臉,穿了貂皮大衣有什么用?美貌總是美貌,換穿新衣新褲馬上改觀。
作品頗似婦女,內容就是形相,文字就是服裝。內容不良,用好文字來傳達它,必定變成美妝的麻臉老婦。這就是古人所謂“言之無物”。內容極良,沒有文字來表達它,必定變成襤褸的美貌姑娘,這豈非有物不言么?
古時雅典人,內容與文字并重。斯巴達人注重簡潔。喀里塔(Crete)人,專求內容的豐富,不求文字的優雅。這是大哲學家巴拉圖批評當時本國人的話。他的隱義是:雅典人最精明,因為兼重內容與文字。我很贊成他的意思。我不喜歡見美妝的丑婦,也不喜歡見襤褸的美女。詩曰:
實質與形式,
相連成麗物。
文章固若是,
美女何嘗不!
原載一九四四年十二月九日《新中國報》
上一篇:何必自傳
下一篇:作家成名之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