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瑛 【本書體例】
諸聯
諸聯(生卒不詳,活動于乾隆、嘉慶間。)江蘇青浦(今屬上海)人。原名飲香,字晦香。據魏容癸酉年(1813)《明齋小識·序》,庚子(1780)年、癸卯(1783)年家庭兩次遭變故,家境衰落。青年時代習射馳馬,任俠使氣。稍后從事舉業,中秀才,但參加鄉試十一次均落第。曾短時間作幕僚,長期在家鄉授徒為生。善詩文,著筆記《明齋小識》十二卷。約成書于嘉慶十六年(1811)。
黃學乾生長脂腴(yú魚),以資例五品銜,出入儀從同官長,揮霍銀錢如土。每憎薪炭之多煙而難熾,就商門客,客曰:“莫若木花為最。”顧不能即得,買巨木使二人刨之。
又聞閶(chāng昌)門某待詔藝稱第一,速賃舟至蘇,剃頭而回。又于重九日,將金箔放山頂,深林高麓,俱成金色。此類更仆難數,故時有“要緊窮”之語。
嘗冬晝見丐,問左右曰:“彼何身體屢動?”對以“冷而抖也”。曰:“抖可不冷乎?”傳為笑語。
晚年不能自給,鬻身姑蘇某氏。某出謁客,黃潛戴水晶頂隨后,主人駭問,曰:“吾固青浦黃某也。”主人不敢留,贈銀以歸。
其夫人尚有私蓄,依父母家。黃于元日稱賀節,比相見,為下揖。夫人褒拜,乘間攫釵環奔出。后以貧困終。
(選自《明齋小識》)
黃學乾生長在富貴之家,用錢買得一個五品職銜,儀仗隨從,也象官長一樣。揮霍浪費,把銀錢看作糞土。常常嫌薪柴木炭煙多而且難于引燃,與門客們商量,門客說:“沒有比木花再好的了。”但不能立即得到,就買大木料讓工人刨成木花。
又聽說蘇州閶門有個理發的手藝特別高,就專門租賃快船趕到蘇州,理了發后再返回來。又在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讓人把金箔放在山頂,深林山腳,都映成為一片金色。這一類事情更是我難以數說,所以當時有稱他為“要緊窮”的說法。
黃學乾曾經在冬季白天看見乞丐發抖,問手下隨從說:“那人為什么身體總是在動?”隨從回答說因天太冷凍得發抖。他說:“發抖可以不冷嗎?”大家傳為笑話。
黃學乾晚年不能自己養活自己,賣身給姑蘇(今蘇州)某家。某家主人外出拜訪客人,黃學乾偷偷戴著水晶頂的官帽跟隨在后面,主人大驚,詢問情況,黃學乾說:“我本是青浦的黃某。”主人不敢收留,贈給他銀兩讓他回去。
黃的夫人還有些私下積蓄,住在她自己父母家里。黃學乾在正月初一這天聲稱祝賀節日,來到岳父家。等到夫妻相見,他向夫人下拜作揖,他夫人也答禮再拜,黃乘機奪取夫人頭上的釵環跑走了。黃學乾以后因貧困而死。
這篇小說通過一位生長在富貴之家的紈绔子弟先富后窮的生活遭遇,告誡人們,即便是富有的時候,也不能揮霍浪費。
小說是按時間順序來描寫人物的,根據黃學乾前后生活的變化,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寫黃學乾富貴之時揮金如土的生活,共寫五件事,用錢買了個五品虛銜,也雇用許多儀仗隨從,前呼后擁,儼然官長。烤火嫌木炭有煙,不好點燃,聽說木花好,一時買不到,就用大木料讓人刨木花取暖。不惜幾百里之遙,專程租船去蘇州理發。九月重陽節,又用金箔置放在山頂上,讓全山都金光閃閃。最后一件是黃學乾見乞丐發抖,問為什么他身體老動?門客回答是因為天冷凍的發抖,他又說:“抖可以不冷乎?”
第二部分寫黃學乾窮困后的情狀,只有二件事,家業衰敗后他無法為生,只好把自己賣給別人做仆役。他的地位變了,身份變了,可紈绔子弟的本性沒變,不甘淪落,還要擺臭架子。一次隨主人外出,黃學乾偷偷地戴上了頂上鑲有水晶石的帽子。當時,水晶頂帽子是五品文官才能佩戴的服飾。黃已淪為奴仆,怎么能戴它呢?主人發現大為吃驚,詢問原因,他只好承認自己就是黃學乾。主人不敢再用他,給些銀子,將他辭退。過慣了寄生蟲生活的黃學乾,身無長技,無法為生,只好耍無賴。他知道妻子有私房,住在岳父母家,就借口節日祝賀,向他妻子作揖,騙得他妻子還拜,趁機將妻子頭上的釵環搶走。
精于選材,是這篇小說的又一特色。寫黃學乾奢侈無度時,從五個不同角度,選取五件極有典型性的事情,準確而富有表現力。描寫他潦倒后生活,雖只選二件典型事件寫,也集中反映出黃學乾淪落成為無賴的形象。
上一篇:襄陽老叟
下一篇:讓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