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今 【本書體例】
徐珂
徐珂(生卒年不詳)字仲可。浙江杭縣(今杭州)人。清光緒時舉人。曾為袁世凱幕賓,不久辭退,入商務印書館為編輯。擅長詩詞,勤于著述。搜輯清代軼聞編著《清稗(bài)類鈔》,計九十二類,一萬三千五百多條,共三百多萬字。
張李成,臺灣內山人,美風姿,操俳優業,媚目巧笑,傅脂粉登場,初不審其為勇士也。光緒乙酉,法人攻臺北,觀察李某以劉省三中丞命,練士兵拒敵。張忽舍所業應選,李呼張小字曰:“阿火,汝胡解兵事?”張慷慨言曰:“火生長是間,不欲變服飾為西人奴也。”
山中善火者可千人,招之立集,善獵能槍,可應敵。李善之,易其名曰李成,謂李氏所成就者也。時擢勝軍二千眾,屯滬尾炮臺坡,李成則率新卒五百,分為兩隊,承其后。擢勝軍一與敵接,立敗。張以二百五十人出,散發赤身,嚼檳榔,紅沫出其吻。時潮上,法人爭以小船抵坡下。坡上草深沒人,此二百五十人者見敵皆仰臥,翹其左足,張趾架槍以待敵。敵近,二百五十槍齊發,法人死者百數,大駭而遁。山后復出二百五十人,作圓陣包敵。時潮落舟膠,有巨賈購得法華戰事股票,從軍觀勝敗,時亦陷足泥中。船上張白麾,請以金贖,張不可,作俳優聲曰:“吾不欲仇人金也!”殺而烹其尸。
(選自《清稗類鈔》)
張李成,臺灣內山人,風度翩翩儀態優美,是一個演員。他美目顧盼,巧笑誘人,很有魅力。化了裝登場,誰能想到他竟是一位勇士呢!光緒乙酉(1885)年,法國人侵犯臺灣北部,觀察使李某,根據劉省三中丞的命令,招練士兵準備抵抗敵人。張李成立即放棄演員的職業應征入伍。李觀察喊張的小名說:“阿火,你怎么能懂得打仗的事!”張慷慨地說:“我生長這個地方,不想改變自己民族的服飾,去做西方人的奴隸啊。”
山里和阿火(張李成)關系好的有千人左右,一號召他們馬上都來,個個是槍法準的好獵手,可以對付敵人。李觀察很贊賞阿火的舉動,把他的名字改為李成,意思說是李觀察所造就的人。當時,擢勝軍二千士兵駐扎在滬尾炮臺的山坡上。李成率新兵五百,分成兩隊,緊跟在后邊。擢勝軍與敵人一接上火,就敗下陣來。張李成先派二百五十人出來,披頭散發,光著上身,嚼著檳榔,嘴里流著紅唾沫。當時潮漲,法軍乘小船抵達炮臺坡下。坡上的草一人多深,二百五十人見敵人來了,都仰臥草叢中,翹著左腳,伸開腳板當槍架等待敵人。敵人接近時,二百五十只槍一齊發,法軍倒下了一百多個人,驚慌地逃跑了。此時,山后邊又沖出二百五十人,以圓形陣包圍敵人。這時候,海水退潮了,敵人登陸時的小船擱淺。有個大商人購了法華戰爭股票,跟隨軍隊觀察勝敗,也陷入泥潭中。船上打起了白旗投降,并用黃金贖性命。張李成不答應,用滑稽演員的腔調說:“我不想要仇人的黃金啊!”然后將他們殺了,并烹蒸敵人尸體。
愛國主義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列寧)。當法國侵略者的鐵蹄踏進中國的領土時,連那些眉目清秀,似乎不懂軍事的演員,也拿起武器,上陣殺敵。山里的山民獵戶,勿需動員,招之即來,上戰場,都是殺敵的好手。
《張李成》這篇小說,表現五百中國普通山民,在強大的法國侵略軍面前,奮起反抗,一舉消滅敵人的英勇故事。作者不僅為我們塑造了一位演員出身的指揮者的指揮若定、英勇善戰、不畏強敵的光輝形象,同時,還展現了那五百山民獵戶英勇殺敵的精彩場面。
張李成以五百山民拒強敵于炮臺下的事實,與當初李觀察使評價他“汝胡解兵事”的話,形成強烈的對照。他不僅懂軍事,而且有指揮才能。他不愧是一名滑稽演員,富有幽默感,當登陸的船只打出投降的白旗,愿以金買得性命時,張李成用演戲的腔調說:“吾不欲仇人金也!”他不為金錢所動,在戰場上不放過一個敵人,為保衛祖國的安全建立了奇功。
上一篇:張廣定女
下一篇:張羽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