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今 【本書體例】
無名氏
《窮怪錄》撰者不詳,志書也不曾收錄。其內容多為記精怪故事、神仙故事。其中最出色的是文人書生遇仙女的故事,《蕭總》是其中之一。
蕭總,字彥先,南齊太祖族兄環之子。總少為太祖以文學見重,時太祖已為宋承相,謂總曰:“汝聰明智敏,為官不必資。待我成功、必薦汝為太子詹事。”又曰:“我的嫌疑之故,未即遂心。”總曰:“若讖(chèn趁)言之,何啻此官?”太祖曰:“此言狂悖,慎鈐(gián千)其口。吾專疚于心,未忘汝也。”
總、率性本異,不與下于已者交,自建業歸江陵,宋后廢帝元徽后,四方多亂,因游明月峽。愛其風景,遂盤桓累歲。常于峽下枕石漱流。時春向晚,忽聞林下有人呼“蕭卿”者數聲。驚顧,去坐石四十余步,有一女,把花招總。總匆異之,又常知此有神女,從之。視其容貌,當可笄年。所衣之服,非世所有;所佩之香,非世所聞。謂總曰:“蕭郎過此,未曾見邀,今幸良辰,有同宿契”。總恍然行十余里,乃見溪上有宮闕臺殿甚嚴。宮門左右,有侍女二十人,皆十四五,并神仙質。其寢臥服玩之物,俱非世有。心亦喜幸。一夕綢繆,以至天曉。忽聞山鳥晨叫,巖泉韻清。出戶臨軒,將窺舊路,見煙云正重,殘月在西。神女執總手謂曰:“人間之人,神中之女,此夕歡會,萬年一時也。”總曰:“神中之女,豈人間常所望也?”女曰:“妾實此山之神,上帝三百年一易,不似人間之官。來歲方終,一易之后,遂生他處。今與郎契合,亦有因由,不可陳也。”言訖乃別。神女手執一玉指環,謂曰:“此妾常服玩,未曾離手。今永別,寧不相遺!愿郎穿指,慎匆忘心。”總曰:“幸見顧錄,感恨徒深。執此懷中,終身是寶。”天漸明,總乃拜辭,掩涕而別,攜手出戶,已見路分明。總下山數步,回顧宿處,宛是巫山神女之祠也。
他日,執玉環至建鄴,因話于張景山。景山驚曰:“吾嘗游巫峽,見神女指上有此玉環。世人相傳云,是晉簡文帝李后夢游巫峽,見神女,神女乞后玉環。覺后乃告帝,帝遣使賜神女,吾親見在神女指上。今卿得之,是與世人異矣!”
總,齊太祖末,方征召。未行,帝崩。世祖即位,累為中書舍人。初,總為治書御史,江陵舟中遇,而忽思神女事,悄然不樂。乃賦詩曰:“昔年巖下客,宛似成今古。徒思明月人,愿濕巫山雨。”
(選自《窮怪錄》)
蕭總,字彥先,是南齊太祖的族兄蕭環的兒子。蕭總少時善文學,太祖特別器重他,此時太祖已任宋朝的承相。太祖對蕭總說:“你聰明機智,當官不會等到多大年紀。我成功以后,一定推薦你為太子詹事。”又說:“我因為被人懷疑,還未實現心愿。”蕭總說:“你予言的大事如果成功,何止給我這么一個小官?”太祖說:“你此言狂妄背理,說話要慎重。我內心雖然對你有愧疚,也沒有忘記你呀。”
蕭總的性格與眾不同,不與地位低于已的人交往,自建業歸江陵。宋后廢帝劉昱元徽末年,四方戰亂頻仍。蕭總游明月峽,尤愛兩岸優美的景色,在這里居住一年之久。常在峽下清閑自在地戲水玩樂。在春天的一個傍晚,忽聽樹林有人連聲叫“蕭卿”。驚喜的回頭一看;離他坐的石頭四十余步遠的地方,有一女子,拿著鮮花在打招呼。蕭總一時驚奇,又知道此地常有神女出現,蕭總忙答應。看這女子年約十五、六歲,穿的衣服,不是人間所有;身上佩戴的香囊,在人間從來沒有聞到過。女子對蕭總說:“蕭郎到此,未曾邀請,今天幸逢良辰美景,愿與你同床共枕”。蕭總恍恍忽忽走了十來里路,見溪上有宮闕臺殿,端整莊嚴,宮門左右,有侍女二十人,都是十四五歲的妙齡,有仙女的氣質。這些人住室的擺設及娛樂用品,人間絕無。到這里心情非常愉快。蕭總與仙女一夜如漆似膠,天將破曉。忽然聽到山鳥早晨婉轉的鳴叫,山泉淙淙,有詩般的韻味,戶外臨窗,再看來時的舊路,只見云蒸霧繞、殘月西斜。神女拉著蕭總的手說:“人間的人,神中的女,今天相會,一萬年不過這一次。”蕭總說:“神中的女,哪是人間常能得到的呢?”神女說:“我是這山的神女,上帝三百年更換一任,不象人間的官員。明年就到期了,改任之后,又到別處。今天與蕭郎的結合,也是有原由的,但不能說。”說罷道別。神女手拿一玉指環,對蕭總說:“這是我常佩戴與玩賞的物品,從沒離開過手。我們要永遠離別了,哪能不贈送一件紀念品!愿蕭郎戴在手上,希望你不要忘了我。”蕭總說:“今日幸逢佳麗,感動和遺恨的心情殊深。我將玉指環深藏在心懷,終身當寶一樣看待。”天漸明,蕭總拜辭,二人灑淚而別,攜手走出大門,天已明,道路清清楚楚。蕭總下山走了幾步,回頭再看昨晚的住處,分明是巫山神女之祠。
過幾天,蕭總拿著玉指環到建鄴,將這事告訴了張景山。張景山驚異地說:“我常游巫峽,見神女指上有這個玉環。民間傳說:“是晉簡文帝李皇后夢游巫峽,見到神女,神女找李后要玉指環。李后醒來,告訴簡文帝,文帝派使者將玉環賜給神女。我親見玉指環帶在神女的手指上。今天你得到了指環,真是不同尋常啊!”
蕭總在齊太祖建元末年,才被征召錄用。未赴任,齊太祖去世。世祖繼帝位,累為中書舍人。開始,蕭總為治書御史,在到江陵的船上,又經巫峽,忽然想起巫山神女的事,心中悶悶不樂,乃賦詩一首:
“昔年巖下客,宛似成今古。徒思明月人,愿濕巫山雨。
自從宋玉寫了《高唐賦》、《神女賦》之后,關于巫山神女的故事,逐漸多起來。《窮怪錄》中的《蕭總》是許多神女故事中的優秀篇章。
《蕭總》是寫人神相愛的故事,它的獨到之處,不僅為讀者描繪了一幅優美寧靜的仙境,創造了一位美麗多情的女神,而且這人神的相遇不是為了成仙,而是為了愛情,這是一個進步。
在古代的神話中,相傳巫峽神女為西王母的女兒,名瑤姬,曾助禹治水,博得后人的尊祀。《蕭總》篇中的神女,不僅年輕貌美、衣著“非世所有”,而且具有大膽、率直、“聰明智敏”的性格。她與蕭總可謂一見鐘情。面對蕭總,她熱情地說:“蕭卿遇此,未曾見邀,今幸良辰,有同宿契”。她對蕭總的愛,是真摯的,舉動是大膽的,既沒有世間女子的忸怩之態,也沒有世俗人的功利目的。她的行為與灑脫、俊逸、風流倜儻的蕭總,可以說是情投意合。
小說在描寫上繁簡得當,辭情并茂,意趣昂然。作者對蕭總與神女的男歡女愛,不作正面描寫,而是用巫峽清新俊美、纖麗奇俏的景物來襯托。“忽聞山鳥晨叫,巖泉韻清。出戶臨軒,將窺舊路,煙云正重,殘月在西”。這一派幽靜、甜美、新鮮的環境,烘托出他們“一夕綢繆”的幸福與溫馨。然而,描寫二人分手,神女以玉指環相贈時,又是那樣的生動細膩,情意綿綿。“此妾服玩,未曾離手。今永別,寧不相遺!愿郎穿指,慎勿忘心。”話不多,她對蕭總的一顆愛心、一片癡情,躍然紙上。
上一篇:蕭志忠
下一篇:蕭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