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詩篇萬古傳
【概說】
李白于武后長安元年(701)出生在中亞的碎葉,五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江油縣青蓮鄉,自稱青蓮居士。杜甫,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他在長安時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這兩位大詩人,一位是“詩仙”,一位是“詩圣”,共同創造了古代最輝煌的詩歌文學。
他們都喜好四處漫游。李白青年時離開蜀地,出三峽后,游遍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后來向北來到山東。杜甫年少時有過兩次游歷:第一次是在江蘇、浙江一帶,泛舟剡(shàn)溪直至天姥(mǔ)山下;第二次是在北部齊、趙一帶。在這游歷過程中,他們吸取了江南和北方的文化,開闊了眼界,豐富了見聞。
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兩位大詩人在東都洛陽相識,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兩位大詩人有很多共同之處:他們都有著遠大的抱負,但最后都沒有實現理想;他們才華橫溢,可是為生活所迫,寄人籬下,一個為統治者以“倡優蓄之”,一個依附于地方軍閥;他們好酒如命,甚至連死都與酒有關。
李白作詩以瀟灑飄逸見長,杜甫詩則以沉郁頓挫聞名。兩人的才華和地位不分伯仲,往往被后世合稱為“李杜”。
【故事錦囊】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來到長安。唐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他,并封他為供奉翰林,留在宮中寫詩作賦。
春天到了,宮中牡丹開了,唐玄宗想讓李白寫幾首歌詞助興,就派人把他召來。此時,李白早已喝得酩酊大醉。使者只好讓人幫忙將他扶上馬背,帶到宮中。李白酒意稍解,便提筆寫了三首《清平調》。詩借牡丹贊美了楊貴妃,用詞優美清新,深得唐玄宗和楊貴妃歡心。
李白常常參加各種宮廷宴會,為唐玄宗寫歌助興,但他非常清高,蔑視權貴。一次,李白喝得大醉,唐玄宗派人把他抬來寫詩。李白竟然讓高力士給他脫鞋子。
在玄宗面前,高力士敢怒不敢言,只得給李白脫下靴子。權勢熏天的高力士還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侮辱,他決定尋機報復李白。
楊貴妃經常吟誦李白的《清平調》,一次高力士站在一旁說:“我本以為貴妃受了李白的侮辱,一定對他不滿,還這么愛他寫的詩!”楊貴妃吃驚地問:“李學士怎會侮辱我呢?”高力士說:“詩中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兩句是寫漢代的趙飛燕,她出身歌女,后立為皇后,因為作風不正,最后被貶為庶人。他將趙飛燕跟您相比,不是把你看得太下賤了嗎?”聽了高力士的一席話,楊貴妃對李白不滿起來。后來,唐玄宗幾次想封李白官職,都被楊貴妃阻止了。
【知識庫】
杜甫好酒
李白愛酒是出了名的,比如他曾這樣寫道:“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李白喝起酒來甚至連皇帝都不放在眼里。杜甫喝酒雖不如李白,卻也不遜色。杜甫在做檢校工部員外郎時,一次喝醉了酒,大罵他的頂頭上司嚴武:“嚴挺之怎么會有你這樣的兒子?”在古代,當面直呼別人父輩的名字是一種污辱性的行為,幸虧嚴武不跟他計較,不然后果不堪設想。
上一篇:國學《李冰與都江堰》賞析
下一篇:國學《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