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大序》是漢代儒家學者對先秦儒家文藝思想的總結。漢代基本上是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儒家思想獨據學術陣地,《詩》被奉為經典,因稱《詩經》。漢人解釋《詩經》有齊、魯、韓、毛“四家詩說”。到了東漢時代,鄭玄為毛詩作箋注而使毛詩得以廣為流傳,其它三家則漸次湮滅無聞。毛詩有大序和小序之分。位于全書之前,論述原理法則的部分稱為《大序》;而在各篇之首,提示詩歌本事和意旨的稱為《小序》。大序比較粗略的總結了先秦的文學理論,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從中可以看到詩歌由政治性的文獻向個人抒情之作的歷史演化過程。關于詩大序的作者,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比較有影響的就有十六種說法。唐韓愈在《詩之序議》中說:“察夫詩序,其漢之學者欲顯立其傳,因借之子夏,故其序大國詳,小國略,斯可見矣?!苯袢硕嗤馄湔f,認為是漢代儒家學派的學者所作。《詩大序》的內容是比較豐富的,對于詩的意義,《詩大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這個定義指出了詩的基本特征,即詩是“情”和“志”的外化形式,詩的內容和形式都是為表現“情志”的?!扒椤焙汀爸尽笔侨跒橐惑w的,這也便是“詩言志”。其次是《詩大序》進一步明確提出了詩的“教化說”:“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庇终f:“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不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敝鲝堅娛怯靡跃S護封建統治的工具,這對后代的影響是很大的??偟膩碚f,《詩大序》所闡述的主張基本上是以明顯的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功利目的為前提的,而且在具體的分析解說中又處處可見其形而上學,牽強附會,指鹿為馬等錯誤之處,這是為其寫作目的所決定的。
上一篇:詞的起源和發展
下一篇: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