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增坤 【本書體例】
宋元嘉中,南康平固人黃苗為州吏,受假違期,方上行,經宮亭湖,入廟下愿:希免罰坐,又欲還家。若所愿并遂,當上豬酒。
苗至州,皆得如志,乃還。資裝既薄,遂不過廟,行至都界,與同侶弄船泊宿。中夜,船忽從水自下,其疾如風,介夜四更,苗至宮亭,始醒悟。見船上有三人,并烏衣,持繩收縛苗,夜上廟階下。見神年可四十,黃白、披錦袍,梁下懸一珠,大如彈丸,光輝照屋。一人戶外曰:“平固黃苗,上愿豬酒,遁回家:教錄,今到。”命謫三年,取三十人。
遣吏送苗窮山林中,鎖腰系樹,日以生肉食之。苗忽忽憂思,但覺寒熱身瘡,舉體生斑毛。經一旬,毛蔽身,爪牙生,性欲搏噬。吏解鎖放之,隨其行止。
三年,凡得二十九人。次應取新淦一女,而此女士族,初不出外,后值與娣妹從后門出親家,女最在后,因取之;為此女難得,涉五年,人數充。吏送至廟,神教放遣。乃以鹽飯飲之,體毛稍落,須發悉出,爪牙墮,生新者。經十五日,還如人形,意慮復常,送出大路。
縣令呼苗具疏事,覆前后所取人;遍問其家,并符合焉。髀(bì閉)為戟所傷,創瘢尚在。苗還家八年,得時疾死。
(選自《述異記》)
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南康平固縣一個叫黃苗的州吏,有一次他享受假期超過了期限,當他走在返回州府的路上時,經過宮亭湖邊的一座廟,便走進去向泥塑神像跪拜許愿:祈求神靈保佑能免去懲罰之罪,又能保佑再次得到回家的機會。若是兩條心事都能如愿,必定獻上豬頭米酒供神靈享用。
黃苗到了州府,既沒有受到上司處罰,又再次得假回家,兩樁心愿都得到實現。然而,他身上錢財已經缺乏,所以不再從廟前經過,,把許愿的事拋開了。當他行至都界地方,與同伴的船并靠在一起停泊夜宿。半夜時分,黃苗的船忽然從水上自己快如疾風地漂流而下,到了四更時分,船被停在宮亭,這時黃苗才從睡夢中醒過來。睜眼看時,見船上站著三個人,都穿著黑衣服,手里拿出繩索,什么話也沒說,上前縛住黃苗,把他帶到了廟的臺階下。他抬頭看,眼前的神靈有四十歲光景,黃白面孔,披一身錦袍,房梁下懸吊著一顆寶珠,大如彈丸,光照滿室,如同白晝。只聽有一人在門外稟告道:“平固的黃苗,本來向我神許愿供奉豬頭米酒,然而事后卻企圖逃回家中,我們受神命拘捕,現今已經拿到。”接著,廟神下令,把黃苗貶謫作獸三年,吃掉三十人。
廟神派神吏把黃苗送到深山老林,鎖住他的腰身,捆在了樹上,每天拿生肉喂他。黃苗從此心中恍恍惚惚,滿心憂悶,只覺得有時冷有時熱,身上生了毒瘡,遍體長出斑狀的長毛。經過十天,全身披著獸毛,長出了尖牙利爪,光想與人捕斗撕咬。神吏解下黃苗腰中的鎖,從樹上放下了他,任憑他自由來去,行走歇息。
轉眼之間三年過去了,黃苗一共吃掉了二十九人。按照排定的順序,他該吃掉新淦地方的一個女子,可是這女子家是個氏族大戶,起初長時間沒有外出過,后來正逢上跟妹妹一起從后門出來送親戚,此女走在最后,黃苗因此趁機吃了她。因為這女人很難吃到,所以前后經歷了五年,才夠了應吃掉的數目。神吏把他送回到廟中讓廟神發落,廟神指示放他回到人間。于是神吏用鹽湯讓他喝下去,于是身上的獸毛稍微掉了一些,胡子頭發也都現了出來,尖牙利爪也脫落了,新生出了人的牙齒和指甲。又過了十五天,完全恢復了人形和正常人的思想心態,最后把他送上了大路。
縣令知道此事后,把黃苗傳喚到公堂,令他列條陳述吃人的實事與經過,派人一一到他所吃掉的人的家中核對,結果同他所說的都相符合。黃苗成為獸時、大腿上曾被獵人的戟叉扎傷,留下的傷疤還清晰可見。這以后,黃苗回家住了八年,因患流行病而死去。
《黃苗》一文,內容雖單純集中,但寫的頗為有波有折,極有情致。借黃苗被廟神捉去變成獸,后又復為人的虛幻情節,宣揚了為人必須“言而有信”的傳統道德觀念。
黃苗“受假違期”要受上司的懲處,本是理所當然和在所難免的事,但是因為他在途中祈求廟神保佑,向神靈許下呈獻豬頭米酒之愿。由于廟神暗中庇護,黃苗回到州府非但沒有因超假而受罰,而且又再次獲假回家。兩樁心事都如愿以償。事后,黃苗本該“言而有信”許愿當還,有恩當報恩,然而他卻以“資裝既薄”,身上銀兩已經不多為由,“遂不過廟”,徑直回家,失信于神,因此遭到被捉去變獸五年的惡報。故事雖象其它志怪小說一樣充滿怪異色彩,但內容本身顯示出古代社會交往中,人們對正直、誠實這一品德的尊崇和看重的程度。
《黃苗》一文,歷來被人看作祖沖之《述異記》里的出色之作。其重要原因,除寫作上的情節曲折、引人入勝特點外,更為突出的,是具有不少繪形繪色的細節描寫。如黃苗被廟中神吏揖拿的場面,廟神顯靈時的像貌,神吏的高聲稟報,神廟中光彩耀眼的景象等,這一些都讓人如聞其聲,如睹其形,恍然若親臨其境。更為絕妙的是,對于黃苗由人變獸,又由獸變回人的過程描寫,尤為生動逼真。簡潔精煉中不失細膩,精勾細描而又順序井然。讀之,情貌宛然,歷歷在目,讓人不能不由衷佩服祖沖之的文字功力。
結尾,雖屬六朝志怪篇末“借實證幻”的老套,但是,由于全篇寫得峰回路轉,周折不斷,所以也不讓人生厭。
上一篇:黃耳傳書
下一篇:黑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