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至6世紀羅馬帝國衰落時期的一種神秘主義哲學。新柏拉圖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是阿蒙尼阿斯·薩卡斯(約175-242),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羅提諾(約204-270)、波菲利(約233-305)、普羅克洛(約410-485)等。新柏拉圖主義者繼承柏拉圖的唯心主義理念論,并進一步發(fā)揮了他的神秘主義思想。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太一”或“神”的某種本質(zhì)。人們的理性認識對這種本質(zhì)是達不到的,只能說它處于存在之外(超存在),其它一切都是不可言狀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從“太一”中流溢出來的:首先流溢出“宇宙理性”(其中包括心智和理念世界);然后又從“宇宙理性”中流溢出“宇宙靈魂”;最后才從“宇宙靈魂”中流溢出最低等的感覺的物質(zhì)世界,這是一種幻想的、“罪惡的”的東西。人生的唯一目的就在于擺脫一切肉體的、“罪惡的”東西,向神的本質(zhì)靠攏,借助于入神的狀態(tài)、神秘的靈魂醒悟而達到“幸福”。因此,他們極力宣揚禁欲主義,要人們放棄現(xiàn)實生活與斗爭,消極等待神的啟示和精神的解放等,具有濃厚的宗教迷信色彩。新柏拉圖主義者波菲利、波斯提烏通過翻譯和注釋亞里士多德的邏輯著作,創(chuàng)設了概念關系圖表“波菲利的樹”和判斷關系的“邏輯方陣”。波斯提烏首次提出關于共相是否真實存在的問題,以后成為經(jīng)院哲學唯實論和唯名論爭論的焦點。新柏拉圖主義對中世紀早期基督教教父哲學有重大影響,成為它的思想來源之一。
上一篇:新斯多葛派
下一篇:新民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