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靜的頓河》
米哈依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霍洛夫(前蘇聯)
米哈依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霍洛夫(1905—1984),前蘇聯著名作家。他出生于頓河地區維申斯卡亞鎮附近一個哥薩克農莊,父親曾在蘇維埃政府部門里工作。肖霍洛夫在國內戰爭期間從事過文化宣傳、糧食征購等工作,與富農、白匪進行過艱苦卓絕的斗爭。1922年到莫斯科,先后做過裝卸工人、建筑工人等,業余時間開始文學創作,并于1924年加入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協會(拉普)。1925年返回故鄉,著手創作《靜靜的頓河》。1934年當選為蘇聯作家協會理事,曾獲得列寧勛章和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代表作有《靜靜的頓河》、《被開墾的處女地》、《一個人的遭遇》等。
《靜靜的頓河》是肖洛霍夫享譽世界的長篇小說,是卷帙浩繁的史詩性巨著。該作品獲196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作品以頓河地區哥薩克民族在十月革命前后的苦悶、徬徨、掙扎、奮戰、覺醒為題材,展示了哥薩克獨特的風俗習性,表現了兩大階級尖銳復雜的斗爭,揭示了布爾什維克逐漸走向勝利的過程,并探討了蘇維埃初期的一些政策失誤問題。
韃靼村是一個毗鄰頓河的村落,這里三百多戶人,大部分都是哥薩克人。麥列霍夫家住在村頭靠頓河北岸。潘苔萊和妻子年事已高。大兒子彼得和媳婦妲麗婭給他們生了一個孫子。小兒子葛利高里有一對略微發藍的熱情的眼睛,身材很高,笑時有些狂野。愛女杜妮婭身材勻稱,美麗善良。他們全家勤勞質樸,恪守哥薩克傳統。鄰居司契潘不務正業、酗酒、放蕩,常常毒打妻子婀克西妮婭。婀克西妮婭感情深摯,精力充沛,在家除了沉重的勞作外,她幾乎享受不到其他任何樂趣,更不用說愛情了。
春天到了,司契潘和彼得去參加了軍事訓練。而葛利高里則倔強而熱烈地追求著婀克西妮婭,這使她感到又驚恐又歡欣。無論潘苔萊如何恐嚇和鄉親們如何議論,他倆的感情還是達到了火熱的程度,并且住到了一起。司契潘回家后,便開始毒打妻子,又與葛利高里打了一架,盡管如此,仍阻止不了這對情人的暗中來往。潘苔萊為了拴住兒子的心,到米倫家求親。米倫是村里的富戶,女兒娜塔莉雅性格恬靜,行動遲緩。米倫嫌潘苔萊不富裕,又聽說葛利高里名聲不好,所以對婚事不太關心。但女兒執意要嫁給葛利高里,他和潘苔萊終成親家。婚后,溫順的娜塔莉雅根本滿足不了狂野的丈夫,葛利高里對婀克西妮婭還是念念不忘。娜塔莉雅受不了丈夫的冷落而想回娘家,葛利高里受了父親一頓痛斥就到珂曬沃依家住。幾天后,葛利高里帶著婀克西妮婭私奔到鄰村地主家當雇工;婀克西妮婭很快生了一個女兒。這時,痛苦的娜塔莉雅失去了生活的勇氣,自殺未遂,經潘苔萊再三請求,她才回到婆家。
村里無惡不作的首富莫霍夫解雇了磨坊里的工人達維德加和“丁鉤兒”。他倆整夜在工房里商議:“要叫他們嘗一嘗1905年革命的滋味,咱們要復仇!”10月的一個星期日,一名叫施克托曼的外鄉人來到村里的鐵匠鋪安家。他是個工人,參加過1905年的革命,不久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之后,他以鐵匠鋪為據點,把貧窮的哥薩克群眾聚集在一起,每天到他家的有解雇工人達維德加、“丁鉤兒”、機械師伊萬和貧農珂曬沃依等人。他向他們講述哥薩克的歷史,介紹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拉辛的事跡,批判各種制度和統治惡行,揭露哥薩克集團是沙皇雇傭的王位保護人。他們難抑激憤,十分厭惡和憎恨統治者及現存制度。后來,經過精心挑選,他們成立了一個有10個哥薩克人參加的核心小組。
一戰爆發后,哥薩克人懷著“忠于上帝,忠于沙皇,忠于祖國”的誓言,應征上前線,許多人死在了戰場上。就當葛利高里在前線奮勇廝殺時,后方的婀克西妮婭卻在少主人的引誘下,與他進行了一場纏綿的熱戀。受傷返鄉的葛利高里在得知此事之后十分氣憤,便回到了頓河岸邊的父親家里。為了表彰他在前線的英勇表現,當地政府授予了他一枚十字勛章,這使得他心中剛剛萌發的一點真理的種子頃刻間化為烏有,他再一次返回到前線。就在此時,娜塔莉雅為他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十月革命爆發之后,哥薩克人紛紛離開部隊,回到家鄉,而葛利高里在頓河地區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波得捷爾柯夫的支持下,加入到紅軍隊伍里,以隊長的身份與白軍作戰,終因受傷再度返回鄉里。
多股反動勢力紛紛涌到頓河流域,妄圖以此為根據地與新興的蘇維埃政權抗衡。哥薩克人雖然衷心擁護蘇維埃的和平和土地政策,卻總是心存疑慮。反革命分子抓住哥薩克人的這種心理,進行挑撥離間,在頓河地區煽動大規模的叛亂,內戰的風暴漸漸蔓延到了頓河沿岸。頓河流域陷入到一場曠日持久的血腥戰斗之中。葛利高里在哥哥彼得被紅軍誤殺后,懷著瘋狂仇恨和野蠻報復心理,殘酷殺害了大批紅軍戰士,從一個叛軍連長逐步晉升為師長,在反革命的泥坑中越陷越深。他的內心極度苦悶,整日酗酒,精神幾近崩潰。
葛利高里英勇善戰,戰功卓著,但他在白軍軍官眼里,只不過是一個可以用來做工具的粗野的哥薩克人而已,處處受到歧視和排擠,這使得他憤懣不已。戰斗結束了,經過多次反復的較量,紅軍最終打敗了白匪軍,平息了哥薩克叛亂,把整條頓河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中。而在白軍逃跑的時候,葛利高里卻被拋棄了。在已經化為一片廢墟的村莊中,他與婀克西妮婭再度重逢,舊情萌發。此時的娜塔莉雅已經有了身孕,在得知丈夫的心又轉移到婀克西妮婭的身上之后,她非常絕望,試圖墮胎,卻沒有成功。葛利高里走投無路,只好帶著婀克西妮婭裝作難民,混在逃難的人群里。在逃到諾瓦洛西斯特時,他不得不投降紅軍,為他們效力,因為戰斗英勇,晉升為副團長。可是,歷史上的污點問題使他在紅軍隊伍里得不到信任,到了戰爭后期便成了一個普通的村民。
葛利高里回到家,家里完全變了樣,父母、妻子都已死了,杜妮婭和村蘇維埃主席珂曬沃依結了婚,孩子由婀克西妮婭帶著。珂曬沃依堅持要葛利高里去登記,他因懼怕肅反委員會翻舊賬,再度出走。他分不清究竟該站在哪一邊,受到匪徒鼓動便加入了佛明匪幫。1922年春,匪幫被徹底擊潰,他帶領婀克西妮婭逃亡時,婀克西妮婭被子彈擊中身亡,痛苦的他在森林里流浪。最后,他回到家鄉,孤獨地站在自家的門口,抱住了兒子,抱住他一生中僅有的東西。
上一篇:《《雷雨》》主要內容介紹,《《雷雨》》讀后感
下一篇:《《飄》》主要內容介紹,《《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