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姜勸重耳勿懷安
【原文】
齊侯妻之,甚善焉。有馬二十乘[1],將死于齊而已矣。曰:“民生安樂,誰知其他?”桓公卒,孝公即位[2]。諸侯叛齊。子犯知齊之不可以動,而知文公之安齊而有終焉之志也,欲行,而患之,與從者謀于桑下。蠶妾在焉,莫知其在也。妾告姜氏[3],姜氏殺之,而言于公子曰:“從者將以子行,其聞之者吾以除之矣。子必從之,不可以貳,貳無成命。《詩》云:‘上帝臨女,無貳爾心。’先王其知之矣,貳將可乎?子去晉難而極于此。自子之行,晉無寧歲,民無成君。天未喪晉,無異公子,有晉國者,非子而誰?子其勉之!上帝臨子,貳必有咎。”公子曰:“吾不動矣,必死于此。”姜曰:“不然。《周詩》曰:‘莘莘征夫,每懷靡及。’夙夜征行,不遑啟處[4],猶懼無及。況其順身縱欲懷安,將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日月不處,人誰獲安?西方之書有之曰:‘懷與安,實疚大事。’《鄭詩》云:‘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昔管敬仲育言[5],小妾聞之,曰:‘畏威知疾,民之上也。從懷如流,民之下也。見懷思威,民之中也。畏威如疾,乃能威民。威在民上,弗畏有刑。從懷如流,去威遠矣,故謂之下。其在辟也,吾從中也。《鄭詩》之言,吾其從之。’此大夫管仲之所以紀綱齊國,裨輔先君而成霸者也。子而棄之,不亦難乎?齊國之政敗矣,晉之無道久矣,從者之謀忠矣,時日及矣,公子幾矣。君國可以濟百姓,而釋之者,非人也。敗不可處,時不可失,忠不可棄,懷不可從,子必速行。吾聞晉之始封也,歲在大火,閼伯之星也[6],實紀商人。商之饗國三十一王。瞽史之紀曰[7]:‘唐叔之世,將如商數。’今未半也。亂不長世,公子唯子,子必有晉。若何懷安?”公子弗聽。
【注釋】
[1]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2]孝公:齊孝公,名昭,齊桓公之子,公元前642年至前633年在位。
[3]姜氏:齊桓公女兒,嫁給重耳,因其姓姜,故稱姜氏。
[4]遑(huáng):匆忙不安定的樣子。
[5]管敬仲:即管仲,字仲,謚敬。
[6]大火:星名,即心宿,十二星宿之一。閼(yān)伯:傳說是陶唐氏,堯時的火正官,居商丘,主管祭祀大火星的職務。
[7]瞽史:指以盲人充任的樂師,能背誦史詩,所以與專門記事的史官并稱紀史之官。
【譯文】
齊桓公把女兒嫁給重耳為妻,待重耳很好。重耳有車馬二十乘,便打算老死在齊國了。他說:“人生就是為了安然享樂,誰還會去管其他呢?”齊桓公死后,孝公即位。這時,諸侯都紛紛背叛齊國。狐偃知道齊國不可能幫助重耳返回晉國執政,也知道重耳已安于留在齊國,并準備老死在那里的想法,他想離開齊國,但又擔心重耳不肯走,于是就和隨從重耳一起逃亡的人在桑樹下商量這件事。齊國宮中一個養蠶的小妾正好在樹上采桑葉,但誰也沒有發覺她在那里。小妾將此事報告了姜氏,姜氏怕泄露消息,便把她殺了,然后對公子重耳說:“你的隨從想要同你一起離開齊國,那個偷聽到這件事的人我已經殺掉了。你一定要聽從他們的,不能猶豫不決,遇事猶豫不決,就不能成就天命。《詩經》上說:‘上帝暗中保佑著你,你心里千萬不能遲疑不決。’武王知道天命,因此能成就大事,猶豫不決怎么能行呢?你因晉國有危難而來到這里。自從你離開以后,晉國沒有安寧的歲月,百姓也沒有一個穩定的國君。上天還沒想要滅亡晉國,晉獻公也再沒有其他的兒子了,所以能得到晉國的人,不是你還能有誰呢?希望你好好努力!上天在保佑你,遲疑不決一定會惹禍遭殃的。”重耳說:“我是不會被人說動的了,一定要老死在這里。”姜氏說:“這樣不對。《周詩》上說:‘那些風塵仆仆的行人,時常惦念著自己要辦的事,唯恐來不及把事情辦好。’晝夜奔忙在道路上,連一會兒安坐休息的時間也沒有,這樣尚且還怕來不及呢,更何況那些隨意放縱嗜欲、貪戀安逸的人,將如何來得及呢!一個人不追求完成大業,又怎么能達到目的呢?日月如梭,時光不停,一個人哪能只想獲得安逸呢?周書上有句話說:‘貪圖享樂與安逸,是要敗壞大事的。’《鄭詩》上說:‘仲子令我思念,外人的閑話也可畏啊。’以前管仲說的話,妾身我也曾聽到過。他說:‘如果一個人像害怕疾病一樣地敬畏天威,是人中的最上者。只知道眷戀私欲隨大流,是人中的最下者。看到可眷戀的事物,就想起天威的可畏,是中等人。只有敬畏天威如害怕疾病一樣,才能樹立權威,統治人民。擁有聲威才能居于民上,對天威無所畏懼,則將受到懲罰。只知道貪戀私欲隨大流,那離建立聲威就更遠了,因此說那是人中的最下者。照以上引喻的話來看,我是愿做中等人的。《鄭詩》上所說的話,我是愿意遵從的。’這就是大夫管仲所以能夠治理齊國,輔佐先君成就霸業的原因。現在你卻要丟棄它,不是太難于成大事了嗎?齊國的政治已經衰敗了,晉君昏庸無道已經很久了,你的隨從的謀慮夠忠心的了,時候到了,公子得回晉國的日子臨近了。你去當晉國的國君,可以解救百姓,如果放棄這治國大業,那簡直不算人了。齊國的政治敗壞不宜久居,有利的時機不可錯過,你的隨從一片忠誠不可丟棄,眼前的安逸更不可貪戀,你一定要趕快離開齊國。我聽說,晉國最初受封的時候,那年歲星正在大火星的位置,也就是閼伯的星辰,實際上記錄著商朝的命運。商代享有天下,一共傳了三十一位國君。樂師和史官的記載說:‘唐叔的后裔享有晉國,將同商代國君的數目一樣。’現在還不到一半。晉國紛亂的局面不會長久下去的,公子中只有你還在,你一定能得到晉國。為什么還要貪戀眼前的安逸呢?”可是公子重耳仍然不聽這些勸告。
上一篇:《齊姜與子犯謀遣重耳》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衛莊公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