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計 假癡不癲[1]
假癡不癲
【原文】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云雷屯也。
——《孫子·計篇》
【譯文】
寧肯裝作無知而不采取行動,不可裝作假聰明而輕舉妄動。要保持沉靜而不泄露任何心機。這是從屯卦象辭“云雷,屯,君子以經綸”一語中悟出的道理。
【評析】
此計是說在軍事上,有時為了以退求進,必得假癡不癲,志成持重,以達后發制人。這就如同云勢壓住雷動,但不露機巧一樣,最后一旦爆發攻擊,便出奇不意而獲勝。
本計計名是從民間俗語“裝瘋賣傻”“裝聾作啞”等轉化而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了回避某種矛盾,或者為了度過某種危難,或者為了對付某個勢力強大的對手,在一定時期內,故意裝作愚蠢、呆癡,行“韜晦”之計,以求保存自己,然后等待時機,戰勝對手。傳說中的箕子佯狂就是運用此計的一個典型。殷商時期,紂王的太師箕子因無法勸說紂王放棄暴政,便佯裝癡傻。一次,紂王作長夜之飲,喝得酩酊大醉,連年月日也忘記了,問左右的人,大家因畏懼紂王兇殘,都跟著說不知道。于是,便派人去問箕子,箕子想了一下,也說自己不知道。左右的人感到奇怪,便問箕子道:你明明知道,為什么也說不知道呢?箕子回答說:紂王是天子,他終日沉溺酒色,連年月日都搞不清了,這說明殷朝快要亡國了;一國的人因害怕紂王兇殘無道都說不知道的事情,獨獨我說知道,那我的性命不是危在旦夕了嗎?所以,我也假裝酒醉說搞不清??!這便是箕子使的假癡不癲之計。以后,人們把它運用于軍事上,主要有兩種用法:一是用于舉行兵變,主要是作為一種欺騙,麻痹對手,以便自己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發起攻擊的計謀。二是作為一種愚兵之計。
假癡不癲,其關鍵在一個“假”字上。這里的“假”,意思是裝聾作啞,偽裝癡癡呆呆。俗話說:“裝瘋賣傻”,而實際上內心卻特別清醒。“癡”是癡呆愚笨,“癲”則為癲狂錯亂。假癡不癲多應用于自身難保、情況不利的情況下,此時假裝愚笨,胸無大志,或身病體殘,不省人事,目的是使對手放松警惕,增加他的傲氣,并躲過殺身之禍?!鞍V”“癲”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而暗中要積極準備,等待時機,時機一到就要突然采取行動。這種方法的關鍵要表演的逼真,不露破綻,若表現不逼真,被對手識破,則非常危險。
本計的含義有以下三種:
一、大智若愚。在環境不利于我的情況下,為了避敵鋒芒,保護自己,可以采取裝瘋賣傻、裝聾作啞的辦法蒙混過關。表面上看好像與世無爭,給人留下懦弱無能的印象,實際上卻精明至極??梢?,假癡不癲屬于“韜晦之術”。
二、深藏若虛。把內心的想法深深地隱藏起來,偽裝得如同什么都沒有一樣。在時機不成熟時暴露自己的意圖,一定會遭到失敗。所謂“謀出于智,成于密,敗于露”,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三、愚兵必勝。在作戰中,想辦法蒙蔽敵人的視聽,不讓敵人了解我方的意圖,這是取勝的根本保證。有時候,還需要對我方的士卒采取愚兵之策,以便于減少恐慌,穩定軍心。
假癡不癲用于政治謀略上,是韜晦之術。其核心是,在形勢不利于自己的時候,表面上給人以碌碌無為的印象,隱藏住自己的才能,掩蓋自己內心的遠大理想和政治抱負,以免引起政敵的警覺,而實則耐心等待時機,以實現自己的目的。此計用在軍事上,常作為老成持重的謀略。施計者本來很能,卻表現出不能,明明知道,裝作一無所知。當戰機未到時,要沉著冷靜地像個呆子,如若假裝癲狂,不僅暴露戰機,而且胡亂行動而引起對方猜疑。所以裝作呆子必取勝,裝作癲狂必失敗。有人說:“假裝糊涂可以對付敵人,又可以指揮控制自己的軍隊?!?/p>
人生智謀例說
朱棣“裝瘋賣傻”奪皇位
大凡執政為官者,大都胸有成府,高深莫測,善于韜光養晦,這是政治本身的特性使然,也是穩固統治,明哲保身,從而有效達到統治目的的需要。
朱元璋死后,將帝位傳給了孫子朱允。年輕的朱允并沒有機會執掌朝政,大權旁落在他身為藩王的皇叔手中。這20多個藩王中,最使朱允感到棘手的是燕王朱棣。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他生性堅毅沉穩,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又能以誠待人,在創建大明王朝的過程中屢立戰功,頗為朝廷所推重,連朱元璋也對他另眼相看。
由于前面的三位兄長均已死去,如今燕王朱棣已成為諸王之長,若能除掉朱棣,其他諸王自然會俯首聽命。
于是,一道削藩詔書下到了北平燕王府,朱棣接到詔書后只是輕蔑地一笑。他11歲被封為燕王,21歲時,獲得藩王爵位,曾多次出擊元蒙殘部,戰功顯赫,而朱元璋又把邊陲重鎮北平交與他把守。他本來以為朱元璋百年之后會將帝位傳授于他,可沒想到卻傳給了毫無魄力、只知舞文弄墨的朱允。他根本不屑于對這個侄子稱臣。但是朱棣明白,他現在還不能公開同朱允翻臉,便借口有病不出,留在王府內,不停地秘密訓練士卒。不料此事被人告發,朝廷派來使臣查問,卻見到朱棣蓬頭垢面,衣衫襤褸,而且還不住地胡言亂語,其狀讓人深信不疑。朱棣就這樣裝瘋賣傻,騙過了朝廷使臣。
公元1399年7月,朱棣突然發動兵變,逮捕朝廷使臣,然后舉兵南下,經過三年征戰,推翻了朱允,朱棣登基稱帝,是為明成祖。
朱棣本人性格堅毅沉穩,足智多謀,是韜光養晦的集大成者。無論是從哪方面來講,他都是當之無愧的皇位繼承者,可是不知道朱元璋出于何種考慮,竟將帝位傳給了朱允,朱棣無論如何心里也不會平衡。但是他知道,朝廷決定削藩的當時,他還不足以與皇上分庭抗禮,于是在使臣面前裝瘋賣傻,暗中卻積蓄實力,等到時機成熟,才舉兵南下。這也許是朱允始料不及的。
王羲之“醉酒”躲禍患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被人譽為“神筆”。有一次,朝廷中一位叫王敦的大將軍,把王羲之帶到軍帳中表演書法,天色晚了,就讓他在自己的床上睡覺。王羲之一覺醒來,聽見房間有人說話,仔細一聽,原來是王敦和他的心腹謀士錢風在悄悄商量謀反的事,可能他們一時忘記了睡在帳中的王羲之。聽到談話內容,王羲之擔心會被殺人滅口,非常著急。恰好當晚他喝了點酒,于是,假裝酩酊大醉,把床上吐得到處都是,接著,蒙頭蓋臉,打著鼾聲睡去。
王敦和錢風密謀多時,忽然想起了王羲之,不由得心驚肉跳,臉色驟變。他們越想越害怕,最后竟手提尖刀,來到內室,打算殺人滅口。忽然王羲之說起了夢話,再一看,床上吐滿了飯菜,散發出一股酒味。王敦和錢風被假象所迷惑,認為王羲之酒后酣睡,便放棄了原來的打算。
王羲之臨危不懼,急中生智,利用酒醉的假象,躲過了一場意外的殺身之禍。
司馬仲達的演技
在三國時代,司馬仲達與諸葛孔明是好對手,后來成為魏國的功臣,以元老身份,威重一方。
那個時候,在朝廷內,名門出身的曹爽,勢力日大。
仲達受到排擠,被調為沒有實權的職位,只好稱病在家。
再怎么說,仲達總是魏朝元老,對極力擴展勢力的曹爽這班人而言,仲達的存在,令人如芒在背。于是,有一天,曹爽特地派使者探望仲達的?。▽崉t探察他的動靜)。
使者登堂入室,但見仲達左右各站一名女侍。仲達穿在身上的衣服不時滑落,她們就及時替他穿回去。
沒多久,又見仲達以指頭指著自己的嘴,發出咿唔之聲,好像是要向女侍要東西喝。當女侍端出一碗米粥給他,他想喝下去的米粥卻吧嗒吧嗒地落于胸前。使者與他交談,他也答非所問。使者回去向曹爽報告說:
“仲達大爺說話毫無條理,連米粥也喝不下去。我看他是完了,真令人同情?!?/p>
曹爽一聽,心中的一塊石頭好像落了地,從此不把仲達放在心上。一個月后,仲達趁曹爽已無戒備時發動政變,將他打倒,重握大權。
這就是“假癡不癲”的計策成功的實例。
知州糊涂巧斷案
從前,易州有一個富家子弟與一位寡婦勾勾搭搭,被寡婦的小叔子發現后告發。
知州將富家子弟傳來審問,富家子弟狡辯說:“小人雖未中過秀才、舉人,但也是一個讀書知禮之人,一向憐老惜貧,樂善好施,怎能做這種寡廉鮮恥之事?我與他的哥哥原是莫逆之交,他的哥哥不幸亡故后,他的嫂嫂生活無依無靠。我顧念朋友之情,經常以錢糧周濟他嫂嫂,他因感到羞愧而產生忌恨,故而對小人妄行誣告,請大人明察?!?/p>
知州知道富家子弟乃是一個拈花惹草、尋花問柳之徒,所說這些皆一派胡言,但苦于沒有證據,不好治他的罪,于是假作糊涂,偏袒富家子弟,大聲喝斥小叔子:“你竟敢如此污辱你的嫂嫂,也使你的哥哥受羞恥于九泉之下,實是大膽刁民,如若膽敢再來告狀,定重罰嚴懲!”接著,知州笑著對富家子弟說:“你是一個悲天憫人的大善人,休得與他一般見識。你且跪在一旁,看本官斷案賢明與否?”
知州審理的第一個案件是一個人控告另一個人借債60千錢,已過時限,本息未還。借債人對此供認不諱,愁眉苦臉地說:“并非小人有意賴賬,實因家貧無力償還,求大人開恩!”知州聽后深表同情,對富家子弟說:”你這個大善人發發慈悲,代他償付了這60千錢如何?”富家子弟忍痛應允,隨即想起身告退。知州說:“且慢,待本官審完其他案件再走不遲。”
知州審理的第二個案件是父親控告兒子不孝,兒子聽說父親要告官畏罪潛逃。知州又對富家子弟說:“這位老人之子不孝,理應受到懲教,但現在已逃往他鄉。今天若不懲處不孝之子,老人氣憤難消。你既然喜歡行善,由你代其子受笞罰如何?”
富家子弟連忙叩頭,哭喪著臉說:“這笞罰之事,怎可由小人代替?”
知州語氣生硬地說:“有何不可,這也是行善之舉?!?/p>
手下當差的不由分說將富家子弟按倒在地,痛打30大板。
事畢,知州滿面笑容地對富家子弟說:“本官這里待審的案件堆積如山,你若還想行善,可以繼續聽下去?!?/p>
富家子弟這才如夢方醒,叩頭如搗蒜一般,連連懇求知州開恩,表示今后再也不胡作非為了。
海瑞智懲胡衙內
明朝嘉靖年間,奸相嚴嵩當權,在全國各地廣植黨羽。浙江總督胡宗憲便是其中的一個。胡宗憲的兒子胡衙內仗著父親的權勢,為非作歹,欺壓百姓。人們敢怒而不敢言。
這一年的秋天,胡衙內帶著幾個隨從離開杭州,溯富春江而上浙西,一路上游山玩水,作威作福。所經府縣的官吏懼怕胡宗憲的權勢,無不殷勤招待,宴請送禮,把胡衙內捧得飄飄然。
然而,胡衙內來到淳安縣時,卻是另一番景象:到城門邊仍無一人來接,住到館驛后知縣也不來看望一下。胡衙內不由得勃然大怒,喝令將驛吏捆綁起來,拿起馬鞭邊打邊罵:“小爺我從杭州出來,一路上哪個不巴結?知府大人還為我牽馬呢!只有你們這個淳安縣小小的知縣不肯出來迎小爺。待我回去告訴我老子,定叫你們一個個腦袋搬家!”
館驛的人趕緊將此事報告給知縣。這個知縣便是有名的清官海瑞。海瑞聞報,肺都要氣炸了,想立即派人去抓胡衙內,但轉念一想:他老子畢竟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公開作對,未免要吃虧。他思索了一會兒,想出一條假癡不癲的妙計。于是,海瑞帶著捕班人馬直奔館驛。進門后,海瑞用手一指正在打人的胡衙內,喝道:“把這個惡棍抓起來!”胡衙內滿不在乎地說:“我是堂堂浙江省胡總督的兒子,我看你們誰敢抓我?”
海瑞冷笑道:“你是何方惡棍,膽敢冒充胡總督的公子?胡總督是國家一品大臣,處處體恤民情,愛護百姓,他的公子定是文質彬彬之人,怎么會是你這樣的花花太歲?來人,將這個冒牌貨捆起來,先掌嘴五十!”
捕班不由分說把胡衙內捆起來,幾個嘴巴下去,胡衙內便滿嘴流血,兩腮紅腫。
“再搜他的行李,看有無違法物品!”海瑞大聲吩咐。捕班從胡衙內的行李中搜出許多銀子和貴重禮品。海瑞沉著臉問道:“這些贓物是從哪里來的?”胡衙內回答:“都是沿途官吏送的?!?/p>
海瑞冷笑道:“這么說,你肯定是個冒牌貨了。若是胡公子出游,他每到一處必定訪古問幽,決不會像你這樣要銀子寶物。你騙得過別處知縣,卻騙不過本知縣。冒充胡公子胡作非為,敗壞胡總督的名聲,罪該萬死!”
這么一來,胡衙內再也不敢吱聲了,嚇得渾身直打哆嗦。幾天后,海瑞差人將胡衙內解押到總督府,并交給胡宗憲一封信。胡宗憲拆開信,只見海瑞寫道:“屬縣近來查獲一名冒充總督公子的詐騙犯。該犯以胡公子之名,到處招搖撞騙,敲詐勒索,騙得數千兩銀子和甚多珍寶。屬縣深知老大人教子甚嚴,府上公子每日攻讀,怎能有閑出游。如若出游,必然瞻仰名勝古跡,以廣見識,怎會專門搜羅金銀財寶?屬縣故此一眼將其識破,所騙贓物,一律充公。特將該犯押往府上,請老大人嚴懲!”
胡宗憲看完信,又看看被打得鼻青臉腫的兒子,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畢竟自己的兒子做了錯事,把柄抓在海瑞手里,胡宗憲只得打掉牙往肚里咽,埋怨兒子一番,此事也便不了了之。
軍事謀略例說
趙匡胤陳橋兵變
公元959年,周世宗病逝,由他的7歲兒子繼位,是為周恭帝。周恭帝年幼,不能料理朝政,國家出現了不穩定的局面。
大將趙匡胤多年來跟隨周世宗南征北戰,取得了周世宗的信任,這時他已是殿前都點檢、檢校太尉,歸德節度使,掌管禁軍的統帥權,在朝廷中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趙匡胤想取代周朝,自立天子,建立自家的封建王朝。
960年正月元旦,趙匡胤讓鎮、定二州謊報軍情,說契丹勾結北漢大舉南犯,請求急速發兵抵御。宰相范質、王傅等不辨真偽,立即派趙匡胤率大軍出征。出征前,京城開封出現“都點檢為天子”的謠傳。趙匡胤率大軍到達離開封城40里的陳橋驛時,天色漸黑,遂命令部隊扎營歇息。
晚間,軍校苗訓仰觀天象,有人問他看出了什么。苗訓說:
“你沒看見太陽下面還有一個太陽嗎?后一個太陽將取代前一個太陽,這是天命。前一個太陽應驗在周,后一個太陽應驗在都點檢身上?!边@種說法很快在軍中傳開了,大家議論紛紛:現在皇上年幼,國家危在旦夕。不如立都點檢為天子,然后再北征也不晚。于是,都押衙李處耘、歸德掌書記趙普、趙匡胤之弟趙匡義等一起商議立趙匡胤為天子的具體事宜,并派人回開封讓殿前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候王審琦里應外合。這些人都是趙匡胤的親信。
其實,開封城的謠傳、苗訓夜觀天象以及親信們商議策立事宜,都是趙匡胤一手安排的。這天晚上,趙匡胤假裝萬事不知,吃醉了便睡覺了。第二天清早,眾將士拿著只有皇帝才能穿的黃袍走了進來,對趙匡胤說:“諸將無主,我們愿策立都點檢為皇帝。”說完把黃袍披在趙匡胤的身上。趙匡胤裝作很不情愿的樣子說:“你們服從我的命令還可以,不然不當這個皇帝。”眾將跪拜,表示愿意聽從趙匡胤的調遣。
于是,趙匡胤率領大軍返回開封。此正值早朝,消息傳來,朝中大亂,眾臣束手無策,只有侍衛軍副都指揮使韓通一人馳馬準備抵抗。正到正街,韓通就被趙匡胤前部校王彥升一刀劈死。宰相范質不得已率百官迎接趙匡胤,趙匡胤對百官流著眼淚說:“周世宗待我恩重如山,我是被眾將士逼迫才這樣做的?!狈顿|剛要答話,趙匡胤的部將羅彥環厲聲說道:“大家共同推舉都點檢為大子,誰敢反對,我的寶劍不饒他!”范質等人嚇得面如土色,帶領百官跪拜聽命。翰林學士陶谷拿出早已擬好的禪代詔書,宣布周恭帝退位,將皇位讓給趙匡胤。趙匡胤正式即位做了皇帝,改國號為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
趙匡胤非常想當皇帝,但如果自己親自出面搞兵變,就會落個亂臣賊子的罪名。他暗中周密安排,自己“假癡不癲”,裝作一無所知,很順利地坐穩了江山。
司馬懿詐病奪權
在中國古代有許多軍事家運用“假癡不癲”之計取得了勝利。公元239年,魏王朝的重臣司馬懿雖升為太傅,但兵權卻落在了名門出身的曹爽掌管。曹爽得以專權,愈發囂張,分良田,盜取官物為私產,唯親是用,破壞軍事。司馬懿想奪回兵權,便施用假癡不癲之計。他以衰老得病為由,回府靜養,閉門不出,以麻痹對方。
曹爽想擴大權力,而司馬懿的存在自然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因此他想摸清司馬懿的底細。一天,他派新任荊州刺史李勝以辭行為名,去司馬懿的住處探聽虛實。李勝看到,司馬懿披被坐在床上,說話前言不搭后語,上衣從肩上要掉下來,都不會去拿,由侍女幫忙才穿上。司馬懿說話含糊不清,侍女端茶給他,也弄得滿身是茶水。司馬懿的這些表演,打消了曹爽的顧慮,也不再防備司馬懿。
一天,曹爽隨魏主出城打獵,司馬懿認為時機已到,突然發動政變,先占領武器庫,又去皇太后的永寧宮奏請下詔處置曹爽等人。司馬懿奪回了兵權,將國家大權重攬手中。
假癡不癲計原本是一種政治韜晦之術,指在形勢對己不利的情況下,通過裝瘋賣傻,碌碌無為等假象,隱藏自己的才能,掩蓋內心的企圖,避免政敵發覺,等待時機,成就大業。
在軍事上,則故意不露鋒芒,雖具有相當強的實力,卻故意示弱于敵,以麻痹、驕縱敵人,伺機給敵以出乎意料,措手不及的打擊。
狄青擲錢鼓士氣
狄青是北宋的一員名將,奉命南下征討儂智高(宋代廣源州的蠻族,儂氏自唐初就雄踞廣西西原一帶。儂智高舉兵襲擊安德州,盤踞廣南,攻下甾州,樹立南天國,后來被狄青擊?。?。當時,南方一帶少數民族地區有迷信鬼神的風俗,不知是什么緣故,大軍開始向桂林南方進擊的時候,常會看到鬼神的姿態。狄青心想:“像這樣進軍的話,未來是勝、是負,就很難預料?!庇谑蔷图傺b信神,在拜神時說:“這次打仗還沒有什么把握。”接著就拿出一百個銅錢對大家說:“如果我們會戰勝的話,我把這些銅錢扔在地上,正面就會統統朝上!”站在旁邊的一位官員勸告說:“要是出現的不如所愿,就會影響部隊的士氣!還是不要信神信鬼的吧!”然而,狄青并不理會這些,在全軍將士千萬人的注視之下,他大手一拋,就把一百個銅錢扔在地上。
很多士兵都注視著地面,突然他們都揮起手來,原來扔在地上的一百個銅錢,全都正面朝上。
這時,全軍舉手歡呼,呼聲雷動,震撼山野。狄青也非常的興奮,就命令左右的侍從拿來一百個釘子,把撒落在地上的銅錢固定起來,并且親自用黑而薄的織物覆蓋起來說:“如果能凱旋歸來,就感謝鬼神,再把銅錢收回?!?/p>
不久,狄青平定邕州后,率軍歸來,回來后按原先說的那樣,派人把錢收了回去。他的僚屬們一看,原來銅錢的兩面全是相同的花紋。
狄青就這樣巧妙地運用“假癡不癲”之計,取得了勝利。
拿破侖大勝沙俄
在中外戰爭史上,成功運用這一計謀取勝于敵人的戰例也不少。舉世聞名的拿破侖便以“假癡不癲”之計在奧斯特里茨戰役中大勝沙皇俄軍。
1805年,拿破侖是第三次與反法同盟作戰。奧俄聯軍大敗,拿破侖乘勝追擊奧俄聯軍至奧斯特里茨。年輕的沙皇亞歷山大調來了精銳的警衛軍和其他增援部隊,自認為實力超過拿破侖,是取勝的絕好機會。
當時在聯軍內部,關于下一步的作戰行動問題,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60歲的俄軍名將、聯軍總司令庫圖佐夫主張暫時避戰,如法軍來攻,應繼續撤退,擺脫仍處于全軍覆滅的危險境地。而年輕氣盛的聯軍參謀長瑰洛持則認為拿破侖慣于聲東擊西,虛張聲勢,實際上法軍早已疲憊不堪,戰斗力大大削弱,且聯軍數量上已遠遠超出法軍。主張立即轉入對法軍的進攻。
此時的拿破侖正在密切注視著亞歷山大的動向,決定以假象迷惑敵人,尋找時機,消滅強大的敵人。
11月3日,拿破侖給外交大臣塔列蘭寫信,承認法軍目前處境十分困難。正面敵人兵力占絕對優勢,兩翼敵人咄咄逼人,兩支普魯士大軍也躍躍欲試。
同時,拿破侖命令法軍部隊從某些前沿陣地開始后撤,做出被迫退兵的樣子,并故意散布法軍兵力不足,需要收縮戰線的流言。
11月25日,拿破侖派其侍衛長薩瓦里將軍打著休戰旗前往聯軍司令部,向年輕的沙皇亞歷山大遞交一封國書,建議休戰,要求與俄軍講和,請亞歷山大派全權代表進行談判。
亞歷山大看到拿破侖要求講和,果斷地認為拿破侖已經害怕,現在正是殲滅拿破侖的最好時機,庫圖佐夫雖然竭力反對,亞歷山大不予理睬。
亞歷山大派自己的侍衛長道戈柯夫公爵進行回訪。進行象征性的談判,同時也囑咐這位心腹,注意觀察拿破侖的動靜。
拿破侖在會見道戈柯夫公爵時,抓住時機,制造假象,進一步欺騙對手。
拿破侖首先表現出自己十分疲勞,一副精疲力竭的樣子,同時,他又故意擺出大國皇帝的樣子,以示不能丟失尊嚴。他巧妙地回絕了沙皇使者的要求,堅持不能放棄意大利和其他一些占領地的立場,在一些枝節問題上表現一定的讓步妥協。
會談之后,沙皇使者認為拿破侖外強中干,外表雖然故作威嚴,但實際上已心中有虛。道戈柯夫公爵興奮地向亞歷山大報告了他關于拿破侖信心不足和膽怯的印象。年輕的沙皇高興地踱來踱去,并向侍衛長敬酒致謝。
數日后,俄、奧皇帝經過會晤,決定立即向“正在退卻的削弱了的拿破侖軍隊進攻”,從而中了拿破侖的計謀。
12月2日在奧斯特里茨村以西、維也納以北120公里的普拉岑高地周圍,展開了大會戰。這是拿破侖戰爭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會戰。
拂曉之前,俄奧聯軍開始進攻,大有不可一世之勢。
胸有成竹的拿破侖在望遠鏡里密切地注視著敵軍的行動。當他發現普拉岑高地俄軍防御力量十分薄弱時,立即命令兩個加強師占領了高地,從而把敵軍切成兩段,俄軍受到側面攻擊,秩序大亂,向西方潰逃。當時俄國沙皇和總司令庫圖佐夫以及他的司令部都跟在這支縱隊之后,因而失去了對聯軍的控制,首尾不能相顧。
拿破侖完全控制住普拉岑高地之后,隨即命令近衛軍和騎兵師及兩個步兵師向敵人展開全面的猛烈的進攻。將北段4萬多敵軍團團包圍并壓縮到狄爾尼茲半結冰的湖泊上,湖泊上的冰塊被法軍炮火擊碎,致使敵軍整團整團地淹死、被擊斃和生俘。
俄奧聯軍在幾小時內被全殲,俄國亞歷山大和奧地利弗蘭西斯兩個皇帝狼狽逃跑,總司令庫圖佐夫受傷,險些被俘。奧斯特里茨戰役中俄奧聯軍8.2萬人,死傷1.5萬人,被俘2萬人,損失大炮133門,余眾四處逃命。
夜幕降臨了,一切都結束了。拿破侖在一群元帥、近衛軍將軍的陪同下,在從四面八方跑來的士兵的歡呼聲中,踏著人和馬的尸體視察了戰場。
奧斯特里茨戰役結束的第二天,奧地利皇帝要求休戰,拿破侖當即同意,條件是要求所有俄軍撤出奧地利,退回波蘭。
12月26日,法奧在普萊斯堡簽訂和約,奧地利把威尼斯割讓給法國,拿破侖將其并入意大利王國。
法奧的普萊斯堡和約結束了第三次反法聯盟,并導致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的終止。
奧斯特里茨戰役使拿破侖獲得了歐洲第一名將的榮譽。在這次戰役中,拿破侖突出地表現了他指揮作戰的非凡才能。
作為政治家,他成功地利用“假作不為而將有所為”的手段,誘騙敵人,影響著形勢的發展,為自己贏得勝利創造了條件。作為軍事統帥,他巧妙地運用了作戰指揮藝術,在戰略上以少勝多、在戰術上以多擊少,為徹底打敗敵軍奠定了基礎。
商戰謀略例說
強忍假癡終鳴驚人
利特爾公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技咨詢公司之一。它的前身是其創始人利特爾1886年建立的一個小小的化學實驗室,當時鮮為人知,也絲毫不引人注目。
在這個小小的實驗室里,利特爾經過反復實驗,從醋酸纖維中制造了第一批可供生產的紡織原料。之后,由于不斷地刻苦鉆研,又搞出一系列新發明,從防爆汽油到光學纖維傳輸的電報等等。利特爾公司逐漸小有名氣。
1921年的某天,在一個企業家的集會場所里,休息時間與會者紛紛來到休息廳里,有的抽煙,有的喝飲料,彼此禮貌性地寒喧交談。話題轉到科學與企業生產的關系上,當時一些企業家看不清這二者的關系,只顧眼前,得過且過。
“科學,那是書本上的事。商品生產,才是真槍實彈的硬功夫。它們正像羅德島上的自由女神像和堪薩斯的牛仔,根本扯不到一起來!”一位大腹便便的大亨高談闊論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先生,雖然你從東海岸扯到西部草原,但是你的目光未免太短淺了?!币幌虺绨菘茖W的利特爾略帶輕蔑地微笑說?!罢垎?,有哪一個企業的發展,能不依賴科技進步?你的企業難道是原始的工作坊,全靠工人的雙手生產商品嗎?只有不斷地引用先進的科技,企業才能長出翅膀,越飛越高,越飛越遠?!?/p>
“利特爾先生?你的科學弄出的那些東西雖然我有所耳聞,可惜我沒福氣,全用不上它。更遺憾的是在座的各位可能還不知道,是否需要我為你效勞,給你介紹介紹呢?”嘲諷之余,那位大亨又用挑恤的口吻說:“我的錢太多,現有的錢袋已經不夠用了,想找豬耳朵做的絲線袋來裝。到處都沒有這樣的錢袋賣,你的科學能幫我的忙,制造這錢袋嗎?如果真的制成了,我想不用我介紹,諸位自然都會知道你的大名的!”說完哈哈大笑,笑得連大肚皮也顫動起來。
聰明的利特爾正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真的用豬耳朵做成了絲線袋,那么既可以給這位藐視科學的家伙一記響亮的耳光,又可以如其所言,能在企業界里大大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所以他強忍下來,沒發脾氣,他要一鳴驚人。
在以后的一段時間里,市場上豬耳朵被利特爾公司暗中搜購一空。購回的豬耳朵經過利特爾公司的化學家一再努力,被分解成膠質和纖維組織,然后又把其中的纖維組織內的物質制成可紡纖維,再紡成絲線,并染上各種不同的美麗顏色,最后編織成了五光十色的絲線錢袋。
這些特殊的錢袋在加上精彩的廣告宣傳后終于投入市場,一下子就被搶購一空。
我們姑且不論制造這種錢袋的直接經濟效益如何,但是“用豬耳朵制錢袋”看起來似乎是荒誕不經的惡毒挑釁,卻被徹底的粉碎了。那些不相信科學是企業的翅膀,并看不起利特爾的人,不得不對利特爾刮目相看。利特爾公司從此聲名大噪,企業家們紛紛登門求教,一時間利特爾公司門庭若市。
如果利特爾當時不是忍氣“假癡”,而是暴跳如雷地與那個大亨大吵大鬧,或者義正言辭地加以駁斥;如果利特爾公司不能做到“不癲”,而暗中將“豬耳朵制成絲線錢袋”變成事實,利特爾公司會有今天這樣的名氣嗎?
瘋癲的印度畫家
據報載,一位印度畫家在比利時國家美術館的畫廊里展銷自己的作品。這位印度畫家名氣不甚大,雖然每幅畫出價在10~100美元之間,但展銷臺前依舊冷冷清清。這時,一位酷愛收藏展品的美國游客來到了展銷臺前,他仔細端詳了半天,覺得其中三幅畫很值得收藏。他一看標價甚低,大喜過望,準備掏錢買下這三幅畫。
印度畫家根據美國游客的表情,決定以高價出賣這三幅畫。因此,當美國人付款時,他冷冷地索價,要求以每幅250美元成交。美國人對他這種敲竹杠的經營方式很不滿意,不愿成交,繼續討價還價。豈料,這位印度畫家氣沖沖地把一幅畫燒了。美國人眼看著自己喜愛的畫被燒了,覺得很可惜,又問印度人剩下的兩幅畫愿出多少錢。印度人仍然堅持每幅索價250美元的要求,美國人仍不愿意買下。這時,印度人又燒了一幅畫??釔凼詹刈之嫷拿绹私K于沉不住氣了,他乞求印度人不要再燒最后一幅畫。最后,美國人竟以500美元的高價買下了它?!凹侔V不癲”這一計謀的特點是利用對方的心理,視情采取戰術,使對手在喜怒無常的情況下敗于己手。這位印度畫家的表現,表面上看來是與美國人相沖突,其實是抓住了美國人酷愛收藏的心理,順應這種心理,才有瘋瘋癲癲燒畫的舉動,而且最后,迫使美國人改變主張。
這可算是對“假癡不癲”這一計謀反其道而用之的生動一例。
談笑聲中賺巨利
喬·圖申斯基在18歲時是圣路易斯福克斯劇院的助理第一小號手。1914年,他組建自己的小歌舞劇團,即新澤西州墨爾本的造紙廠劇場輕歌劇公司。兩個月后該公司解體,但卻將圖申斯基引向了一個全新的、更為商業性的方向。他開始埋首于電影制作,獲得作家冒西·奧爾科特的生平故事改編權,該劇本由華納兄弟公司拍攝為電影。1954年,圖申斯基與其兄弟歐文創辦了超寬銀幕有限公司(SUPERSCOPE, INC),生產他們發明的一種膠片處理系統。
圖申斯基似乎應該因此而變得腰纏萬貫,但事實上并非如此,數次的發財機會都從他手中滑過。
圖申斯基的超寬銀幕公司同樣沒有為他贏得財富,但為他帶來了發財的機會。1957年,47歲的圖申斯基到日本推銷他的“超寬銀幕”技術時,身為一名古典歌典和小歌劇愛好者,順便去鮮為人知的“東京電訊工廠”做了一次參觀。參觀中他看見了日本的一臺新產品——雙軸立體聲磁帶錄音機。當時美國仍處于高保守時代,這是他看見過的第一臺家庭立體專用磁帶錄音機,他看到美國電器與日本家用電器的巨大差距。
他精深的音樂背景,以及他對聲樂復制具有的鑒賞能力和音樂天賦,使他敏銳地發現這種錄音機巨大的市場潛力。圖申斯基很快便找到生產這種錄音機的公司,并約晤該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要求把那七臺錄音機全部買走,盛田昭夫同意出售六臺。因為盛田昭夫還要做展示用。
這一次東方之行為圖申斯基成為百萬富翁奠定了基礎,他獨具慧眼看到了索尼(Sony)的發展前景,但同時也引來無數同行的譏諷。
圖申斯基獲得索尼磁帶錄音機的美國代理權后,便將加利福利亞州的超寬銀幕公司改建成一個2億美元的電子進口公司。當時美國人對日本貨有很大的偏見和排擠現象。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珍珠港事件在美國人的心中記憶猶存,那種異樣的情感甚至轉移到了日本產品上。這種現象很難一時轉變過來。
圖申斯基在美國代理日本貨,首先就要向偏見挑戰。在美國紐約的一次展覽會上大商家展示的都是美國與西歐的電器產品,只有圖申斯基在展示日本東西。
“仔細瞧,這兒有個瘋子,賣小日本的電器!”
“把他趕出去,這頭豬!”
“你能在我們美國賣出這些日本‘垃圾’嗎?你真是頭蠢豬!不,你是瘋子!”……
一時之間,譏笑、辱罵聲此起彼落,簡直要把圖申斯基淹沒了。
圖申斯基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努力擴大銷售局面,以事實反駁這些人的觀點。他用磁帶錄音機做實際示范,并不斷在一些電子學雜志上做廣告宣傳。與此同時,他忍受著各種抨擊和譏笑。經過“假癡不癲”的堅持,圖申斯基最終大獲成功,成為索尼的美國代理商。
同意退貨不賠錢
在商戰中,企業可以運用假癡不癲這一經營謀略,來與競爭對手展開激烈的競爭。在運用“假癡不癲”這一經營謀略時,其目標首先應該是取得我方利益,但這絕不意味著要去損害別人的利益,即使其中一方不得不作出重大犧牲,整個格局也應該是各有所得。而且,運用假癡不癲之妙計,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也就是要基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的利益。那種短視、勢利及一錘子買賣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上海華實制鞋廠與日本一家株式會社做成一筆布鞋生意。因日方預測失誤,加上海上運期長,布鞋運到日本后錯過了銷售的黃金季節,大量積壓。日方提出退貨,按慣例這顯然是行不通的,但中方原則上卻同意。
此事一傳開,中方有關部門及一些國際上的朋友立即嘩然,認為這是自找麻煩。
因為那是價值260萬日元的大筆生意呀!
但華實制鞋廠還是同意退貨。
后來,中方在出口替代的一批貨時,不但保質保量,而且迅速按時發貨,使日方大賺一筆,救了他們。當然,中方也相應的獲利不少,而且名聲大振,信譽大增。
此事在日本見報后,馬上就有幾家大公司來人來函要求與華實制鞋廠合作。
華實制鞋廠不但沒有賠錢,反而由此身價百倍,產品供不應求,而日方某株式會社,經過這次風浪后愈感到華實是個忠實的合作伙伴,提出愿當中方在日銷售的總代理,華實的產品全部包銷,一訂就是十年合同,而且還積極向中方提供國際市場上有關信息,兩家的競爭、伙伴關系又加深一層。
“同舟共濟”使兩家企業各有所圖,各有所得,因此說明,有對手,才有自身發展的動力,蓄意毀滅對手,自己最終也會被毀滅。
所以說,企業之間的競爭,應該在競爭中互滋互補求團結,在團結中取長補短求發展,“同舟共濟”,共獲利益。
上一篇:《三十六計·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原文與評析
下一篇:《三十六計·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原文與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