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的本質是相遇,與時間,與死亡,與愛情,甚至是一顆牙齒的衰老。
我不知道,一顆牙是如何在緩慢、細微的變化中,由堅硬而變得脆弱,被細菌一點點侵蝕,最終成為菌類繁殖的洞穴,而變質為一顆齲齒。現在我只知道,在自己的口腔深處,一顆牙齒正不懷好意地潛伏,入侵我的生活。
說入侵并不為過,牙齒整齊地排列在我的口腔里,除了進食時,我幾乎忽略了它們的存在。而它——一顆齲齒,竟然在新年將到的時候冒了出來。要知道,過年的代名詞相當于“吃”,烹炒煎炸的美食,哪一樣不需要一口好牙齒。而這顆討厭的蛀牙,在這個時候登場,實在有些不怎么招人喜歡。我首先想到的辦法是忍,多刷幾次牙,說不定過上一兩天,這顆蛀牙就好了呢。可是,這顆牙漸漸變得讓我頭疼起來。半張臉變得腫脹不堪,晚上竟然也失眠起來。
在醫院拍了牙片,進行了近一周的消炎后,現在我終于躺在診椅上,接受大夫的盤問,你牙疼導致頭疼嗎?……平時愛吃甜食嗎?……一天刷幾次牙?用什么漱口?……像在回答一份愛牙日的問題答卷。
大夫拿著一個袖珍的工具,在顯微技術下讓我觀看自己的牙齒現狀。瞧瞧吧,有齲齒,牙質也不好,哎呀呀,看上去發灰,都不像好牙。仿佛在對我的牙齒開一個小型的批判會。
我不好意思地說,小時候打針吃藥,那時候大夫讓吃四環素消炎,我的牙齒才變成了這樣。
哦,那時候都那樣,不是后來才知道四環素對牙齒有副作用嘛。大夫仿佛在辯白什么。
我認真看了看大夫,想知道她的年齡,是否也服過四環素類藥物。據說,七十年代某一年中,服藥物者牙齒傷害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幸好,她的牙在口罩后面,我看不見。
大夫繼續對我的牙齒發表意見,看到這顆齲齒了嗎,里面高低不平,先鉆個小孔,取出牙神經,用藥棉消炎,隔幾天來換一次藥,期間不要再用這顆牙吃東西,最后再在牙洞里填充材料,你這顆牙就算徹底治療好了,大約需要三四周的時間吧。
在顯微鏡下,我第一次在微觀世界里看到我的口腔,是由連綿起伏的粉紅色牙齦、峰巒疊嶂的齲齒內洞組成的,看上去還有點可怕。不敢想象,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食物通過嚙咬,最后到達我的胃里。
小型鉆針開始在我的牙齒上摩擦,吱吱的聲音很刺耳,嘴里的唾液帶著血腥的味道、鈣化的石頭的味道,一根細細的銀針在根管里探查著,那里面有牙髓。此刻我意識到,自己的牙齒如此復雜。
多年前聽劉寶瑞的相聲《拔牙》,走江湖的游醫用一根繩子拴在患者的牙根處,在另一頭點炮竹,“嘣”的一聲,人一驚嚇,牙拽掉了,結果掉的是顆好牙,壞牙還在原處,諷刺的是不負責任的庸醫胡亂治病。那時聽了相聲哈哈大笑,自然是沒有親身體會,如是現在,對一個牙疼患者來說可就是火上澆油了。好在,我的牙齒只是局部存在問題,而且碰到的是一位負責的醫生。
2
站在陽光彌漫的大街上,意識有些恍惚,剛才還在牙齒的世界里備受折磨,而走在道路上的我,現在看上去,很像一個好人,一個健康的人。
我邊走邊想,一顆牙竟然可以改變我的軌跡,如果不是這顆牙,此刻我可以讀書,也說不定可以去隨意逛逛商店,甚至可以喝杯茶或咖啡,而此刻我滿嘴的酒精棉球味。大街上的人誰也不會撬開我的嘴巴,看看我的齲齒,而我看他們的眼光卻已截然不同,我嫉妒羨慕那些正常的牙齒。牙齒與我的生活如此密切,密切到不留心,以前根本感覺不到它。
小時候第一次掉牙時,祖母說,一定要把它使勁扔,扔到房頂上去,只有這樣牙齒才會長得整齊,日子才會好。依稀記得幾次掉牙,第一次扔到房頂,牙卻順著房檐滾了下來,掉進了水桶里;還有一次是胳膊一甩,扔到了別人家的院子,撿回來時上面滿是泥巴;最后一次,竟然一不小心把牙掉進了狗窩。祖母寬慰我,小狗看家護院,以后孫女能看好自己呢。其實牙掉進狗窩也沒什么不好,能像狗一樣忠誠地活著也是種境界。如今,我已人模狗樣地活了好多年,粗茶淡飯日子平安。唯一守不住的是時間,我還在,祖母像菊花一樣慈祥的面容卻早已被時光帶走。有時她絮絮叨叨,潔白牙齒閃耀的光澤還會在我夢里出現。
人們常說,掉乳牙是在表達成長的喜悅,因為孩子長大時要脫落乳牙換新牙。而掉恒牙,則是相反的感受,不論一個人年紀多大,他只要自感衰老,或感到親人的衰亡,他都可能做有關掉牙、碎牙的夢。
3
牙齒也有火焰。當它停下,熄火,甚至像干枯的葉子一樣碎落,不再聽命于指使,一切便會歸零。
齒輪在旋轉,這是機器的傳動系統,牙齒在磨碎食物,唾液在攪拌食物,這是人體的食物傳動系統。包括猛獸,它們用鋒利的牙齒撕咬食物,牙齒配合利爪征戰,馴服的牙齒,橫掃植物和動物世界,在切斷、磨合、研碎中,咀嚼了食物。
溫順的牛習慣于反芻,它缺少上門牙,用后面的牙磨碎草類;雞沒有牙齒,吃小沙粒,在胃中研碎食物。造物主如此神奇,缺少了牙齒的動物看上去任勞任怨、勤勞溫馴,為人們耕田,為人類提供蛋類。這讓我懷疑,離開了牙齒,一切只在原地,牛變得沉默,雞下蛋后變得逐漸淡然,隨意由人類拾取后,仍然日復一日地下蛋。
牙簽鳥在鱷魚的嘴里攫取食物碎渣,順便替鱷魚清潔牙齒,它們因牙齒而共生。
人的體量大小,動物世界的格局,有時候就這么簡單,由牙齒來操縱。牙齒自然地鑲嵌在人類、動物的口腔里,在該長出時長出,在該更換時更換,在該掉下時又自然掉下。很多時候,我們是牙齒的主人,更多的時候,它是我們的主人。我們聽從它的安排。
4
博物館,陳列著早期人類的牙齒,以及一串由動物牙齒穿成的項鏈。這些未被時光帶走的牙齒,被昏黃的燈光打出了象牙色。這些逃跑的牙齒,沒有變成灰燼,卻變成了化石,并成為一個個謎語。
這是誰的牙齒?是來自唇亡齒寒的戰國時代,還是來自咬牙切齒的王朝傾頹時?是以牙還牙的抗衡嗎?還是來自蛾眉皓齒的美女,伶牙俐齒的謀士?
當我讀到一首叫做《牙齒》的現代詩,才知道我的想象之翼太窄,借助詩的力量,我也仿佛聽到了嘎吱嘎吱的聲音:
去荒草岡散步
在枯黃草叢中撿到
一枚牙齒
尖尖的牙齒
在黃昏里閃著
寒光
也許是狼的牙齒
被歲月敲掉了
從此隱姓埋名
也許是祖先的牙齒
在那蠻荒的年代
我的祖先也曾畢露鋒芒
也許是山的牙齒
它想把天啃一個洞
最后把自己啃得面目全非
也許是海的牙齒
咬碎了河山
咬不碎滄海桑田
我把牙齒夾在一本書里
午夜
聽到書房
傳出嘎吱嘎吱的聲音
牙齒的質地與堅硬有關,當堅硬成為一種力量時也會侵犯善良和弱小。《悲慘世界》里的方汀因為貧窮而出賣自己的牙齒,同樣的例子,美國學者杰弗里·施瓦茨對美國總統華盛頓的假牙做完光譜分析后發現,牙托由鉛、金構成,上半部的牙齒主要來自馬或驢的上齒,下排牙齒竟主要來自別人嘴里的上牙。根據歷史資料發現,華盛頓不僅蓄養黑奴,而且從幾個不知名的黑人那里,以13先令六便士每個的價格購買了9枚牙齒。還有資料顯示,華盛頓曾讓士兵在戰場上收集戰亡士兵的牙齒。美國國父的癖好令人發指,倘若掠奪也能成就高貴,那么神袍也會遍布污點。
滑鐵盧戰役中,獵牙者竟然用老虎鉗把死亡者的牙齒一顆顆拔下來,買賣牙齒成為那個時代最暴利的行業。
感謝上蒼,我慶幸自己生在現代,可以不必像獸籠里的動物一樣被屈辱地拔掉牙齒;感謝上蒼,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樹脂、烤瓷材料已經能夠替代貴金屬、象牙、瑪瑙,可以當作真正的牙齒使用,給了人們最直接的幫助。
5
看過兩部與牙齒有關的電影。一部是韓國的《智齒》,另一部是國產的《愛情的牙齒》。
《智齒》中,30歲的女補習教師仁英,看到17歲的學生李錫,想起了自己的初戀,隨著情節的延伸,發生了一個錯位的故事,后來朋友又讓她見到了曾經的初戀情人,這時候仁英的智齒開始隱隱作痛……
在《愛情的牙齒》中,錢葉紅和魏迎秋的故事看上去也很糾結,在平淡的生活中,錢葉紅無法與丈夫分享自己的過往,直到魏迎秋為了錢葉紅敲下她“喜歡”的虎牙送到她手中,直到她為了紀念這段逝去的婚姻讓牙醫拔掉一顆健康的牙齒,我們才明白了牙齒的隱喻。牙齒,是身體上最堅硬卻又最脆弱的器官,就如同愛情。
最遠的愛情和最近的牙齒,牙齒成為疼痛的意象,與脆弱的愛情同病相憐,這就是文學及電影藝術中常用到的通感的方法。生命之美,核心是寬諒——曾經的疼痛會發酵。
歌手何山演唱過一首歌《給蛀牙寫的一首詩》,也在通感中訴說著傷痛。
愛情為蛀牙寫的一首詩
很短
念給你聽
拔掉了還疼
一種空洞的疼
就是只是這樣
仿佛愛情
蛀牙在內部靜悄悄地舉行一場儀式,讓相遇以回憶結束,仿佛從未發生。
6
古代大詩人們喜歡有感而發,從詩歌中看,不少詩人也曾為牙齒所苦。白居易寫過《齒落辭》,韓愈寫過《落齒》,陸游更是深為牙痛所苦,寫過《齒落》、《齒痛有感》,還有一首《齲齒》詩專門抒發自己的苦惱:“人生天地間,本非金石堅,況復歷歲久,蠹壞無復全。齲齒雖小疾,頗解妨食眠,昨暮作尤劇,頰輔相釣聯。欲起嬾衣裳,欲睡目了然,恨不棄殘骸,蛻去如蛇蟬。或當學金丹,揮手凌云煙,逢師定悠悠,丹成在何年?”
讀過這些詩后,我想倘若古代也有牙醫,這些大詩人們該不會這么痛苦,倘若真有穿越術,真該委派專業醫生給他們治療。白居易、陸游躺在診床上會是什么樣子,我很好奇。不過古代人用“晨嚼齒木”嚼楊柳枝的辦法刷牙,用含漱青鹽、濃茶、酒劑的方式漱口,也是很有創意的呢。
大詩人們牙疼,有時夙夜難寐寫出一些好詩,很是難得。我牙疼了這么久也沒能成為詩人,想想真有點可惜。
7
我又一次躺在診椅上,大夫動作嫻熟地在我牙齒上操作,在這粒袖珍的田地上,她擦拭、打磨、填平、按壓、固定,一邊勞作,一邊嘮叨。過程緩慢而又帶有一定的難度,對我的耐心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旁邊一個孩子在嚎啕大哭,“我不要拔牙,我不要拔牙——”,這個可憐的男孩,新牙已在牙床上冒了出來,那顆舊的還遲遲不掉,再不拔掉就歪了。他的母親好言相勸再加上“威逼利誘”,始終沒能奏效,給他治療的大夫滿身是汗,按不住他。
幾個年輕的實習醫生在哄他:“一會兒拔完牙就能去吃冰激凌、吃糖了,要是不拔,你的牙就成了狗牙,彎彎曲曲的,小朋友都不跟你玩了,長大怎么找媳婦啊?”
“我不要媳婦,我不打針,不吃糖,也不拔牙——”
大家都笑起來,孩子哭得更厲害了。他的母親似乎不太忍心,跟大夫商量能不能明天再來。其實誰都知道,明天再來,也還是會哭鬧一場的。
在孩子的哭鬧聲中,終于,我的這顆齲齒修復了。
我在診椅上坐起來,頭似乎有些眩暈,嘴里也有一種與原來牙齒不一樣的味道。
大夫囑咐說:“明天再用這顆牙吧,最好少咬硬東西,少吃甜食。”
我點頭。
卡萊爾說過,未哭過長夜者,不足以語人生。其實,沒有牙疼過,也不可語成長。
還好,因為一顆牙齒,我已疼痛過。
上一篇:《一碗白粥》沈碧荷散文賞析
下一篇:《以夢為馬,不負韶華》陳慧娜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