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至曲江,船上灘欹側,撐者百指,篙聲石聲犖然。四顧皆濤瀨,士無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變亦多矣,置筆而起,終不能一事,孰與且作字乎。
———《東坡題跋》
〔注〕 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百指:一百只手指,即十個人。
【文章鑒賞】
北宋元符三年,被長期貶謫的蘇軾終于否極泰來,朝廷準許他從海南島回內地“任便居住”了。這一年他越過南嶺北歸,本跋當作于其時。他早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被卷入長期的黨爭漩渦中,從此種下禍根,吃盡苦頭。后半生因此屢屢獲罪,越貶越遠,窮荒萬里,顛沛余生,宦海風波可說嘗過不少。而此際的自然界波濤,在他看來不見得比宦海更險惡、更可怕,何況身處險境,害怕張皇,實在亦無濟于事,徒然自擾而已,倒不如我行我素,一任波濤變滅更好。本文短短的幾十字中,前半寫灘險舟危,以及舟子、乘客情狀,著墨不多而極為警動;后半歸到作者自己,寥寥數語,卻充分寫出了他患難余生的心情,以及樂觀灑脫的人生態度。
上一篇:蘇軾《跋文與可墨竹》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蘇軾《與章子厚》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