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文學批評原理》
I.A.理查茲著。他是英國文藝理論家,語義學派的創始人,英美新批評的先驅者之一。 《文學批評原理》被西方批評界譽為現代文學批評的開山之作,它在1924年出版,標志著英美新批評的開始。
理查茲認為,批評就是努力區分各種經驗并且評價這些經驗。如果缺少對經驗本質的理解,缺少關于價值和交流的理論,我們就無法進行批評。應用于批評的原理必須產生于這些更基本的研究之中。在他看來,批評理論所賴以建立的兩個支柱就是對價值的描述和對交流的描述。
與價值相關的中心問題是:藝術的價值是什么?為什么藝術值得人類最優異的心靈去花費最寶貴的時光?藝術在人類的種種事業之中占據什么樣的地位?理查茲認為,這個中心問題幾乎沒有人加以探討,而在這個問題上缺少明晰的見解,即使最有眼力的批評家也會對自己的立場把握不穩。
現代美學的一大弊病就是逃避對價值的思考。所有現代美學都建筑于這樣一個假設之上,認為有一種獨特的心理活動,即所謂的審美經驗。自從康德之后,人們就試圖對“趣味”的判斷進行界說,這種判斷所關注的愉快是無利害的,普遍的,非理智的,與感官或普通情感的愉快不同,總之,使它成為一個獨特的東西,這樣,就出現了一個虛幻的審美方式或審美狀態。
理查茲認為,審美經驗是能夠從普通經驗中區分出來的,但是,這些經驗與許多其它經驗是近乎相同的,它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其組成成份的聯系上,這些經驗是對普通經驗的一個發展,一種更精致的組織,而絕非是一種新的不同的東西。我們看一幅畫,讀一首詩,聽一段音樂,與我們走向展覽館的路上或早晨穿衣并沒有什么不同,經驗在我們身上產生的方式不同,而且,通常說來,這種經驗更加復雜,如果我們的欣賞成功的話,更加和諧統一。但我們的活動并非是一種從根本上說不同的活動。如果假設審美活動是一種獨特的活動,那就會給描述和闡釋它增添困難,而這樣做是毫無必要的。
他認為,產生這種錯誤概念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對語言的使用不當。我們用來討論藝術作品的語言往往是省略的說法,我們習慣于說一幅畫是美的,而不說它使我們產生了一種在某些方面有價值的經驗。大多數文學批評都以一種省略的方式陳述某一個事物造成了某一種經驗,陳述的方式常常暗示,這個事物具有某些特性。理查茲認為,批評家應該更進一步,證實他的心理效果是因為這個事物的某些具體特性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就不僅指出了事物給他造成的影響,而且指出了關于事物的某些東西,這是一種更為圓滿的批評。新批評的后期人物就是沿著這個方向發展了理查茲的理論。
什么東西是有價值的呢?理查茲認為,任何東西,只要它能夠滿足一種欲望,而沒有阻礙其它同樣重要或更為重要的欲望,那么它就是有價值的。藝術的價值也就表現在這里,藝術經驗是經驗的造型,因為在這些經驗中,沖動的發展和綜合達到了極點。在日常生活中,千百萬種顧慮使我們大多數人不能釋放我們的沖動;涉及到的沖動系統的范圍與復雜性也較小。但是,在“想象的經驗”之中,這些障礙都被清除了。偉大的藝術都有這種效果,偉大的藝術之所以在人類生活中占有無上的地位,原因也正在此。
理查茲認為,藝術的作用在于它能使我們的沖動條理化,使我們的經驗秩序化。我們通常是以一種我們不甚了解的方式從一個混亂狀態進入一個有組織的狀態,典型的方式是通過其它心靈的影響,而藝術就是傳播這些影響的主要手段。這就是理查茲的交流理論。他認為,藝術是交流的最優越形式。從這種觀點出發,他對藝術交流的特點進行了論述。
理查茲認為,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用法,一種是語言的科學用法,這種用法主要是用來指稱事物;一種是語言的情感用法,它主要用來表示這種指稱帶來的情感和態度的效果,這是文學交流的特征。他以笛福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為例說明這個問題。理查茲認為, 《魯濱遜漂流記》的真實,是指它講述的事情的可接受性,其目的是達到敘述的效果,而并非是指這些事情與任何真實的歷險故事有某種聯系。文學作品所敘述的事情,只要能與其它經驗吻合一致,只要能激起我們的反應,那么它就是真實的。
在描述了價值理論和交流理論之后,理查茲繼而討論了怎樣分析藝術作品的問題,他認為,一位優秀批評家的資格有三:首先,他必須善于準確地體驗與藝術作品相關的心靈狀態;其二,他必須能夠區分經驗之間的不甚明顯的特征;其三,他必須對價值具有穩健的判斷。在這三個方面,心理學都會給批評家以幫助。
上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摹仿:現實在西方文學中的再現》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論著·《文學改良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