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來臨時,秋日的序曲,已經(jīng)進入尾聲。
在此之前,清露洗心,已經(jīng)渲染夠秋的氣象。晶瑩的露水,不動聲色地主宰著季節(jié)。深秋的天空,安詳而清遠,颯颯的秋風,凌厲地吹過,拂去繁雜,露出本真。平原之上,大地像一幅簡約畫,在不經(jīng)意之間,絢爛的花朵凋零,繽紛樹葉紛紛飄落,秋草衰黃,柿葉火紅。
“霜降霜降,移花進房”,是民間的俗語。這個季節(jié),菊是毫無疑義的逆行者,成了季節(jié)最美的代言者,凌寒不凋,獨占枝頭,蔚然成景。
“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它選擇在這個季節(jié)桀然開放,注定了不斷抗爭的艱難歷程,是無與倫比的美麗宿命。
走過熱鬧的春天、熱烈的夏天,在寂寥的秋日深處,它縱情開放,開得豪邁,開得果斷和決絕,力排眾芳,一身黃金甲,不在霜刀的威逼下低眉,不在寒劍的蹂躪里棄節(jié)。它的步履,孤寂而平靜,坦然而從容,自在而任性。
它們怒放的花朵,指向陽光和天空,指向涌動的朝霞,指向暮晚時的鐘聲,讓無邊的芬芳,順著風的車輪而來,站成比風更高的姿態(tài),在藍天白云下傲嬌和抒情。
這個季節(jié),挾裹一身寒氣的霜,正準備推開冬日的大門。這些含苞的菊漸漸綻開,吐露芬芳,釋放激情與微笑,張揚著美麗華貴的氣氛,點綴深秋的蕭瑟,成為激情四溢的亮色,詮釋生命的本色。人們把早霜叫作“菊花霜”,也飽含贊許與激勵。
菊花馨香四溢,沁人心脾,讓人陶醉,令人遐想……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是尋求高貴的內(nèi)在品性;“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是五柳先生悠然、怡然的自由心境;“種菊叢叢傍石根,凌晨坐臥近黃昏。沽來新釀經(jīng)秋醉,開盡寒花未出門”,直抒胸臆,花中隱士,升華為一種精神,浸潤著自己的魂靈;“蕭疏喜竹勁,寂寞傷蘭敗。叢菊如有情,幽芳慰孤介”,坦蕩的是孤高耿介之心的赤誠;“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氣度超逸,在冰刀霜劍中傲然獨立,著實令人崇敬;“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讓大自然主動聽令,這種沖天的霸氣,古來幾人能敵;“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不求高位、不慕榮利的思想品格,令人憧憬……在詩文里與古人邂逅,感悟菊的堅貞不屈,有了穿越時空的心靈相通。
三國時期曹魏鐘會曾作《菊花賦》:“故夫菊有五美焉:圓花高懸,準天極也;純黃不雜,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流中輕體,神仙食也。”從菊花身上,或許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與一朵陽光下的菊對視,心中的不快和陰霾,很快會被掃蕩一空。
舉目一望,滿眼是菊。菊香流溢,高潔幽雅,經(jīng)受來自四面八方的閱讀和頂禮,或慕謙謙君子之風,或頌傲霜迎寒的浩然之氣。更何況,“煌煌丹菊,暮秋彌榮”“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延壽客”、不老草的美名,讓人更加鐘情。
一叢叢菊,一簇簇菊,迎風怒放,卓然而立。青枝碧葉中,五彩繽紛,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如玉,黃的似金,絳的如虹,綠者如墨……千姿爭艷,風情萬種。有的布列整齊,花團錦簇,富麗堂皇;有的花瓣緊抱,密不透風;有的旋轉(zhuǎn)開放,一枝獨秀;有的團結(jié)一致,高傲地面對寒冷……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能聆聽花開的人,會讓自己的生活如詩一樣行走。難怪,賞菊,成了霜降時節(jié)的雅事。
菊花是秋天的笑容。有了菊花的裝點,秋天才更顯生機,在秋日深處,醉了藍天,醉了白云,醉了秋風,也醉了游人,流連忘返,一片癡情。
以菊名志,與菊花相融,賞菊,訪菊,對菊,問菊,簪菊,內(nèi)心的愉悅和放松,永遠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上一篇:陳世旭《難以忘懷的土地》
下一篇:周火雄《東山小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