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彥文《【越調】斗鵪鶉》題解|注釋|鑒賞
蘇彥文
蘇彥文,元代前期散曲家。生卒年、字號不詳,金華(今浙江省金華縣)人,以才學掾江西行省,為官廉潔寬刑,聲譽驟起,后入中書省,擢引進之職。《錄鬼簿》稱其著有《地冷天寒》越調及諸樂府。散曲存世有套數〔越調·斗鵪鶉〕《冬景》1首。
【越調】斗鵪鶉
冬景
地冷天寒,陰風亂刮。歲久冬深,嚴霜遍撒。夜永更長①,寒侵臥榻。夢不成,愁轉加。杳杳冥冥②,瀟瀟灑灑。
〔紫花兒序〕早是我衣服破碎③,鋪蓋單薄,凍的我手腳酸麻。冷彎做一塊④,聽鼓打三撾⑤。天那,幾時捱的雞兒叫更兒盡點兒煞⑥!曉鐘打罷,巴到天明⑦,劃地波查⑧。
〔禿廝兒〕這天晴不得一時半霎,寒凜冽走石飛沙。陰云暗淡閉日華⑨,布四野,滿長空、天涯。
〔圣藥王〕腳又滑,手又麻,亂紛紛瑞雪舞梨花。
情緒雜⑩,囊篋乏,若老天全不可憐咱,凍欽欽怎行踏(11)!
〔紫花兒序〕這雪袁安難臥(12),蒙正回窯(13),買臣還家(14);退之不愛(15),浩然休夸(16)。真佳,江上漁翁罷了釣槎(17),便休題晚來堪畫!休強呵映雪讀書(18),且免了這掃雪烹茶(19)。
〔尾聲〕最怕的是檐前頭倒把水錐掛(20),喜端午愁逢臘八(21)。巧手匠雪獅兒一千般成(22),我盼的是泥牛兒四九里打(23)。
【題解】
本套曲是作者唯一傳世的作品。題目為《冬景》,但寫景篇幅極少,作者著重描寫的是一位“衣服破碎、鋪蓋單薄”的雪中寒士的凄涼生活,以及他在漫漫長夜里苦苦等待著天明日出的感情。作品把寫景、敘事、抒情及議論融為一體,以情使景,思路開闊。文詞雖多俚語,但并不流于庸俗;潑辣之中又寓端整;諧謔之中也頗莊重。其獨特的風格備受時人及后人贊賞。
【注釋】
①“夜永”二句——漫長的冬夜,寒氣侵襲床鋪。永,長。
②“杳杳”二句——形容下雪時天空深遠幽暗,大雪紛紛揚揚的樣子。
③早是——本是。
④冷彎做一塊——因天氣嚴寒,衣被單薄,人凍得裹在被子里蜷縮成一團。
⑤三撾(zhuā)——三下,三通。撾,原意為敲打,此處作量詞。
⑥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一更約兩小時。點,一更分為五點。
⑦巴到天明——巴不得盼到天明。
⑧刬(chǎn)地波查——平白無故地受折磨。刬地,平白無故。波查,折磨。
⑨閉日華——遮住太陽的光輝。日華,日光。
⑩“情緒雜”二句——情緒不好,經濟拮據。囊篋,裝衣物的箱子和袋子。乏,貧乏。
(11)“凍欽欽”句——意謂凍手凍腳如何走路。凍欽欽,形容凍的樣子。
(12)袁安難臥——雪下得太大連袁安也難以安然獨臥于家。漢代袁安大雪天臥于家,不愿去打攪別人,表現出不求人的高傲骨氣。《后漢書·袁安傳》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時大雪積地丈余,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也。”
(13)蒙正回窯——雪下得這樣大,連呂蒙正也要回到他的窯洞去。《宋史·呂蒙正傳》載,呂少時與母劉氏一同被父親逐出家門,母子住在洛陽城外的破瓦窯里,后官至宰相。元雜劇有關漢卿《呂蒙正風雪破窯記》(佚)。
(14)買臣還家——朱買臣砍不成柴,回到家里。朱買臣原是西漢人,官至丞相長史,發跡之前家中窮困,靠賣柴為生。事見《漢書·朱買臣傳》。
(15)退之不愛——韓愈不喜歡這樣大的雪。退之,唐韓愈字退之。因上疏諫迎佛骨,被憲宗貶為潮州刺史。有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言前往潮州的艱辛,詩中有“雪擁藍關馬不前”之句。
(16)浩然休夸——浩然,唐詩人孟浩然。孟曾在雪天騎驢到灞陵賞梅花,并寫過多首詠梅詩。此句謂連愛雪的孟浩然也無心夸雪賞梅了。
(17)釣槎——釣魚的小船。
(18)映雪讀書——《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淡,交游不雜。”休強呵映雪讀書,意謂不要勉強在這樣大雪的天氣中映雪讀書。休強,不要勉強。
(19)掃雪烹茶——《清異錄》載,“陶谷買黨太尉家姬,遇雪,取雪水烹團茶。”后世以為佳話。
(20)“檐前”句——天氣寒冷,屋檐前倒掛著像錐子一樣的冰溜子。
(21)“喜端午”句——喜歡端午節,端午節時氣候暖和;一到臘八節就犯愁,臘八節正是天寒地凍時節。
(22)“泥牛兒”句——意謂盼望著春天趕快到來。四九,古時把冬至以后的八十一天分為九九,四九約在立春前幾天。四九之后,天氣漸變暖。泥牛,即春牛,古時立春前一天有打春牛的習俗,表示春耕即將到來,故又稱“打春”。
上一篇:胡祗遹《【中呂】陽春曲·【雙調】沉醉東風》題解|注釋|鑒賞
下一篇:越善慶《【中呂】普天樂·【雙調】落梅風·【雙調】慶東原·【雙調】折桂令·【雙調】水仙子》題解|注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