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名曌(同照),唐初工部尚書武士彟之女,通文史,多智計。十四歲時,以姿容秀美被唐太宗納為才人,賜號“武媚”。太宗死時,她二十六歲,被迫入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三十一歲時,被唐高宗召回宮中,封為昭儀,深得寵信。永徽六年(655),她三十二歲時,為謀奪皇后地位,不惜扼殺親生幼女,以誣陷王皇后,又使王后蒙受謀毒圣上罪名,被廢為庶人,遭其慘殺。她當上皇后不久,便促使高宗把竭力反對立她為后的顧命大臣褚遂良、長孫無忌貶逐出朝,黜斥長孫一派官員二十余人,朝政開始受其支配。顯慶五年(660)以后,高宗患病,令其代決百官奏事,她被尊為“天后”,同高宗并稱“二圣”。麟德元年(664),高宗惡其專權(quán),密令西臺侍郎上官儀寫好廢皇后詔書,她得知后向高宗申訴,表明忠于皇帝的心跡,上官儀反以謀逆罪被殺,從此天下大權(quán)盡歸于她。她生四子,長子李弘為太子,高宗想禪位給太子。她用毒酒殺死太子,立次子李賢為太子。李賢受命監(jiān)國,頗有聲望,被其廢為庶人,立第三子李顯為太子。永淳二年(683)高宗死,唐中宗李顯即位,次年廢中宗為廬陵王,立第四子李旦為帝,即唐睿宗,她以皇太后身分臨朝稱制七年。此間,她平定了柳州司馬徐敬業(yè)和瑯玡王李沖、越王李貞的起兵反抗,又鎮(zhèn)壓一大批李氏宗室貴戚,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天授元年(690),她六十七歲時,經(jīng)精心策劃,法明等十名高僧獻上《大云經(jīng)》四卷,說她是彌勒佛轉(zhuǎn)生,當代唐作天子,又使睿宗等六萬余人上表請改國號,她便以順從天意民心名義,稱圣神皇帝,宣布改唐為周,史稱“武周”,她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到神龍元年(705)初退位。從顯慶五年(660)冬代高宗理事算起,共執(zhí)政四十五年,顯示出政治才能。其所行之事,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主要有:①選拔人才。在她掌權(quán)期間,朝中有才能的文武大臣,幾乎不比太宗時少,先后任用的宰相如李昭德、魏元忠、杜景儉、狄仁杰、姚崇、張柬之等,邊將如唐休璟、婁師德、郭元振等,都是當時杰出的人才。又因她明察善斷,故有一批愿為之效力的能臣,使政權(quán)鞏固,國家安。定,人民各從所業(yè)。②發(fā)展科舉。在她統(tǒng)治時期,舉進士千余名,平均每年錄取人數(shù)比貞觀時增加一倍。又開創(chuàng)武舉科,選拔有軍事才能的人任武官。她還首開殿試,表示皇帝親自錄取,使及第為官者感謝她的大恩,盡心為其效力。③加強邊防。她兩度遣軍擊退吐蕃的進擾,并于692年收復安西四鎮(zhèn),于河西一帶屯田,在龜茲再設安西都護府,派兵駐守,開發(fā)并鞏固了西北邊疆。④重視農(nóng)業(yè)。她命臣下編成農(nóng)書《兆人本業(yè)記》,親自刪定,頒行天下,以指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規(guī)定:各州縣境內(nèi),荒田多開墾,農(nóng)戶有余糧,官員則升獎;如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則必加懲罰。通過這些措施,擴大了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chǔ),維護了封建國家的統(tǒng)一,促進了封建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戶口數(shù)增加,從高宗初年的三百八十萬戶增至武周末年的六百五十萬戶。但是,武則天也實行過一些弊政,例如:大興告密之風,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為首的二十三個酷吏,專辦謀反案件,相繼誅殺唐宗室數(shù)百人,朝臣數(shù)百家,地方將吏幾千人,其中不少無辜者被害;放手招官,令官員、百姓自舉升官或作官,派往十道存撫使薦舉的人才,不問賢愚,一律試作某官,稱為“試官”,在定員之外吏部又設員外官數(shù)千名,造成官冗職濫;封其侄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家多人為王,授予宰相等高官,又先后以僧懷義、張易之、張昌宗為內(nèi)寵,他們恃勢驕橫、為非作歹;大肆崇佛,廣建廟宇,從南方采運巨木造“明堂”、“天堂”,僅鑄九鼎、建“天樞”就用去銅鐵二百五十萬斤。這一切,不僅加劇了階級矛盾,也引起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激烈斗爭。神龍元年(705)正月,宰相張柬之等,乘武則天病重之機,率文武群臣入宮,殺死張易之、張昌宗等,她被迫讓位給唐中宗,子年末死去,遺制說“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表示又回到李家當先妣。關(guān)于武則天的事跡,載于新、舊《唐書·則天皇后紀》。近幾年的論文,有史石的《從武媚娘到圣神皇帝》(《文史知識》1983年第六期)和鄭寶琦的《關(guān)于武則天的評價問題》(《上海師范學院學報》1983年第一期)。必忠、陳賢華在《有關(guān)武則天評價的幾個問題》(《四川大學學報》1982年第二期)一文中,認為對武則天應當肯定;高光晶、戴承杭又發(fā)表了《武則天不是肯定的歷史人物》(《求索》1983年第一期)的論文。
上一篇:正蒙
下一篇:武昌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