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研究·場面
即在文藝作品中由一定的人物在一定的時間、場合里展開的行為活動所構成的生活畫面。如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截取的的是基督在晚餐桌上說“你們之中有一個人出賣了我”后激起十二個門徒情緒反應的瞬間行為,表現的就是一個特定的場面。場面描寫多用于敘事性作品。在敘述性文學和電影、戲劇藝術中,場面一般由人物在一定的時間、場合里展開的情節活動構成,所以場面是情節發展過程的基本單位。情節是不斷發展變化,向前推進的,所以包含著人物活動或情節活動的場面也是動態的。情節不斷發展,場面也不斷轉換。時間、場合和人物的每一變化,都意味著場面的更換。情節的發展是由一系列有著內在聯系的場面承接轉換來完成的。沒有場面就沒有情節。杰出的場面描寫也會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
場面的設置應該合乎情節的發展邏輯和人物性格表現的需要,因此場面的時間、場合同人物的情節活動應該協調,合情合理。在戲劇藝術中,西方歷史上的古典主義曾強調“三一律”,要求時間、地點、行動一致,它作為一種規范是束縛了藝術,但就場面的設置應該求得時間、地點同人物行動的一致性來說也有其合理成分。
場面與場景不同。場景通常指藝術中呈現出來的不包含人物的情節活動的某種藝術畫面。在戲劇藝術和電影藝術中常稱舞臺布景或畫面背景為場景。情節中的場面有著情節給予的特定規范性,具有比較豐富又很確定的生活內涵,而場景屬場面中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背景,可以作為相對獨立的審美單位,不具備明確固定的生活內涵,因此同一場景可以重復出現在不同的場面之中。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變形
下一篇:外國文藝美學要略·人物·埃德施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