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想象
審美想象大體可以分兩種,即知覺想象和創造性想象。前者是一般審美活動中的想象,這種想象不能完全脫離開眼前的事物。創造性想象則是藝術家創作過程中的想象,它是脫離開眼前的事物,在內在情感的驅動下對回憶起的種種形象進行徹底改造的想象。
首先談審美中知覺想象。這種想象是面對著美麗的自然事物或富有感染力的藝術品而展開的。當人的全部心理功能都活躍起來去擁抱自然或感受藝術品時,當人們的心境、愛情、痛苦、歡樂與大自然完全合拍時,當人們無法把眼前那喧鬧的小溪與昔日生活的某種情景和氣氛區分開來時,人的想象活動便被激發起來了。去過昆明石林的人都有可能親身感受知覺中的想象經驗,當我們以一種“現實”態度去觀看眼前的那根石柱(如石林中那根被稱為阿詩瑪的石柱)時,它只不過是一根普通的石柱而已,但當我們放眼四望,看到那清澈的泉水,那通向竹林深處的小路,那神秘幽靜的境界,又忽然想起那動人心弦的阿詩瑪的傳說時,我們的態度和心境就會馬上改變,眼前的石柱也會隨之突然變成了美麗的阿詩瑪:堅硬的石塊變得柔和了,那轉折突然而又生硬的輪廓線也變得圓潤了,頂部的那塊方正的石塊似乎也變成了橢圓形。于是,一個神態生動、美麗自然的女性形象便從這塊無生命的石柱中生發出來了。這個形象當然不是石柱原來的形象,而是我們的想象賦予它的形象,特殊的心境生發出一種特定的情感,特定的情感喚出符合這種情感的記憶形象,當這種形象與眼前的石柱交融為一體時,阿詩瑪便在我們眼前出現了。外部自然只是一種死的物質,而想象卻賦予它們以生命;自然好比是一塊未經冶煉的礦石,而心靈卻是一座熔爐。在內在情感燃起的爐火中,原有的礦石溶解了,其分子又重新組合,使它的成分和關系發生了變化,最后終于成為一種嶄新的形象在眼前閃現出來。
另一種想象,即創造性想象,是在脫離開眼前的知覺對象的情況下進行的,創造性想象的基礎是無數次的感知、大量的觀察和豐富的經驗,當然還要有一定的天才。創造性想象進行的前夕,各種可以燃燒的材料早已備好,只要有一點火星濺上,那豐富多彩的形象便會象火焰一樣燃燒和噴射出來,詩人和作家看到了戲劇性的場面和事件,音樂家的耳旁響起了顫動的和富有節奏的曲調,畫家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五彩繽紛的畫卷,雕塑家的眼前矗立起了富有人生表情和力感很強的雕像。
豐富的記憶形象固然是創造性想象的基礎,但卻不是創造性想象的動力所在,因為創造性想象的動力并不是某種極力想把某些記憶圖象恢復和復制出來的愿望,而是他所認識到和體驗到的人類的種種情感。豐富的記憶形象能夠使人充分地抓住和利用那些最微不足道的暗示線索和時機,然而如果沒有情感作為中介和動力,想象活動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種作為中介和動力的情感,并不是日常生活中那種只對個人有意義的即時性和偶然性的自然情感(朗格認為,這是普遍性的情感形式,不是個體偶發性的具體情感,如大哭、大笑、摔摔打打等),而是經過了深刻體驗、細膩了解和不斷沉思之后認識到的人類情感。思想愈是深刻,洞察力愈是敏銳,這種情感就愈會遠離偶然性和個別性。這種情感一旦在內心成熟,便會極力地去尋取某種方式呈現和表達出來。由于它是一種動力性的東西,有著一定的速度、強度、復雜度和方向性,有著起伏性、節奏性和忽隱忽現性,所以不可能用概念性的語言去表達出來,而只能憑借記憶能力挖掘出的栩栩如生的形象表現出來,然而記憶機制究竟要復現哪一種形象,卻全部要由情感本身的結構模式來決定。有時候某些主觀情感并不容易找到已有的形象去與它對應,這就會產生出某些用線條和色彩組成的抽象的形象。在這些抽象的形象中,線條和色彩的選擇同樣也不是隨意的,例如,那轉折突然和生硬的線條總是與某種憤怒的感情相對應,那曲折多變和柔和的線條總是同某種溫存的情緒相對應,方向向上或向前的線條總是與某種積極、緊張、進步和活躍的情緒聯系在一起,方向向后和向下的線條總是與某種消沉、低落的情緒聯系在一起。總之,只要線條、色彩、質地、形狀濃淡相宜,表里協調,即使是抽象的形式,也不會影響主觀感情的表達,有些甚至會使這種表達變得更為順手和自由一些,正如畫家梵高所說的: “我總是希望在色彩上作出一種發現,以兩種補色的結合,它們的混合和它們的對置,類似色調的神秘的振動來表現兩個情人的愛,用在暗的背景上涂上具有明亮的光輝的色調來表現頭腦的思想,用金星表現希望,用日落的光輝表現一個靈魂的希望。肯定地,其中并沒有什么立體鏡式的寫實主義的東西,但是,難道它不是實際存在的嗎?”想象在審美經驗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假如說感知的作用是為進入審美世界打開了大門,想象就是為進入這個世界插上了翅膀。
上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情感
下一篇:文藝美學基本理論·審美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