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民間舞
從最早的自發性原始舞蹈而來,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并由他們親自參與、延傳和發展的舞蹈樣式;其自娛性和娛他性并存、通俗性與技藝性結合,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既反映了特定民族在一定時代的文化特征,又具有隨著社會其他因素而發展變化的屬性。
世界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有著各自獨特的民間舞蹈。非洲大陸上的民間舞,上身動作激烈迅速,與墨西哥高原上的上身平穩、腳下敏捷靈活的踢踏舞風格迴異;中國漢民族民間舞中女子低頜含胸、圓滑扭捏,而新疆維吾爾族舞蹈中女子動作則挺胸抬頭、雍容大方。這首先說明了不同的人種在不同的自然條件下對身體動律和姿態有一種天然的特定選擇,并且也展示著一個地區或一個民族最基本的民族性格。當然,即使不同人種在同一自然條件中或者同一自然環境中的不同人種其選擇也會千差萬別的,原因在于民間舞更是一種社會的產物,它和其他一切民間藝術一樣,受著經濟生活和生產方式的根本制約。游牧民族長期的放牧生活磨煉出他們粗獷豪放的性格和慓悍健壯的體魄,所以蒙古族民間舞動作健壯、節奏強烈, “碎抖肩”則成了蒙古族民間舞典型的舞姿之一。山地民族在生產生活中的動作習慣直接體現在他們的舞蹈中,如苗族踩鼓中的“一順邊”肩胯動作,佤族強烈的軀干曲伸。近代歐洲資本主義工業化大生產以來,市民聚居,交際舞則作為一種新型的城市民間舞廣泛地普及起來,可見民間舞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民間舞還具有以人體動作為媒介保存民間風俗和歷史傳說,滲透著民族的宗教意識和審美風范的文化意義。
民間舞常常出現在逢年過節之時,喜慶歡慶之際。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白族的“三月三”,都是民間舞最集中最豐富的時節,人們用歌舞去舊迎新,尋找配偶,祈福消災,成為一種人們表達美好愿望、獲得心理平衡的方式。
漢民族的許多生活用具如扇子、手絹等在民間舞中都作為道具,成了民間風俗特征的一種藝術體現;土家族的《擺手舞》則記錄了民族的歷史遷徙;非洲的原始民間舞則往往用象征部落起源延續的舞蹈教育下一代。在世界各種民間舞中,有許多用于祭祀和儀式,這其中既包括祭典祖先的歷史內涵,也含有迷信巫術的宗教色彩。另外,在民間舞的內容和形式中都無不反映著人民審美追求的差異。
民間舞由其性質決定了它既富有生存和發展的廣闊土壤,同時又是精華與糟粕相混雜的。在每個時代每個國家。從民間舞到藝術舞蹈,都經過一個被提煉、加工和再創造的過程,各歷史階段的官方舞蹈都和各民族的民間舞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當然,加工創作后的藝術化舞蹈對民間舞又有反饋作用,土生土長的民間舞不可避免地要或多或少受到藝術舞蹈審美規范的影響。
上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民間歌曲
下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氣韻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