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第十五
【題解】
謙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坤上)。本卦內卦為艮,艮為山;外卦為坤,坤為地。內心克制,外表柔順,這便是謙虛的表現。山高地低,是說山將自己貶低到地下,象征卑下之中包含高貴,這也是謙虛的態度。在“六十四卦”中,大多數沒有全部是吉或兇的卦,惟有謙卦,六爻都吉利。由此可見,自古以來,就對謙虛這一美德極為推崇。謙虛并非消極退讓,而是積極地有所作為,重心在“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惟有平等,才有真正的平和。謙虛的動機必須純正,才能贏得共鳴與愛戴。只求耕耘而不問收獲,足以驕傲而不驕傲,能夠以德服人,才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謙虛。謙虛不能含有水分,否則就成為虛偽。謙虛必須與實力結合,才能有所作為。
【原文】
謙:亨,君子有終[1]。
【注釋】
[1]有終:有所成就。
【譯文】
謙卦:通泰,君子將有所成就。
【解析】
君子處世,處處以謙恭的態度向他人請教學習,就會使自己的德行更加高尚、能力更加高強。這樣就會得到世人的贊賞與支持,事業自然暢通無阻。
【原文】
《彖》曰:謙“亨”:天道下濟[2]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3],“君子”之“終”也。
【注釋】
[2]濟:生成。
[3]逾:跨越,這里指侵凌。
【譯文】
《彖辭》說:謙卑,“亨通,順暢”。天的原則是,陽氣下降,生成萬物,使世界充滿光明。地的原則是,陰氣上升,與陽氣交感,使自然循環演化。天的原則是讓自滿者虧損,讓謙虛者受益。地的原則是讓自滿者變得謙虛。鬼神的原則是侵害那盈滿的,降福于謙虛的。人的原則是厭惡那盈滿的,喜歡那謙遜的。謙遜的品德,使尊貴者得到尊敬,使卑微者不受欺壓。這正是“君子”獲得“善報”的原因。
【解析】
謙虛的人所表現出來的謙卑態度總會讓人充分感受到他的大度的胸懷,并不由自主地加以敬重。因此,謙卑的態度總能得到人們的敬重,并能促進自己的事業順利發展。相反,自滿者處處以高傲的態度示人,致使人們離他遠去,最終成為孤家寡人,事業必然失敗。
【原文】
《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4]多益寡,稱物平施[5]。
【注釋】
[4]裒(póu):取。
[5]平:公平。施:施舍。
【譯文】
《象辭》說:本卦外卦為坤為地,內卦為艮為山,地中有山,內高外卑,居高不傲,這是謙卦之象。君子觀此卦象,以謙讓為懷,拿多的去彌補少的,估計各種財物的多寡,盡量把它平分給老百姓。
【解析】
君子即使才華超群,也不要過分張揚。君子要以謙虛的態度,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他人分享。如果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就要謙卑地向他人求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充實自我,迎來事業的成功。
【原文】
初六:謙謙君子,用[6]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7]。
【注釋】
[6]用:利。
[7]牧:養牛,這里指自身修養。
【譯文】
初六:有謙虛美德的君子,即使冒險涉水過河,也是吉利的。《象辭》說:“有謙虛美德的君子”,總是謙卑地進行自我修養。
【解析】
謙虛的人擁有崇高的品德,自能得到他人的鼎力支持。同時,積極地有所行動,并未違背謙虛的原則。
【原文】
六二:鳴謙[8],貞吉。《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9]也。
【注釋】
[8]鳴謙:明智而謙讓。
[9]中心得:心得中。
【譯文】
六二:謙虛的美名遠播,卜問得吉兆。《象辭》說:“謙虛的美名遠播,卜問得吉兆”,是因為六二之爻居于下卦中位,就像人堅守中正之道。
【解析】
謙虛的美名之所以能得到傳播,不僅僅是因為謙虛,還因為行事奉行中庸之道,不在乎地位的高低,時時處處向他人學習,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贏得人們的信任與尊敬。
【原文】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10]也。
【注釋】
[10]服:敬服。
【譯文】
九三:勤勞而謙讓,君子將會有好結果,凡事吉利。《象辭》說:“勤勞而謙讓”的君子,能使萬民敬服。
【解析】
擁有謙讓品德的人往往能嚴格要求自己,辛勤勞作,奮斗不止,自然容易取得成就。
【原文】
六四:無不利,撝[11]謙。《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注釋】
[11]撝(huī):奮勇。
【譯文】
六四:只要奮勇向前而又謙虛謹慎,無所不利。《象辭》說:“只要奮勇向前而又謙虛謹慎,無所不利”,說明不違反法則。
【解析】
六四屬于陰爻柔順,陰爻陰位得正,又在上卦的最下位,象征謙卑。六四的地位比九三高,剛健正直則不及。但由于發揮謙讓的美德,所以不會有不利。但是,謙虛必須真實、適中。過分謙虛就是虛偽,也會有害于自身。這一爻說明:謙虛能使人進步,但必須防止虛偽。
【原文】
六五:不富以[12]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注釋】
[12]以:因為。
【譯文】
六五:由于敵國的侵略,國家貧窮,應該進行討伐,無所不利。《象辭》說:“應該進行討伐”,是征討不服從王命的人。
【解析】
謙虛是為人處世的美德,但謙虛不等同于無原則的退讓。否則,就無異于懦弱。謙虛的本質是以德服人,而并非一味退縮。
【原文】
上六:鳴謙[13],利用行師[14],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注釋】
[13]鳴謙:明智而謙讓。
[14]行師:出征。
【譯文】
上六:明智而謙讓,有利于用兵行師,征伐不服的邑國。《象辭》說:“明智而謙讓”,但并未得志,就可以“用兵行師,征伐不服的邑國”。
【解析】
上六是謙卦的極點,謙虛的名聲已經遠播,贏得四方的共鳴與愛戴。在這種情勢下,當然有利于用兵征戰。不過,上六屬于陰爻柔弱,又因上位無位,地位不明確,并沒有力量征服他國,只能在自己的領土內討伐叛亂。這一爻說明:當一個人謙卑待人、實力充盈時,他就會得到民心,在討伐征戰中取得勝利。
上一篇:周易全集《說卦傳》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周易全集《豫第十六》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