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其
《越絕書》十五卷,是介于歷史和小說之間的書,又可屬于地方史。
《越絕書》作者是會稽郡的袁康和吳平,在書的末尾,作者用隱語的方式說明了自己的姓名和籍貫,它寫道:“以去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復之以庚。”這是袁康二字。“禹來東征,死葬其疆。”這就是會稽郡。“以口為姓,承之以天,楚相屈原,與之同名。”是吳平二字。作者生平不詳,連什么時候的人也無法知道。有人認為是戰國后期的人,但書中除主要記吳越事外,秦漢直至建武二十八年的事也雜記其中,或者是后人加上去的。
書名“越絕”,在首篇《外傳本事》中解釋說:“越者,國之氏也。絕者,絕也,謂勾踐時也。”越是指地區而言,絕的解釋意義不明,下面又繼續解釋說,在天子微弱、諸侯皆叛時,勾踐能抑強扶弱,“內能自約,外能絕人”;又,“賢者所述不可斷絕,故不為記明矣”,則絕乃不絕之義。清人俞樾解釋說,即《春秋》絕筆于獲麟之絕,其意在記吳、越之事以續補《春秋》,而重點更在于越,故曰“越絕”。
本書原為二十五篇,所謂“舊有內記八,外傳十七”,北宋初亡佚了五篇,現在只剩下十九篇,其中首尾兩篇屬于序跋性質,實際是十七篇,其篇目是:《外傳本事》(序)、《荊平王內傳》、《外傳記吳地》、《吳內傳》、《計倪內經》、《請糴內傳》、《外傳紀策考》、《外傳紀范伯》、《內傳陳成恒》、《外傳記地傳》、《外傳計倪》、《外傳記吳王占夢》、《外傳記寶劍》、《內經九術》、《外傳記軍氣》、《外傳枕中》、《外傳春申君》、《德序外傳記》、《篇序外傳記》。其中有三個兩篇合為一卷,故為十五卷。從篇名看,有內經、內傳,又有外傳,顯得比較雜亂。但《外傳本事》中解釋說:“經者論其事,傳者道其意,外者非一人所作,頗相覆載,或非其事,引類以托意說之者。”這一方面說明其材料來源是多方面的,另方面說明了作者著書的意圖,實際上據,德序外傳記》篇末的說明,每篇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如:“觀乎太伯,能知圣賢之分”,“觀乎九術,能知取人之真,轉禍之福”……等等。
《越絕書》中保存有吳、越地區東漢以前的許多史料,有的為《史記》所采用,如計倪即計然,范蠡之師。同時,如《外傳記寶劍》篇中所謂“以石為兵”、“以玉為兵”、“以銅為兵”、“以鐵為兵”的記載,大體上反映了今天考古學止的舊石器、新石器、銅器和鐵器時代。
《四部叢刊》、《四部備要》、《漢魏叢書》中均有十五卷的《越絕書》,195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越絕書校注》是校勘較好的本子。
上一篇:王瑞明《資治通鑒》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顧志華《辭海》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