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顧志華
《四部備要》是中華書局自1924年起分集輯印的一部大叢書,前后出了五集,收書三百三十六種,共一萬一千三百零五卷,線裝分訂二千五百冊。
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在我國解放前是兩家最有名的出版社,也是競爭的老對手。商務印書館的《四部叢刊》出版后,在社會上影響很大。中華書局不甘落后,就要出一部相當?shù)膮矔鴣砼c之抗衡,這就是《四部備要》刊行的起因。商務印書館憑借涵芬樓雄厚的藏書,十分重視版本的精良,所以《四部叢刊》多善本,文獻價值很高。中華書局在版本的力量上遠遜于對手,要進行競爭,不得不另辟蹊徑。他們從實用的角度出發(fā),選擇研究古籍常備圖書,仿《四庫全書薈要》辦法輯成《四部備要》。中華書局曾于1910年從杭州丁氏處購得聚珍仿宋版鉛字一部,字體十分精美?!端牟總湟酚眠@一部鉛字刊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部備要》要比《四部叢刊》實用。它所收各書,以常見常用和帶注的為主,有的還采用了清代學者整理過的本子。經(jīng)部的十三經(jīng),《四部備要》分成三大類,十三經(jīng)古注為一類,唐宋注疏為一類,清代注疏又為一類,有關十三經(jīng)的重要資料基本上都囊括進去了。史部增加了《四部叢刊》較少收入的表譜考證,很有用處。集部采用了許多清代名注,如《李太白詩集》用王琦注,《王右丞集》用趙殿成注,這比《四部叢刊》所收的同類書要好讀得多?!端牟總湟愤€收了很多詞曲,且有系統(tǒng),這是勝過《四部叢刊》的。總之,《四部備要》與《四部叢刊》各有長短,兩書可以互為補充?!端牟總湟吩谖覈霭媸飞?,同樣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部備要》刊行后,也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除第一次出的線裝本外,1935年又印行了西裝十六開點句本。1936年再版并出了縮印本。由于《四部備要》發(fā)行量大,現(xiàn)在此書仍比較常見,全國各大、中圖書館一般均有收藏,還在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
查檢《四部備要》的工具書,有中華書局編印1936年出版的《四部備要書目提要》。這是一部解題式書目,對了解見收于《四部備要》中的圖書很有幫助。臺灣中華書局1971年出版了諸家駿編的《四部備要索引》,亦可參考。
上一篇:顧志華《四部叢刊》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顧志華《四部備要書目提要》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