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人行
杜甫
【原文】
三月三日[1]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2]。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3]。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4]。
背后何所見?珠壓腰極穩稱身[5]。
就中云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6]。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7]。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8]。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9]。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10]。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11]。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12]。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13]!
【注釋】
[1]三月三日:為上巳日,唐代長安士女多于此日到城南曲江游玩踏青。
[2]態濃:姿態濃艷。意遠:神氣高遠。淑且真:淑美而不做作。肌理細膩:皮膚細嫩光滑。骨肉勻:身材勻稱適中。
[3]“繡羅”兩句:用金銀線鑲繡著孔雀和麒麟的華麗衣裳與暮春的美麗景色相映生輝。蹙金:又名“拈金”。一種刺繡方法。用金線繡花而皺縮其線紋使其緊密而勻貼。亦指這種刺繡工藝品——用拈緊的金線刺繡,制成皺紋狀的一種織品。
[4]翠微:薄薄的翡翠片。微:一本作“為”。盍葉:一種首飾。鬢唇:鬢邊。
[5]珠壓:謂珠按其上,使不讓風吹起,故下云“穩稱身”。腰極(jié):裙帶。
[6]就中:其中。云幕:指宮殿中的云狀帷幕。椒房:漢代皇后居室,以椒和泥涂壁。后世因稱皇后為椒房,皇后家屬為椒房親。“賜名”句:指天寶七載(748年)唐玄宗賜封楊貴妃的大姐為韓國夫人,三姐為虢國夫人,八姐為秦國夫人。
[7]紫駝之峰:即駝峰,是一種珍貴的食品。唐貴族食品中有“駝峰炙”。翠釜:形容鍋的色澤。釜:古代的一種鍋。水精:即水晶。行:傳送。素鱗:指白鱗魚。
[8]犀箸:犀牛角做的筷子。厭飫(yù):吃得膩了。鸞刀:帶鸞鈴的刀。縷切:細切。空紛綸:廚師們白白忙亂一番,貴人們吃不下。
[9]黃門:宦官。飛鞍:即飛馬。鞍(kòng)),帶嚼子的馬籠頭。八珍:形容珍美食品之多。
[10]賓從:賓客隨從。雜遝(tà):眾多雜亂。要津:本指重要渡口,這里喻指楊國忠兄妹的家門。
[11]后來鞍馬:指楊國忠,卻故意不在這里明說。逡巡:原意為欲進不進,這里是顧盼自得的意思。錦茵:錦制的墊褥,喻指芳草。
[12]“楊花”句:是隱語,以曲江暮春的自然景色來影射楊國忠與其從妹虢國夫人(嫁裴氏)的曖昧關系;又引北魏胡太后和楊白花私通事,因太后曾作“楊花飄蕩落南家”,及“愿銜楊花入窠里”詩句。楊花、萍和蘋雖為三物,實出一體,故以楊花覆蘋影射兄妹茍且亂倫。青鳥:神話中鳥名,西王母使者。相傳西王母將見漢武帝時,先有青鳥飛集殿前。后常被用作男女之間的信使。
[13]“炙手”二句:言楊氏權傾朝野,氣焰灼人,無人能比。丞相:指楊國忠,天寶十一載(752年)十一月為右丞相。嗔:發怒。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而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練,具有極強的表達能力。
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賞析】
唐代自武后以來,外戚擅權已成為統治階層中一種常見現象,他們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這也是后來釀成安史之亂的主因。《舊唐書·楊貴妃傳》載:“玄宗每年十月,幸華清宮,國忠姊妹五家扈從。每家為一隊,著一色衣;五家合隊,照映如百花之煥發。而遺鈿墜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于路。而國忠私于虢國,而不避雄狐之刺;每人朝,或聯鑣方駕,不施帷幔。每三朝慶賀,五鼓待漏,靚妝盈巷,蠟炬如晝。”又楊國忠于天寶十一年(752年)十一月拜右丞相兼文部尚書,勢傾朝野。
這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二年(753年)春,通過描寫楊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統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態,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夕的社會現實。
全詩分三段:先泛寫游春仕女的體態之美和服飾之盛,引出主角楊氏姐妹的嬌艷姿色;次寫宴飲的豪華及所得的寵幸;最后寫楊國忠的驕橫。整首詩不空發議論,只是盡情揭露事實,語極鋪張,而諷意自見,是一首絕妙的諷刺詩。全詩場面宏大,鮮艷富麗,筆調細膩生動,諷刺含蓄不露,通篇只是寫“麗人”們的生活情形,卻正如前人所說的,達到了“無一刺譏語,描摹處語語刺譏;無一慨嘆聲,點逗處聲聲慨嘆”(《讀杜心解》)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龔自珍《己亥雜詩·風定月出半江白》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九歌·國殤》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