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欲無得罪于昭昭,先無得罪于冥冥。
【注釋】
昭昭:指為陽、為天、光明之處。冥冥:指為陰、為地、幽暗之處。
【譯文】
君子要想在明面上沒有過失,那就先要在細微處、暗地里沒有過錯。
【道理】
中醫(yī)有一個觀點叫“治未病”,即在未形成明顯病癥的時候就將潛在的不利于健康的因素消除。其實修身處世亦是如此,很多時候需要在沒有形成明顯過錯的時候,將可能導致過失的細微的不當之處改正。
滅官燭看家書
在宋代周紫芝的《竹坡詩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北宋時期,博州有位州官,向來為人嚴謹、廉潔奉公,從不貪占官府一點便宜。一天晚上,正批閱公文的時候,他收到了一封家書。誰知他立刻讓差人把公家的蠟燭吹滅,把自家購買的蠟燭點上,才拆開書信來閱讀。等到看完了,他才讓差人將公家的蠟燭點燃。差人不由得感到疑惑:難道官燭不如私燭明亮嗎?后來才知道,這樣做只是因為州官認為這是個人私事,不應點官家的蠟燭。
作者周紫芝對這一行為并不太贊同,他在文后評道:“廉白之節(jié),昔人所高,矯枉太過,則其弊遂至于此。”然而,這位州官在燈燭這般細微之處都如此謹慎,想來其他方面應該更是清廉自律了吧。
清·居廉《紫藤圖冊》(之三)
上一篇:《求人不如求己》名言名句解讀
下一篇:《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名言名句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