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第一部分 莎士比亞其人
小馬哥:
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在世界文學史上,有許多流芳百世的文學名家。今天我們介紹的,是大家熟悉的英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戲劇家莎士比亞。4月23日,也就是剛剛過去的周二,是莎士比亞的誕辰日和忌日,就讓我們借這期節目,向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致敬。
今天,我們請來了我們的老朋友安子,和我們聊一聊莎士比亞和他的作品。
安子:
聽眾朋友們好,小馬哥好,今天能夠坐在這里,和大家聊一聊莎士比亞,是我的榮幸。
小馬哥:
安子,先給我們講一講莎士比亞的人生經歷吧。
注解:文學世界中,在4月23日去世的,不僅有莎士比亞,還有《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不過相比較而言,莎士比亞更為著名,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也更為顯著。每年的4月23日,英國人民都會舉行紀念活動,紀念莎士比亞,而且每隔一年,英國都會舉行“莎士比亞戲劇節”。
注解:莎士比亞18歲時與安妮·海瑟薇結婚,兩人共生育了三個孩子。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莎士比亞在倫敦開始成功的職業生涯,他不僅是演員、劇作家,還是宮內大臣劇團的合伙人之一,這個劇團后來改名為國王劇團。
安子:
莎士比亞全名威廉·莎士比亞,出生于1564年4月23日,去世于1616年4月23日。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出生在英國中部的一個商人家庭,父親是個手套制造商。莎士比亞7歲上學,16歲時因為父親破產,家境敗落而不得不輟學。也有資料說莎士比亞是13歲輟學,不管是13歲還是16歲,莎士比亞所接受的教育的確很有限。后來莎士比亞在一個屠夫家當學徒,再后來他因為在當地富豪的地里偷獵了鹿和野兔而被定罪1586年,莎士比亞22歲那年,他逃離家鄉來到倫敦,先在劇院門口給貴族顧客看馬,后來漸漸成為劇院的雜役,再后來竟然做了演員,最后竟然成為劇作家和股東。
1587年,伊麗莎白一世53歲,治理英國已有28年。在她的領導下,英國海軍大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全國上下激情洋溢,所以當時的確有一種對文學藝術的推崇,需要一種大眾的藝術形式以體現英國的盛世。在莎士比亞28歲那年,也就是1592年,他創作的歷史劇《亨利六世》首演,票房收入達到整個演出季節的最高峰。
當然,莎士比亞的成功,和他所處的時代密不可分,但是我們必須承認,莎士比亞當仁不讓地成為文化英雄,并不是倚賴時代的推動,而是倚賴手中的那支筆。最初,莎士比亞創作劇本的時候,被一些專業編劇恥笑,說他沒有受過像樣的教育,只懂得一點點拉丁文和很少的希臘文,甚至有人說他是混跡在白鴿群中的烏鴉。莎士比亞毫不在意這些嘲諷,拼命創作,很快就成為出類拔萃的人物。
連馬克思都稱贊莎士比亞是“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世界多種文字,流芳百世。
小馬哥:
莎士比亞的經歷也是勵志故事啊,莎士比亞一生寫了許多的劇本和詩歌,流傳下來的有37部戲劇、2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是一位高產作家。他的長詩《維納斯與阿多尼斯》《魯克麗絲受辱記》以及《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世代流傳,膾炙人口。
注解: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達到藝術高峰。1608年之后,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和《麥克白》。
在莎士比亞人生的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上一篇:英雄角色作品解讀
下一篇:萊蒙托夫作品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