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為何成為“狀元商人”
張謇是清末民初時期民間最為著名的實業家。他16歲考中秀才,此后長時間擔任吳長慶幕僚,一直待在朝鮮,直到28歲才回國,他參加科舉考中了舉人。后來又連續幾次參加科舉,但一直都沒有考中進士。
考場失意的張謇將目光投向了實業。他希望通過興辦實業來拯救國家危亡。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大生紗廠在投產后的第二年就獲得了5萬兩白銀的純利潤,第三年10萬兩;到1908年純利潤累計達到190多萬兩。他又創辦了大生紗二廠,兩個工廠在20世紀20年代獲得高達兩千多萬兩白銀的利潤。除了興辦實業之外,張謇還興辦實業教育,正是他創建了我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
經商之余,張謇在朋友和家人的督促下,繼續參加科舉考試。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壽辰設恩科會試,張謇高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因為他出身狀元,經商也很成功,因此,人們尊稱他為“狀元商人”。
上一篇:莊子是怎樣一個人
下一篇:總督、都督、提督都有哪些權力